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1
/ 5

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

刘江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现今发展迅速的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剧增,若要在建筑市场领域中顺利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通过正当途径和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如何在沿用至今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全员经营参与度,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强大地发展,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定额计价模式;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especially 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In order to develop smoothly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legitimate ways and means.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taff, maximize the benefit of the project, promote the rapid and powerful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by studying how to strengthe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taff,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the project benefit, and promote the rapid and powerful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economy.

Key words: quota valuation model; project management; benefit maximization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现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其计价模式之一就是定额计价模式。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定额计价法是根据预算定额规定的计量单位和计算规则,逐项计算拟建工程施工图纸设计的分项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单价确定直接工程费、施工技术措施费;然后,再按规定的计费程序和费率确定施工组织措施费、间接费、利润;按当时的市场信息价格进行动态调整;按规定计取税金经汇总后形成的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在了解定额计价模式的取费流程内容后,接下来将阐述分析在此模式下如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全员经营参与的热度和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一、定额计价模式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导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建筑经济发展压力逐渐加大。而现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便是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造价有两种实行模式,一种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一种是定额计价模式。但是在现今的工程计价中,仍不能完全脱离定额和定额计价模式,虽然国家大力推行清单计价模式,但此模式是通过套用企业定额或国家地区发布的定额标准形成综合单价的模式,本质上还是定额计价模式,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向着市场经济机制化的趋势下更应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定额计价模式,在项目造价管理中,对于如何利用定额计价模式提高项目收益仍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定额计价模式是以图纸为依据,根据现行的定额计量规则计算工程量,套用现行定额子目,按照费用定额标准和计价程序,并调整地区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来编制工程造价。

二、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内容及措施

在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围绕主合同为实施对象,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施工技术管理,一方面是经营商务管理。其中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包含图纸管理、施工技术方案等资料管理、进度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经营商务管理包含工程预决算管理、成本控制、深度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管理、大经营理念思想深化管理。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工作交互性管理,每一项工作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加强各项工作交集管理,增强思想交际和专业融合。

(一)施工技术管理

作为经营商务管理中预决算管理的有力支撑,在定额计价模式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可参照定额计价依据要求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管理。将非本部门业务范围的被动牵制转为主动收纳。

1、施工设计图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是建筑工程重要的技术档案,是项目建设最直接的资料,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资料。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施工设计图是十分关键的。对施工设计图的管理形成图纸会审—图纸过程修正—设计图纸变更—竣工图纸编制与管理的系统流程,整体认知和管理。首先要深度参与图纸会审,减少图纸的错、漏、碰、缺,增加预决算编制的准确性、合理性。图纸会审是建设工程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例如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建筑或结构或水电等分专业编制的工程图纸,应该相互结合起来统一审查,减少后期对应不一造成返工或工期延滞。按照工期要求,图纸会审一般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免会有一些只有在施工过程中才能显露的细节,发现这种非施工方原因的图纸问题则需要经过监理、业主、设计等纸质版确认,避免日后争议,也为结算做出依据性支撑资料。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无法预料到的具体情况,或与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原设计图纸及相关内容有冲突的情况,需要进行相关的设计变更图纸,设计变更图纸是最终审计中被关注的重点项目,在进行变更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流程均要获得纸质版的确认性资料。最后竣工图纸的管理要从竣工结算出发考虑,竣工图纸是审计关注的最直接资料,也是比较认可的资料之一,那就要求竣工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特别是设计变更内容是否完整地体现在竣工图纸上,说明书和标准图集是否完整地反映工程的具体内容、各构件的具体做法、结构尺寸、技术特征以及施工方法。同时竣工图纸的编制和依据资料都需要尽可能详尽并经过确认。 

