新时代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新时代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邓玉姬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茂生小学

摘要:爱国主义是不变的教育主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接棒人,学校就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场所。新时代如何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时代拥有爱国思想、振兴中华的人才,是全社会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学校是主要的教育阵地,毋庸置疑,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爱国主义 渗透  策略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战略要点,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青少年。”因此,学校应该把它列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热爱、爱恋情感和行为方式综合地表现出来。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全力以赴地为祖国贡献力量。

新时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为此,我们应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扎扎实实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何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又紧迫的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立足各学科课堂教学、就地取材、发掘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资源去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新时代人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展开。

一、立足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品,不单有描绘祖国名胜古迹、大好河山的美篇,还有革命先烈、爱国诗人的动人诗篇,更有记叙英雄人物的文章,对于这些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深层挖掘语文教材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时,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篇文章。首先让学生了解描写本文的时代背景,然后紧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引入:你认为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哪些词语看出?学生迅速锁定关键词:杰出、爱国。当学习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京张铁路修不好,被外国人嘲讽,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修好了,还击帝国主义者的鄙视,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心,这是他克服艰难,胜任艰巨任务的动力,这句话有力体现詹天佑的爱国思想和为国争光的坚定决心,通过品读又一次使学生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长大想当一名爱国工程师吗?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呢?相机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他从小努力学习,热爱祖国,长大后在国外留学也没有忘记祖国培育的恩情,毅然回国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的铁路建设事业,有学生马上回答:“我要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为报效祖国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有学生回答:“我也想当一名工程师,为国争光。”顿时从这铿锵有力的回答中,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共鸣。

《道德与法治》教材里蕴藏的思想教育元素,适合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又如教学我国的《四大发明》,向学生介绍中国有名的四大发明,比世界其他国家早400年,从而使学生为祖国而自豪。又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向人民英雄致敬》,从“勿忘国耻”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通过讲述故事、看革命影片等学习革命先辈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光辉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在课堂上,不光教授学生文本中的内容,还可以拓展课堂内外,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有效引导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中国航空事业迅猛发展的视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载人飞船的资料,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年看中国辉煌巨变》、观看《天宫课堂》直播授课,让学生明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航天员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正正因为强烈的爱国情,通过这些人物的介绍,明白爱国的首要前提是认真学习,长大才有能力报效祖国。

、通过爱国主题的读书活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第六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同时推动全民阅读新的时代要求,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阅读量不断增大。通过开展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英雄人物的事迹、历史故事等书籍,开展好书推荐会,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八大点指出: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因此,每周一庄严的升旗仪式,便是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国旗法》,注重学校国旗队的升旗仪式,从升旗手挺拔的军姿、铿锵的口令、整齐的步伐抓起,注重升旗手“精气神”的培养,学生高声齐唱国歌。围绕“爱国主义”开展一周一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实施爱国、爱家、爱校的教育。结合清明节,组织扫墓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实施革命传统教育;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历史上的今天”、“勿忘国耻”的教育活动;通过班队会,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民族的灾难和英勇的斗争史,使学生体验到祖国、人民可敬可亲,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

四、通过优秀的爱国影片,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观看优秀爱国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选取《小兵张嘎》、《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二小放牛郎》等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后发表自己的感受,撰写观后感,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非常大的帮助,将强烈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无限动力。

总之,没有德育,就没有教育。农村的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培养爱家爱校爱家乡的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立志长大兴我中华,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参考文献:

[1]黄淑玲,《小学德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途径》,当代家庭教育,2021-09-24

[2]王海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5-06-30

[3]严惠玲,《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5-14

[4]骆剑琴《浅议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科教文汇(上旬刊)》,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5] 温静《切实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中国教育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