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宋杨平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第二小学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数学作为十分重要的学科,在教学当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为了将课程有序革新和完善,教师必须要在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之下搭建有效课堂。学生只有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浓厚的兴趣,才会认真融入到数学学习课程中。教师需要打破学生传统学习思维的约束,让学生在活跃的学习视角之下有着不同的感悟。教师必须结合多样化教学举措,为学生带来兴趣培养的良好机遇,从而在认真探讨属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数学教学策略之下,为实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学习能力做出充足的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前言:兴趣是驱使学生走向良好学习境界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对某项事物形成了强烈的欲望,那么就可以更好的接受。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搭建的时候,为了让课堂更加有效,就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入手。学生只有在集中注意力,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从而更好的突破数学学习当中的难点和困惑。教师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拥有快乐的体验,由此才会形成浓厚的欲望,带着积极性认真探讨数学知识的奥妙。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涌现出一个明显的问题,则是学生缺乏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培养上并没有良好的准备和充足的支持。有的学生在参与数学知识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课步伐。学生面对所学数学知识时,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思维不够活跃,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个别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难以与其他小伙伴共同探讨交流。教师在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影响之下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缺少参与数学活动的充足空间,也难以真正认真探讨知识的奥妙,缺乏对数学知识深度探究的相应方向和机会[1]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借助现代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学技术有着一定的教育魅力,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冲击。通过指引学生的发展,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且通过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的知识体验变得更加生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技术是现代教学技术的一种形式,它结合了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在探讨数学知识力量的情况下,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所学知识。学生能够跟随现代教学技术的步伐,逐渐突破每一个学习当中的难点,而且能够跟随鲜活的知识画面,集中注意力,不再出现学习兴趣低等问题。

比如,教师针对《圆》这一内容探讨,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员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把握圆的特征,并探讨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在此情况下,为了让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圆的相关图片视频展现出来,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怎样正确地画圆,把画圆的步骤清晰地呈现出来。随之,让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的情况下思考问题“联系实际生活探讨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将圆多次对折,若干次数之后会发现什么?”在多媒体技术和问题的有效引入之下,学生有着更加活跃的思维,也可以深度的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在知识的探讨之下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灵活,从而有效的思考数学知识,深度把握学习内容[2]。最后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用圆设计出的不同图案,引发学生动手模仿的欲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圆的特征。

(二)制定合理情境,促进学习动力

    游戏情境的有效引入,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形成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学习印象,也会带着良好的情绪最终认真探讨数学知识。教师在具体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通过游戏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结合小数加减法开展数学知识竞赛,以小数加法减法抢答入手,让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马上作出反应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不仅锻炼学生学习思维,也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小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都参与到快乐的游戏情景当中,不仅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也可以在游戏当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巩固学习内容,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探讨知识当中蕴含的意义。

(三)构建活动体验,激起学习欲望

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让学生的学习画面更加生动优质学习情境的搭建,也是促使学生有着十足动力的关键方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搭建活跃的活动体验,这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渴望,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形式。数学知识学习当中,除了将理论内容有效的引导出来,还应该结合相应的学习活动体验,让学生拥有操作探讨的机会,这也是深度的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向[3]

比如,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探讨,目标是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扎实的记忆数学知识。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探讨是由什么围成的。在触摸、观察之下关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以及顶点。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体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让学生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自主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从“长方体有几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入手,在实际操作当中不断动脑思考、反思、通过总结,再通过组内、班级集体交流、深度的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最终将观察、分析、操作等环节有效的落实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拥有愉悦的学习体验,还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探讨知识当中蕴含的学习智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入手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搭建良好的教学方案和体系,不断的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让有效课堂真正的发挥出力量。在指引学生处于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之下,把兴趣转化为十分长久的情感支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数学学习视角,能够让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大大提升,深度把握数学学习当中探究的关键点,从而让自身的学习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效。

参考文献

[1]邵旭强.有效课堂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2(08):115-116.

[2]张微.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1):57-58.

[3]王秀雅.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20(0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