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实施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实施效果

张潇潇 ,康永进 ,旷自军 ,贺朝军

旺苍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200

【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献血者,对10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样分别应用盐水法、凝聚胺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凝聚胺技术的血液样本特异性凝聚时间长达180s以上,血液样本非特异性凝聚现象在21s后消失。凝聚胺技术的疑难血液样本检出率、交叉配血成功率高于盐水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并可提升交叉配血成功率以及输血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检验;凝聚胺技术

输血为临床治疗中的常用手段,特别是在出血性疾病患者治疗中极为重要,有助于维持血容量及血液循环[1]。为了保障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临床在输血前一般会进行交叉配合检验,以防出现溶血等输血不良反应。以往临床中常采用盐水法进行检验,但是由于该方法检验中的IgG抗体易漏检,故会影响交叉配血检验的可信度。凝聚胺技术作为一种不完全抗体检验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灵敏度高等优势,本文就该输血检验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以传统盐水法为对照。正文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的100名健康体检者。男53名,女47名;年龄为21-68(46.10±3.77)岁。纳入标准:(1)检查时不处于特殊时期者,如经期、妊娠期、哺乳期;(2)检查前未使用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者。排除标准:(1)存在急慢性感染、脏器功能衰竭者;(2)存在癌症者;(3)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样本采集:检查前一天叮嘱健康体检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检查当天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集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8mL,分装到两个试管中,并粘贴标签,标明试管1、试管2,每个试管中含有4mL血样。在样本采集后2h内尽快完成检测。

检测方法:(1)盐水法:对受血者的静脉血4mL、试管1中的血样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2min。取出上层血清,分别调配浓度为2%的红细胞盐水混合液,分别置于主测试管、次测试管中。将献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的红细胞盐水混合液放置在次测试管中,再以同样的速度离心1min。观察离心结果,当红细胞处于凝结状态时,说明为阳性;当红细胞消失时,提示结果为阴性。(2)凝聚胺技术:将试管2中的血样进行离心处理。在主测试管中滴加受血者的血清2滴、浓度为3-5%的献血者红细胞悬浊液1滴,于次测试管中滴加浓度为3-5%的受血者红细胞悬浊液1滴、献血者红细胞悬浊液2滴。严格根据凝聚胺试剂盒说明书规范操作,记录检测结果。

1.3评价指标

(1)对凝聚胺技术的凝聚情况及消失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2)观察不同检测方法的疑难血液样本检出情况,计算交叉配血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2结果

2.1凝聚情况及消失时间

凝聚胺技术的血液样本特异性凝聚情况在180s内未消失,非特异性凝聚现象在5-10s、11-20s内基本消失。

见表1所示:

表1: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凝聚情况及消失时间[n(%)]

凝聚消失

例数

5-10s

11-20s

21-180s

>180s

特异性凝聚

100

100(100.00)

100(100.00)

100(100.00)

100(100.00)

非特异性凝聚

100

53(53.00)

47(47.00)

0(0.00)

0(0.00)

X²值

-

61.438

61.438

200.000

200.000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2.2检测结果

凝聚胺技术的疑难血液样本检出率、交叉配血成功率均比盐水法更高(P<0.05)。

如表2所示:

表2: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n(%)]

检测方法

例数

抗体阳性检出率

配血检验不合格

输血反应

总检出率

交叉配血成功率

盐水法

100

1(1.00)

2(2.00)

1(1.00)

5(5.00)

74(74.00)

凝聚胺技术

100

7(7.00)

9(9.00)

9(9.00)

25(25.00)

100(100.00)

X²值

-

4.688

4.714

6.737

15.686

29.885

P值

-

0.030

0.030

0.009

0.001

0.001

3讨论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通过临床输血能够维持患者机体内血氧供应及血液系统稳定性。但临床输血存在较多的禁忌症,一旦出现不慎则可能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输血前的输血检验十分重要[2]

传统盐水法的操作比较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血液检验结果,但是由于不能全面检出抗体,故该检验方式的稳定性、灵敏度、准确性存在不足,会导致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影响到输血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凝聚胺技术能够利用凝聚胺自身具备的正电荷中和负电荷,利用正电荷在红细胞表面附着,促使表面电位降低,并与红细胞发生特异性凝聚现象,导致凝聚胺同红细胞悬浊液中和,扩散红细胞表面的电荷,根据此特性可达到检验目的

[3]。同时凝聚胺技术可对配对血型是否稳定进行诊断,且能够有效检出RBC IgG抗体,对血型进行准确辨别,有助于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凝聚胺技术检验中红细胞在加入试剂60s内凝集分散,则提示检验结果为阴性,表明交叉配血成功,反之则说明交叉配血失败,无法相互输血。本次研究中,血液样本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现象消失时间短,说明了凝聚胺技术检验效率高。同时与盐水法相比,凝聚胺技术具有更高的疑难血液样本检出率、交叉配血成功率,提示凝聚胺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输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升,故有助于交叉配血成功。

总而言之,凝聚胺技术的优势明显,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优势明显,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吴晓艳,赵铁民.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高原地区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9):1182-1184,1194.

[2]任秀丽.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探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0,6(3):76-78.

[3]姚文娟,颜巍.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6):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