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2
/ 2

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

越利龙

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017200

摘要: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林业造林对于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鉴于此,本文围绕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保护措施

1.林业造林林业保护活动的开展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开始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破坏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制约和影响,开始从多个方面出发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造林工程是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扩大国内的森林覆盖面积,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升环境质量水平。造林工程是保持生态平衡的有效方式,可以提高部分区域的水分存储能力,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提高造林工程的经济价值。针对个别景点地区而言,通过造林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景区的美观度,在调整当地气候的同时带给人们良好的视觉体验,提升景点游览观感。

2.林业造林技术分析

2.1播种造林技术

一种以撒播、穴播、块播及条播等方式进行造林的方法,具有技术简单、易操作和投入成本低的优势,在大规模林地的种植中,可取得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播种造林技术对于种植生长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样在造林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2植苗造林技术

将已培育成苗的植株移植到林地中的造林方法。与播种造林技术相比,移植的植株一般具有良好的外观和品相,幼苗或成苗已具备良好的根系,可以更好地适应林地环境并快速生长,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促进林地的快速形成。但同时也需要妥善处理和保护根部,栽植后补充水分,提高移植成活率。

2.3分殖造林技术

一种以优良树种营养器官为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该技术有着作业难度较低、成林速度快、能够很好的继承母株良好的特性,在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很强的优势。但由于受母株数量因素和场自然环境的制约,在造林规模方面相对较小。

2.4混交造林技术

由两种或以上树种组成的森林。无论成林效率还是抗病害能力均更具优势,且由于林地内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及生态系统稳定等因素,很少能够发生森林火灾。主要应用于环境相对复杂的区域,并对该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起到了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业,因此具有十分可观的生态环保价值。

3.林业造林技术要点

3.1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

在选择栽培品种时应当结合当前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营林要求进行挑选,如果选择外来树种需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避免其生产性能受到影响。例如种植区域气候干旱,要选择具有耐干旱性的树木品种进行栽培,可以避免后期树木因干旱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如果种植防护林应当将生态效益作为造林重点,选择具有保持水土能力的树木品种,具有抗风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调整生态环境。如果种植经济林需要挑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品种,并结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量选择种植品种。相关人员应当对光照、气候、降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了解意向树种的肥料需求、水分需求等,结合树木的生长特性和生产需求明确栽培品种的结构。

3.2优化造林结构

对于个别树木品种而言,如果打造纯林会降低其虫害抵抗能力,因此需要利用混交的方式进行结构搭配,将不同树木品种进行共同栽培,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抗病害能力。混交的栽培模式可以合理利用林间的光照资源水分资源以及营养成分,有效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并且对于火灾的控制有着积极影响,能够避免火灾大面积蔓延,对于提升整体生产效益有着积极影响。混交搭配还可以起到丰富景观的作用,提升观赏价值,选择协调性、适应性较强的树木品种进行混合,可以利用点状混交、块状混交的模式进行品种搭配。如果需要建设纯林应当对其面积进行控制,应当处于100hm2,如果在同一年份进行造林则面积需要保持在20hm2以下。如果相邻的两片林地均属于纯林,则需要在其中间设置50m隔离带。

3.3重视造林地块整地处理

造林地块的整理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苗木的生长发育,在造林之前务必需要做好处理工作。首先需要对造林地块进行清理,将上方存在的各种杂物清除出去,确保造林地块的卫生性,不会有其他的杂物影响苗木生长。如果杂物过多很有可能会给土壤造成污染,这会使后续苗木营养成分吸收受到影响,特别是塑料薄膜这一类人工垃圾和杂草。在去除杂草时应当适当的使用除草药剂,避免杂草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和苗木争夺营养成分。其次,在造林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和平整处理,这样才能够对土壤结构进行疏松和改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强化蓄水效果。在深翻时应当保证深度在25cm左右,不仅可以调整土壤内部结构,释放营养成分,还可以将其中存在的害虫虫源翻到地面上,降低后续病虫害的出现概率。一般情况下,北方会在7月~9月出现降雨量较大的现象,需要在雨季前完成整地处理,或者可以在10月份雨季结束进行整地处理。在整地时可以选择带状种地或者块状种地,能够保留部分土地上的原有植被,起到稳固水土的作用,降低物力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

4.林业保护措施分析

4.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林业作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以可再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发挥着保障人类生存的作用,但是,林业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既注重林业的经济效应,又注重林业的生态效应,保持了林业发展的平衡。为此,政府必须颁布林业管理制度,禁止森林采掘活动,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例如,政府可以对不同程度的违规采矿行为采取不同的惩罚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规则体系,可以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合理控制损失,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整个产业的发展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4.2提升保护人员专业素养

从目前国内林业从业人员的现状来看,从业人员的素质仍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林业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林业培育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配合高中积极落实专业人才,提高林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人的重要因素出发,强化森林保护意识,促进林业科学的发展。

4.3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

森林资源的过度流失是当前林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是造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害危害的重要原因。一是森林火灾直接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破坏,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因此,在保护林业中,必须把防火放在首位。林业部门要加强防火管理,积极部署防火工作,树立防火意识,建立隔离带、消防站,落实防火措施。此外,林业部门还必须开展消防演习培训,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并培养林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病虫害部门直接威胁到森林的健康发展,林业部门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业务,加强杀虫剂的科学操作,确保及时消灭病虫害,保障牲畜健康,保持区域生态平衡。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林业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造林技术已成为影响林业工程建质量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针对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现状,我们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此才能推动我国林业建设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珍,李春花,康玺文.浅析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广东蚕业,2020,54(09):87-88.

[2]尹姗,赵振坤.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家参谋,2020,(08):119.

[3]赵振坤,张建海,陈金莲.试论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花卉,2019,(24):193-194.

[4]段小燕.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家参谋,2019,(21):77.

[5]杨祖勇.浅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9(1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