2、施工技术方案等资料管理

资料管理是日常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工作,也是整个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资料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资料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资料台账,包含施工技术类资料;现场影像和施工日志资料;收发文如报告、批文、指示等函件;变更及签证等施工资料,保证资料的齐全、条理清晰、对应准确性、内容的依据充足性、签字完整性。这项工作是保证后期定额计价的重要依据,在资料初期形成和过程查看及最终确定的流程中,要做好资料的纠偏工作。在牵涉重大的如施工组织、方案、技术变更等资料初期应设置会审流程,由各部门从各角度各专业出发提出符合其工作要求的意见和建议。在进行方案编制时,作为经营部门,出发点便是如何获得大效益,基于定额计价,需要把图纸中含糊不明确的说明或图示,编制入方案中,或编制报告函件、变更申请等并经由业主监理审查后作为编制计价的依据。例如,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会涉及到土质、地质开挖的施工方法及余土外运方式、运距、施工机械使用情况、结构预制加工方法及运距,重要的梁板、柱施工方式,混凝土拌制运输和浇筑设备,大型或特殊机械设备的安装方案等,在结算时都是重要的审核依据。

3、进度质量管理

    工期管理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进度,合理配置资源,减少造价。合同中约定的工期也是有工期定额标准的,工期定额是工期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重要依据,工期管理贯穿整个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从计划(立项、科研、设计)、组织(施工组织、工料机财调配)、领导(施工管理、总进度确立)、控制(网络、横道图及工程进度的落实、监控、调整及纠偏等)各过程中。工期管理首先需考虑工期长短的经济价值评价,考虑延长工期和缩短工期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投入,以及对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效果。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从意识上增强质量观,全过程全方面控制施工质量,保证质量延“标准轨道”发展及完善质量资料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工程造价,一切减损质量的施工一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断点”行为。首先保证不“越矩”,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坚决不违背,定额计价中,是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环境保护投入、检测费用等考虑计费,在质量中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审计审查计价时不仅看图纸也会根据影像资料、验收资料等判断现场实际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符合验收标准。例如隐蔽工程部分是审查的重点,需保证质检资料完整、真实地反应实际情况,图纸、方案、质检资料等相关资料的统一。

工程质量、造价及工期是施工管理的三家马车,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牵制。建设工期管理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寻求最低成本、最优经济效益下的合理的最短建设工期。

4、施工安全文明管理

在计价程序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不同于实体工程,但其费率标准也不低,对于施工单位的项目盈利或亏损平衡、对建设单位的项目建设成本管控等关系重大,不容忽视。安全文明施工并不专门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分部或分项工程,而是作为一种非竞争性措施项目服务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安全文明施工费是强制性取费。施工安全管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安全文明方面的费用投入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必然发生部分,在定额计价模式下,要充分熟悉定额解释和说明,当工程发生变更,工程量偏差及技术标准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影响到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中一项或多项内容,导致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价基数发生变化,特别是与实体有关的措施项目的影响。所以在分析安全文明施工费调整时,首先明确工程所在地的计取基数。当安全文明等措施费超过按规定计算取费的金额时可以按实计取超过的部分,而这部分也常常会被忽视,方案、函件等便是用来增加此项费用的重要资料和方法。

(二)经营商务管理

人人都是安全员,为什么不能人人都是经营员?开源节流,像安全思想固化一样根植经营思想,实施每个施工工序前都深度思考如何在质量安全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增加效益或使效益最大化。

1、施工预决算编制与管理

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编制是根据施工图、现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以及地区设备、材料、人工、施工机械台班等价格编制和确定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文件。

(1)工程预决算编制与管理的影响因素

工程预决算应根据施工图纸及说明,以及现行的预算定额、施工方案、有关变更签证、材料构配件的价格、地方规范、统一的工程量计算标准、各项取费用标准,确定各项工程子目、计算工程量、选用单位估价表、计算各项费用。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影响工程预决算的主要因素有:施工图纸及说明、材料设备价格、施工组织或施工方案、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等。施工图纸的编制质量、施工组织或施工方案在前面的技术管理中着重体现,如何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合理、准确地编制预决算、控制工程造价管理?

