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后疫情时代下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媛媛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299

【摘要】目的:分析后疫情时代下护理风险管理用于门诊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前往在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患者内选择80例,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士工作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疫情时代下,将护理风险管理用于门诊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护理风险管理;门诊护理管理

处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院内的各项工作仍需积极严格展开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从而降低避免就诊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受到疫情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风险[1]。门诊作为医院内的重点科室之一的第一道防线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分诊制度通过加大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有效降低医院门诊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机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缩短患者等候就诊和就诊时间[2]。此外,由于门诊科室内的患者较多,再加上门诊护士职业具有工作的特殊性,故护理风险随处可见,常规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及时规避各项风险被感染的风险此时因此,需严格要求护士的工作质量,以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性。因此,本文针对后疫情时代下,门诊护理管理使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前往门诊接受诊治的患者内选择8080例,根据干预形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40例。实验组年龄在18-60周岁,平均为(33.92±1.23)周岁,男20,女20。对照组年龄在18-60周岁,平均为(33.91±1.13)周岁,男21,女19。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且积极参与。(2)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疾病。(2)存在传染病变。

1.2方法

自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至今各级医疗机构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功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现阶段已步入“后疫情时代”,门诊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的重要部门,日常人员流动性较大,患者病情种类较多且病情复杂,很容易增加护理风险。门诊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在“后疫情时代”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仍不能掉以轻心,有必要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

(1)门诊分诊管理与现场导流:“后疫情时代”下门诊防控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门诊现场的防控措施,需要完善人群控制相关制度,预防患者大量聚集,减少门诊患者的密集程度进而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自疫情爆发至今各医疗机构门诊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人群聚集,即便疫情趋于平稳,但患者门诊的就诊需求仍持续增多,例如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门诊存在较高的交叉感染风险,所以人流控制是首要任务。可在门诊入口处设置单进单出的动线调整方案,在“后疫情时代”患者进入门诊打听大厅需要出示健康码场所码,为了避免造成人群拥堵现象可在门诊大厅外设置“S”形防护栏,设置一米线地标等,既能够减少拥堵和人员聚集,也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做好疑似患者去往发热门诊的最佳动线能够减少与其他患者接触而发生交叉感染的,需要注意保障消防通道等通畅。此外,身处“后疫情时代”很多人已经产生麻痹心理,很容易对自身的疾病出现误判,工作人员思想上松懈等,导致一些疑似病例进入院区甚也去往进入了普通门诊诊室就诊增加了其他人群的感染风险,所以要在门诊设置三级预检分诊制度,对疑似病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能够及时上报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规范处理

(2)门诊防护软件与硬件保障:首先要做好门诊的环境卫生消杀,减少患者、医护人员因环境接触而造成感染的率。在“后疫情时代”门诊应严格把控配通过控制陪诊患者的家属人数,做“一医、一患、一诊室”,在挂号、药房可能有人员聚集设置一米线地标或提醒标示拉长排队人员的距离,候诊区的座椅设置间隔座椅。做好门诊各项设施的消毒工作,如门把手、电梯扶手、电脑设备等,医疗垃圾需特殊处理。其次,医护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医护人员被感染很容易造成更多人群交叉感染,“后疫情时代”下各医疗机构的防护用品相对不再紧缺,根据医护人员的岗位做好分级防护,既要做到防护到位又不可过度防护。

(3)线上问诊:在做好门诊防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门诊人员的聚集,开通互联网远程问诊,可通过手机APP或者门诊热线进行线上咨询,能够对门诊人员实施分流,在挂号、缴费等处也可采取手机支付等模式,减少门诊拥堵的现象。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通过实施不同护理工作,分析组间护理管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各维度工作质量评分。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

2 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表1显示,对照组满意度情况比实验组较差,统计比较P<0.05.

表 1 满意度比对()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对照组

40

12

13

15

62.5

实验组

40

20

14

6

85.0

T





5.230

P



<0.05

2.2工作质量评分对比

如下表2中显示,实验组人员表达的自我职业、心理宣泄、护患关系等指标评分显示其质量要比对照组更高,比较均数差存在明显P<0.05.

表 2 工作质量评分统计(,n=20)

组别

例数

心理宣泄

职业意识

兴趣培养

护患关系维护

自信心树立

对照组

40

85.85±1.02

75.50±0.60

75.03±1.20

83.16±4.03

82.91±3.05

实验组

40

94.90±4.38

89.10±1.70

88.00±2.60

95.61±4.11

96.71±3.30

T


12.7273

47.7120

28.6459

13.6795

19.422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门诊主张使用多种功能交叉的医学技术服务类型,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中心,力求使门诊医疗服务管理模式更合理、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3]。而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着重开展风险管理措施,属于经济社会发展下衍生的一种高效管理法,能够积极预防性的针对各类风险管理问题做有计划、章程的工作使护理行之有效,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措施是将各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驾驭、识别、估计,做到在工作中实时开展监控让各种风险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处理[4-5]。对于各类型的医疗机构,是否能解决突发问题事件是检验其运营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在管理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内容,在患者整个门诊就诊过程中所涉及的护理工作也相对较多,比如护患交流、问题沟通、分诊排序等,每一步骤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故门诊护理风险管理手段更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借助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来有效的控制各类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医疗风险,营造门诊就诊环境使其更能符合病患患者的就诊需求,让看诊人员更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在后续治疗中相对依从提升效率提升依从性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管理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工作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周丽伟,程诗音,李晓杰. 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165-167+171.

[2]顾燕红. 岗位量化考核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建立及实施对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意义[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176-177.

[3]唐晓华.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4):3502-3503.

[4]姜荣.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3):285+298.

[5]吴文娟.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月刊,2020,15(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