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用村庄规划正确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陈桂玫

身份证号:460003198812284020,海南 儋州 571700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出发,阐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村庄规划应坚持生态文明、绿色、节俭、生态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合理的规划,要从长远考虑,逐步推进,要科学地进行村庄规划的编制,强化村庄的规划管理。本文将对村庄合理规划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村庄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居民点;生态优先

1 引言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期间需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文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原则,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落实农村土地高效配置以及农民需求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困难的工作,期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对村庄规划工作的分类指导以及科学推进。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存在问题

2.1 村庄规划规划编制整体上滞后

农村整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层级关系不明确。一是没有对村庄总体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农村发展规划管理不到位,村庄分散,任人唯亲。二是多数村已有整体的村庄建设方案,但在农村的具体建设方案中,仍存在着较少的问题。而且,由于村庄整体规划设计的滞后,很多已经超过规划的年龄而未进行调整,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用并不大。三是规划编制的基础性数据较少,地形图等相关的规划数据也相对缺乏。四是很大一部分的农村规划是未经设计的,已经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近年来,由于技术、资金、时间等方面的原因,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缺乏深入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将使其整体的落实效果不佳。同时由于缺乏规划的引导,使得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处于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进而使其整体的布局缺乏科学合理性。

2.2 村庄规划管理与土地规划管理脱节

土地规划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的,而农村的规划主要是由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未与农村规划相结合,也就是说,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基本方针并不是由规划主管机关的规划来实现的。由于农村土地、建设规划的缺失,导致农民违法建房、村庄用地的盲目、无序发展。同时由于村庄规划不完善,也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难以得到科学、合理使用。农村社区建设与村庄发展之间缺少协调,改造也将导致成本以及难度的增加和提升。

2.3 乡镇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

乡镇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审核、审批、发证、监督村镇规划、查处违法、违章建设等。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陆续废除城市规划管理费等各种收费项目,乡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工作量非但没有降低,反而逐渐增多,使得乡镇规划管理部门难以正常运行。同时,乡镇不具备规划和施工执法的权力,一旦发现违规项目,向上级或司法机关申请,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对违法项目的建设周期往往比较短,在管理上往往会觉得无力。“先建后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同时由于部分区域的村庄规划、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村干部对农村的规划建设缺乏深入了解,由此将使其整体的规划实施效果缺乏优质性。按照规定,农村居民建房,应当向规划、建设部门申请选址意见书、村民建房许可证。但是,大多数的建筑都是在办理用地手续的时候才核发的,导致农村建设出现管理混乱问题。

3 解决村庄规划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遵循环保节约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

规划需要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以推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统筹发展。期间还需要充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农村生活条件的协调性。在城市建设中,还需要坚持贯彻落实绿色、节约、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在村庄规划中,需要重视生态建设与环保。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村庄规划和建设之中,并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提高耕地利用效益。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已有的建筑和设备,防止“大拆大建”现象出现。对村庄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土地利用结构更加科学化。当前,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手段,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这些负荷和效应需要在生态系统的资源供应能力和环境的自我净容量范围内进行,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环境等方面纳入农村发展规划。

3.2 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科学搞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要按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和习俗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安排,逐步推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想,对农村村庄的规划和布局进行重新的调整,对那些分布过散的自然村进行逐步的整合。二是对农村的整体规划。村庄总体规划是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对村庄的发展模式、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规模、居民点体系、布局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对村庄的土地布局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明确禁止建设、非农建设和控制发展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新农村建设要有远见。期间需要充分考虑长期发展的趋势以及长期的村庄规划。三是对农村建设进行细致的规划。村落建设规划是指在村落内进行各种建筑的合理布局与布置。新农村建设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要突出乡镇的特点,为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方便。四是要对耕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山区、老宅基地的开发利用。要做到既要建设新的,又要拆除破旧的危房,这样才能防止空心村的形成。相关村庄规划部门需要对现存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现存的村民住房形式和建筑品质进行评估,最后对现存的老村落提出改造与修复的建议,并对各类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管理部门的职责等进行细化,以便于更好的执行。

3.3 依据法律法规,加强村庄规划的管理

农村规划法律规定,农村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规划区域的规划、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用地布局、建设要求;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在农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指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强化乡村治理。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整治。在管理机构、人员、经费、村庄规划、农村规划、村庄设计、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规定,以确保其能够依据法律法规执行,避免规划设计存在盲目性的现象。各级建设和规划主管部门要强化村庄规划的指导,对乡、村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按时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尽快改变目前农村建设无规划的局面。要强化农村建设工程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对未达到设计标准、影响村庄整体发展、整体布局和整体美感的项目,不得进行申报和施工。要加强农村规划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的能力。要加强农村规划、设计、建设市场、完善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各级规划管理机关要对入村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监督、审核,严禁无证、无资质从事项目建设。要大力推进规划专家评审、规划公示等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乡村的村庄规划设计问题日益突出,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对乡村的规划进行优化,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乡村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切实使得新农村建设能够契合高质量生态、提升人民幸福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铎,王璐.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02):41-42.

[2]倪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9,5(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