(2)施工程预决算编制及管理策略

1)做好预决算管理的基础工作,收集定额计价的依据。收集和掌握详细的基础信息和资料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使条定额子目都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例如相关图纸、方案等技术资料、质检验收资料、收发文函件、设计变更、签证等,以及相关的国家、地方政府、行业等有关建设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信息价格、市场价格等。

2)加强材料设备价格管理,是编制合理、准确预算、控制造价的重要内容。材料设备、人工、机械台班预算价格及调价是随市场而变化的,编制定额计价前需做好材料设备询价准备工作,

3)分析造价依据,加强图纸、方案等资料优化工作。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必须满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套用定额及相关的说明和定额解释,从计价角度的依据支撑对方案、图纸提出优化意见,合理增加施工工序,或提出方案造价比选,结合技术经济选出合理经济的最优方案。

4)选择合适的定额子目、合理系数取定并重视措施费用计取。选择合理的预算定额子目并正确套用定额是关键因素。套取定额子目过程中,需注意定额包含的工作内容及施工工艺,仔细查看定额编制说明,熟悉定额子目套用范围和界限,避免不合理套项和系数漏项。措施费用计取注意需熟悉定额解释和说明,例如市政工程施工便道属于三通一平的范围,可按实单独计量。房建工程对外墙质量通病防治申报施工方案,可单独计取外墙质量通病防治费。

5)做好材料设备询价工作。材料费是占据造价大部分费用的,而材料设备价格会随着市场而变化,是影响工程造价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合同要求和计价规则,一般会成立询价小组进行询价工作,保证几方相关单位对价格的认可,避免以后价格争议。在次前期准备过程中,需要从施工方引导监理业主方判断询价工作的重要性,主动组织安排询价工作,使相关工作流程合法合规地进行。

2、进度结算与过程成本控制

(1)进度结算

1)及时办理进度结算,保证回款。促进款项及时纳入当期进度款结算中,减少少审、漏审、多扣进度款的情况,据理力争。

2)重视容易被忽视的应结应扣价款,避免总额过高。对于变更新增或拆除改造的需注意及时办理结算。例如防水材料发生变更,需计取新增材料费用,而已施工的防水材料需办理已施工结算和拆除费用计取,对于未施工的则需扣减计价中原材料费用改增新材料费用。

3)提高项目履约水平,勤于签证变更索赔。按合同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积极完成结算支付条件目标,避免甲方拖延进度款支付,进度款可包括工程变更调整价款、签证款、索赔款等。提高和强化签证及时性和效力落地,增强变更索赔的意识和主动性,建立健全文档制度,每项发出的结算制作收发文件的签字表,按合同和相关价格管理办法等文件到期催收,及时签回应收款项。

(2)过程成本控制

1)控制好施工成本,从定额计价分析,就是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的控制。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应该充分利用定额中人材机的含量设置,根据定额理论结合现场实际人材机的投入,实现合理资源配置,节约用工用材及机械设备多功能利用,降低相关费用投入,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标。

2)做好材料核销工作,掌握材料使用损耗及浪费情况。定期进行材料核销工作,加强对材料使用的管理,避免材料浪费节约成本。形成材料核销报告,并针对当期发生的材料使用异常做出相应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3)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含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两者呈反比走势,工程质量越高则故障成本就越低。

4)定期分析项目经济情况,防止成本盈亏异常。加强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三同步”流程,及时掌握生产产值、资源投入、成本发生的变化趋势。

3、“二次经营”策略及运用

整个施工过程至少应该有“三次”经营,“一次经营”、“二次经营”、“三次经营”,每一次经营都有一定的联系和侧重点,充分利用好“三次经营”,把握施工管理的整个阶段,提高项目收益和资金流。“三次”经营区别如下表所示。

表1                  “一次经营”、“二次经营”和“三次经营”的区别

项目

一次经营

二次经营

三次经营

阶段目标

赢得质量较好的合同

提高项目收益,并为今后的项目承接创造条件

尽快收回被拖欠的工程款和各类保证金

经营主体

以企业层次为主,以经营人员为主,必要时项目经理参与

以项目层次为主,以项目经理为主,以经营人员为辅

一般以企业层次的财务资金部门为主,项目经理参与

经营对象

主要是业主和招标代理

业主、设计、监理、审计

业主、政府主管部门

经营职责

投标签合同

变更控制、索赔签证、工程结算、工程款回收、回访服务等

清理回收工程欠款、回收各种“保证金”

