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地热发电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杨立柱1,余荣光2杨立场3

1、3华北油田公司电力分公司综合运维大队 河北任丘 062550

2、华北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应急抢险站 河北任丘 052360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地热发电大规模开发,本文收集了我国地热资源的数据,总结了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地热能开发的相关指导原则和现状,总结了几种典型的地热发电技术,研究和总结了影响地热发电关键因素,从而实现地热发电利用。

关键词地热发电;发电技术;有机朗肯循环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设定,化石能源的消费比例预计将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也将大幅增加。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低碳的能源,具有持续稳定、对气象季节影响小、利用率高、储存量大、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占世界地热储量的7.9%。有效利用地热资源对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一、地热资源及其分类

地热资源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和地质条件下,从地壳中科学合理地开发出的岩石和地热流体的热能。地热是一种长期地质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集热能、矿物原料和水于一体。地热资源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地热蒸汽资源。它是一个受高温蒸汽控制的地下热液系统,地质条件不同,储量小。地表深度通常约为1.5 km。

2.地热热水型资源。它是一个地下热流体对流系统,主要由水产生。它是由地热区的水形成的,从储热岩中获取能量,包括热水和湿蒸汽。这些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3.地热地压型资源。为2km/3km深度,它以高压水的形式存在,并溶解大量碳氢化合物。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同时产生加压、热能和化学能。

4.地热干热岩资源。在地壳深处,岩石的温度很高,可以积聚大量热能。干热岩地热资源主要指地表以下约10公里处的干燥无水热岩石。这些资源非常可观,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5.地热岩浆型资源。它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存在于深部地层中,处于完全熔融或半熔融状态。

二、典型地热发电技术

1.水蒸气朗肯循环。也称为干蒸汽发电,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简单水蒸气朗肯循环示意

地热井中的高温蒸汽首先通过颗粒过滤器经过,然后进入汽轮机膨胀驱动发电机;膨胀的蒸汽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体,然后倒入地下完成循环。水蒸气朗肯循环技术成熟,系统简单,低成本投资,但对地热田的需求很高。这仅适用于干蒸汽含量高的地热能,不适用于低容量情景,也适用于窄范围情景。

2.闪蒸循环。又称扩容式发电,主要是通过闪蒸器或扩容器,使地热流体在两相压力迅速降低到饱和蒸汽以下对应的温度,并在短时间内将其转化为蒸汽。此过程通常称为扩容。然后蒸汽进入汽轮机膨胀,驱动发电机发电;由冷凝器和冷却器冷却,然后注回地面。快速循环具有简单、可靠、成本低、维护方便等优点,其缺点是体积大、易结垢、易腐蚀、闪蒸能耗高、发电回收效率低。它只适用于干岩的蒸汽和耐热地热能,不适用于热型地热。

3.有机朗肯循环。是一种在低沸点有机液体上运行的地热发电技术。它具有简单、灵活、稳定和可靠、使用寿命长、对热源温度要求低、安装容量范围广(从1 kW到10 MW)等优点。地热流体通过蒸发器将热量传递给有机液体,并将其注入地下;有机液体吸收热量,在高压下将其转化为蒸汽,然后将其注入膨胀机以驱动发电机。膨胀后,废气进入冷凝器,在工作泵加压后转化为冷却液,进入蒸发器继续吸收热量并完成循环。基于朗肯循环原理,利用有机流体沸点特性,在低温蒸汽压力(甚至高于临界压力)下获得ORC系统,在中低温下产生地热发电。

4.卡林那循环。。是一种以氨为工质的地热发电技术。地热流体通过蒸发器将热量传递给氨溶液。高温溶液进入分离器,分为氨和贫氨溶液。富含氨的蒸汽进入膨胀机,驱动发电机。贫氨溶液在工质出口加热溶液泵;膨胀氨蒸汽与耗尽的氨溶液混合,然后在电容器中冷凝,然后由工作泵重新加压以完成循环。Kalina循环采用可变吸热和散热。使用热源和冷却液可以很好地调节温度。理论发电效果较高,但由于氨溶液的特殊性、系统复杂性和控制困难,组件和系统的密封要求高。

5.全流发电系统。是一种地热发电技术,将地热井的所有流体(蒸汽、水、不凝气体等)直接输送至全流膨胀机进行膨胀。其流量与蒸汽朗肯循环相似,但省略了过滤装置,使用全流量膨胀机代替蒸汽轮机。从理论上讲,全流量发电系统可以将地热流体直接扩展到放电状态,使发电系统更加高效和简单。然而,全流量膨胀机必须使用耐腐蚀、耐磨材料,并具有实现两相膨胀的能力,因此工艺设计非常困难。全流发电系统主要应用于高温蒸汽地热和干岩地热,而非热液地热。与蒸汽朗肯循环相比,全流量发电系统可以应用于干旱程度较低的蒸汽地热。就相对闪变周期而言,全电流发电系统避免了闪变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全功率发电系统的概念提出较早,但其研究和应用相对滞后。近年来,只有实用的地热发电厂。例如,ORC系统通常与闪电周期一起使用。雷电后的液态地热流体可作为ORC系统的热源流体,以实现更高的发电效率。

三、关键影响因素

1.地热温度。地热温度越高,发电就越容易。地热流体在每一流体中的能量越高,其效率越高。以R1234ze(E)为例,研究了温度对系统净功率和净发电效率的影响,优化了ORC系统蒸发压力和水轮机进口温度。计算模型和系统限制当热水温度从80上升到150℃时,单位地热净耗水量从5.2增加到50.9 kW,并逐渐增加。系统的净效率将从7.8提高到11.5%,但增长将放缓。在不同的运行条件和不同的循环模式下,系统的净功耗不同,但质量改善趋势大致相同。

2.地热流量。流量越大,地热发电规模越大,单位系统投资成本越小,经济效益越高。随着热水流量的增加,ORC系统将大大减少。在150℃时,地热流量从5增加到20 kg/s,在DPP系统中,地热流量从14.6年增加到8.2年。该系统热效率的显著提高,从发电和利用的角度增加了地热能的开发潜力,大流量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气候环境。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环境温度和丰富的水资源,也是地热开发的重要因素。环境温度影响电力系统冷源温度,环境温度越低,冷热源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不仅决定了地热能的适宜性,也决定了地热发电机组冷却方式的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使用水冷,但空气冷却只能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使用。冷却水可达到较低的冷凝温度,有利于提高能效和经济效益。风冷具有良好的节水性能,适用于冬季极低的温度。它应用广泛,但冷凝温度高,降低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成藏深度、复杂地质构造、孔隙、地热水等主要介绍了地层平面、湿度高、地质稳定性好、完井密度高、对再生场敏感性高。高温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是制约我国地热能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地热能稳定、清洁、低碳,大规模开发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本文阐述了地热资源的特点、相关指导原则以及我国地热能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郑平.中国地热发电开发现状与前景[J].中外能源,2019,14(2):45-48.

[3]郑吉山.中国高温地热勘查开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高温地热资源专题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4]郑颖.我国地热发电发展历程及思考[J].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20(27/28):12-17.

[5]董棪山.德国地热发电法规、推广、补贴和成本[M].干热岩发电技术理论与实践.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