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审查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审查实践研究

秦胜鹏

桂林市临桂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

【摘要】安全生产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距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及对其的审查力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探讨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审查的要点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审查;应用实践

    矿山企业生产中,地下空间矿体开采有很大的安全威胁,一旦发生问题,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给矿山企业及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此,要加大对矿山工程安全的监督审查工作,特别是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监督,这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矿山安全生产监督审查的要求

    安全生产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方针,矿山安全生产具有特殊性,其生产的劳动对象是赋予在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各种料体、水、火、瓦斯、地压等自然灾害以及机电、运输、爆破、器材等技术活管理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威胁作业人员的各种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矿山生产安全事故的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乡镇矿山企业与个体采矿者,因技术设备较差,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够严格规范等影响,发生事故的概率更高[1]

    为了确保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矿山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等等,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首先,地质勘探报告必须为矿山设计提供涉及安全生产的技术资料,如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滑坡、泥石流性质和规模,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层厚,产状,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小窑的分布范围,开采的深度和积水情况,对人体有害的矿物组分,含量和变化规律,沼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赋存情况,矿物自然发火倾向和爆炸性,地温异常和热水矿区情况及封孔资料等。其次是矿山设计必须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必须有劳动,卫生,环保等部门和工会参加审批设计。再者,每个生产矿井至少有两个独立的能上下人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还有就是在建和生产矿井必须建立井口管理制度,煤矿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用具下井,有自然发火,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下井人员必须带自救器。井巷断面应当满足通风,运输和行人的需要,敷设管道,缆线和风筒,不得妨碍人的行走。正在使用的景象必须经常进行维护,保持支架的完好,水沟通畅,不得堆积杂物。报废井巷必须及时封闭。最后是有自然发火,瓦斯突出等危险的矿井,每年要按矿井总工程师组织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除了以上的基本要求外,《矿山安全条例》和有关保安规程对开采、通风、防护、机电、运输、爆破、工业卫生标准和检测、职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都有具体的规定[2]

2.矿山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一系列的活动,这是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包含有生产全过程,全部门和全员的管理,目的就在于保护矿业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矿业的发展。

2.1安全管理内容

    要学习,宣传,贯彻和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令和法规,制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安全检查,总结屏蔽表彰等活动。还有就是要阻止编制和实施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不断提高矿山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劳动条件[3]。关于抢救的工作,要展开全面的调查分析,处理与统计事故的工作,对职业危害进行监测与治理,监理与保存有关安全生产的各种记录档案。

2.2矿山的安全管理机构与安全工作制度

    为了有效地开展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办法,政策,法令法规在矿山企业的贯彻落实,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各矿山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设专职人员,从组织上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此外矿山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

3.在矿山工程安全监督与审查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

3.1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法

    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下,创新“要素”安全生产管理,是矿山企业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过程中,矿山企业创新发展安全管理系统,结合信息技术,促使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第一,建立健全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构建以总经理、矿区负责人、班组长为领导体系的渗透式生产管理网络结构,按照现代化管理理念,并结合矿山生产作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职业健康教育、安全生产培训、安全技能、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现场生产的安全监督、应急救援等制度。尤其是矿山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保证作业现场的安全警示与工人安全保护的制度化,从问题出发进行安全生产监管指导,查缺补漏,促使安全生产监管制度等不停留在“形式”上,而是真正具有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第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矿山企业同工程企业一样,应将“安全第一”贯彻到底。落实作业现场及全过程生产的安全责任,横向做到“人人专责”,如责任单位及所管辖的区域安全责任负责事项需要明确;坚持从上至下的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安全责任的考核工作应落实到位;现场安全施工管理有序。第三,注重安全投入。矿山企业应将安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结合科学管理理念与方法,做好安全培训工作,且引进或开发安全生产技术,从各方面构建良好的矿山作业环境。其中,六大系统的投入,如井下供风与压风系统,供水管路、

信息在线检测系统等综合业务平台的投入使用,能够实现矿山作业环境与工人井下定位等,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矿山企业生产信息,从而能够缩短应急预案的时间[4]

3.2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数据库

    了更加完善数据库,应结合现有数据库进行升级换代或改良。建立较为健全的数据库及形式,需要从启动工程就着手,并且以技术环境、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数据转换等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及管理工具的程序,尽量从行为管理、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场地管理四个方面来完善安全生产数据库。如从信息化监督管理维度,通过建立内部联络机制与内网服务器联网形式,来进一步实施模型设计。

3.3及时分析处理信息化监管分析结果

    分析处理信息化安全技术的评估结果,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问题,且能通过系统来找到问题的来源,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基础资料,形成事故查阅或安全隐患记录,能够对安全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如利用人机工程、系统调查,硬件设备设施的结合,及时排查与解决安全隐患,并提出处理方案,是矿山企业应用信息化安全生产监管的根本目的。对此,分析完安全技术评估结果后,还要针对安全隐患等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如更新与完善信息化技术,主要是指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工具、安全生产操作设备等硬件方面;注重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监管技能;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规范与作业标准,结合现有的矿山工艺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分配;细致排查每一生产环节,高度重视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以及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实施过程中若发现不合理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或直接调整的措施。

3.4构建安全生产评价体系

    要结合自身生产特点与实际情况,来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对矿山企业经营范围及生产活动进行信息化监管,尤其是对生产系统危险系数或者是隐患来采取定量分析方法,目的在于以低成本、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最优化方式来促使企业安全生产运行。一般情况下,矿山企业采用的普遍评价方式是,概率风险评价、定性评价、指数评价、预知风险、信息化管理等独立或综合的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资源的开采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及危险性,这也决定了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监督管理与审查,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事,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高爱和.辽宁省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8.

[2]赵永明.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分析[J].冶金管理,2020,11(17):148-149.

[3]鲁新广.信息化管理在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2(22):31-32.

[4]李晓平.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析[J].科技论坛,2020,11(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