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3
/ 2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分析

杨帆

130705198503140917

摘要: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承揽工程的重要管理环节,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建设工程合同的有效情形及依据,其次对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就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总结了合同风险的防范及加强合同的管理。

关键词:工程合同 合同风险 管理措施

1建设工程合同的有效情形和依据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首先应明确建设工程合同是否有效和合同订立的依据。

当投标工程中标后,接下来是与发包人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包括《协议书》、《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由于每个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要求和计价方式不同,所以这里着重介绍《专用条款》在谈判时的依据:

一是法律、行政法规。这是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最基本的原则,必须遵守。也就是在双方谈判合同具体条款时,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是通用条款。《通用条款》中的各条款要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后,在《专用条款》内约定。
三是发包人和承包人的工作情况和施工场地情况。发包人何时提供图纸和施工场地,这是承包人做好施工准备和开工的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双方的工作情况和施工场地等因素,都是谈判《专用条款》具体条款内容的重要依据,离开双方的实际工作情况,妄谈合同具体条款,会造成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或违约事件。

四是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根据法律规定,招标工程必须依据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订立书面合同。招标工程确定中标人后,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2建筑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

比如在承发包过程中的双合同阴阳合同。业主在公开的招投标过程中与承包商签订一份合同,此合同是合法的,但却是仅供有关部门备案用的。在承包商中标后,业主会要求再签订一份合同,这份合同才是供实际执行用的

合同管理意识不到位,造成合同作用难以发挥。当前好多承包商在项目实施中遇到利益纠纷问题后,往往不是按照合同条款去依法寻求问题的解决,而是希望借助各种私下关系,甚至委曲求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业主方面则表现在:不按合同拨付款项;经常提出超出合同之外的要求随意凌驾于合同之上、干预工程实施等等。

合同管理人才匮乏。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能把握全局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然而,目前我国这种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3施工企业存在的合同管理的问题

合同审查和签订阶段的问题。建设工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先施工再补签合同的情况,就使得这一法律规定流于形式,由于工程项目复杂,风险因素极多,为有效控制风险,这种情况应该坚决避免。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

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存在矛盾,应该积极与对方协调,力争达成补充协议。而一旦无法协调成功,就应该通过索赔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对承包商而言,不善于工期索赔必然导致工期延误的风险。不善于费用索赔必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亏本。实践证明:如果善于进行施工索赔,其索赔金额往往大于投标报价中的利润部分,即将风险转化为了利润。

合同备案的问题。主要包括法律意识淡薄;对承发包主体资格的审查缺乏深度;管理措施不配套;缺乏依法查处和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威性;部分企业施工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

4合同管理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不重视合同文本分析。合同订立时缺乏预见性,缺少对合同文本的分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因为缺少某些重要的条款,双方对某些条款的理解有差异或对合同风险预估不足等问题而发生争执。

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匮乏,对索赔工作不重视。合同管理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

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手段落后。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分包合同中总承包人和各专业分包人之间,及各分包人之间的合同界面不清,责、权、利不明确。

5施工合同风险识别

有效进行合同风险识别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一般来说施工企业进行合同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的有下列几种:专家调查法、财务报表法、流程图法、初始清单法、经验数据法和风险调查法。

对于施工合同风险来说,仅仅采用一种风险识别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一般都应综合采用两种或多种风险识别方法,才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前五种风险识别方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初始风险清单,而风险调查法的作用则在于建立最终的风险清单。

6建筑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

经济措施。业主在投资预算中考虑可能的风险,留有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在单价合同中专门列暂定金额"项,以考虑在本合同实施中可能有遗漏或不确定的工作费用。而承包商以提高报价中的风险附加费,使合同价格与风险责任相平衡。

合同措施。合同中的保全措施,业主除了通过合同严格规定承包商风险,设置科学的管理程序以控制工程,而且可以设置一些保全措施,以防止承包商风险。

工程保险。工程保险是业主和承包商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在合同中,业主都已指定承包商投保的种类,并在工程开工后就承包商的保险做出审查和批准。

技术和组织的措施。在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采取技术的和组织的措施,以提高应变能力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这就要求承包商的谈判人员必须具有精通工程技术、法律、经营管理、造价及财务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以增加谈判的力量,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

工程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合同风险是由合同关系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风险,通常也称为管理风险。其包括:发包方风险、承包商风险及其他方风险。发包方风险主要有因合同文件的叙述不准确或前后矛盾产生的合同文件风险、调研和设计错误风险、指令错误风险、工程量变动风险、资金的筹集和周转风险、拖延付款风险及企业破产风险等。

7结论

综上所述,要控制和防范施工合同风险,就一定要熟悉和掌握工程合同有关的法律法规在执行合同的全过程中,加强合同管理和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总之,合同一经签订,即成为合同双方的最高法律,合同中的每一条都与双方利害相关。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要选择适宜的合同管理组织结构,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合同管理的水平。而签订一份完备的、周密的、含义清晰的合同,是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既能坚持合同中的各项规定,又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实现发包人与承包人的双赢是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