其中“一次经营”重质量,“二次经营”讲策略,“三次经营”保回款。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二次经营”是“一次经营”的必要补充和延续,也为“一次经营”创造条件,为“三次经营”创造收益。“二次经营”是化解经营风险、争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决定项目最终盈亏情况的关键环节。高度重视二次经营工作,有效化解经营风险,提高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二次经营”作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新手段,需要特殊的策略和技巧。

(1)落实责任,分工明确,跟踪到位,为“二次经营”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构建以项目部领导班子为核心的“二次经营”组织结构,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二次经营”管理体系,“二次经营”工作贯穿着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成本对比分析、施工方案的经济分析、分包商的策划、现场成本控制、签证索赔策划、法律风险和防范的策划,对项目进行动态控制。

(2)建立与监理、业主的良好关系,为“二次经营”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诚信、服务理念是“二次经营”的根本,换位思考,站在监理、业主角度思考所需,真正与监理、业主建立一种共存的合作伙伴,得到监理、业主的信任与尊重,主动为其分忧解难提供多种方案探讨,在实现对方目标的同时实现项目的收益,达到共赢。

(3)“二次经营”有很强的技巧性,需要主动争取,精心策划,加强“二次经营”工作内容计划和落实。编制签证索赔计划,抓住有利时期,争取单向索赔,注意签证方法保证每一项签证的时效性、确定性和有效性。涉及变更时因与业主加强沟通,旁敲侧击,激起业主变更主动,增加项目的额外效益。

4、专业人才培养及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项目全过程,加强项目经营管理,应该注重交叉综合性人才培养和管理。使专业人员更专业,潜在业余人才转变成专业人员,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工程经济和管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1)提高专业人才业务水平,增强综合素质。关注了解相关工作政策、文件,熟悉定额计价规则及取费依据,了解定额解释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增效。由专业人员带头,全员参与工作管理,工作采用交互式,使工作、专业多交流、共同提高,增强团队构建实力。

(2)加强人才管理,挖掘潜力股,成立工作小组。人才配备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挖掘潜质人才,侧重培养,成立各项工作小组,加强工作交流和效力。成立不同的工作小组,加强工作集中办理,提高效率和人才专养的效力。例如成立专门的预算小组,采用多级审核管理模式,全员参与接触、认知,逐渐达到人人懂定额,人人会定额;成立竣工结算小组,集中办公,及时处理相关工作问题,避免“传声筒”的时效性和误会,使工作得到及时的解决办法,工作效率提高显著。

(3)发展经营主观能动性,摆脱被动的牵制状态。施工设计图纸不仅是现场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对图纸了如指掌,经营管理人员更应该能够结合定额深入施工设计图纸,深度参与会审,熟悉图纸、参与竣工图纸编制,针对定额要求提出图纸的错、漏、缺、示意模糊等需明确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图纸上优化为定额计价做好充足准备。

三 结论及建议

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是全过程、全方面的管理,同样牵涉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作为管理者就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措施规避风险,加强项目管理。

1、通过项目切实有效的履行建设单位职权,深入管理工程设计,渗透到设计各阶段。通过对各意向方案进行预算管理分析对比,体现施工现场的施工有利要求,将各项方案中可计量措施入图进行计量,选择优质高效益的施工方案、工艺、措施增加收益,在施工图纸确定前沟通或图纸下发后的优化设计变更工作,合理进行措施入图、方案入图,尽量减少利率低的不利项目或方案,增加利润率高的有利项目或方案入图依据化。

2、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重要指示,避免一场事故一场空,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最适应当下社会安全要求的趋势。

3、建立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模式。此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主要是提高造价管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建立因依据工程项目的特性以及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点,建立与公司及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其发挥效能的关键。此模式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将体系分摊,全员参与重视,有助于员工养成成本管理意识,减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与核算。提高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成本控制责任机制,加强各环节成本预测预控,制定项目经济方案实行全过程成本精细核算,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事先的、能动性的、自发的,具有实时监督性,及时、准确的成本核算不仅反映成本的耗费,而且可为成本管理的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5、源源不断地储备和培养人才满足市场计划需求,过硬本领的兵一定可以创造高品质的业务。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项目随之增多,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地凸显出来。因此,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加强项目管理是公司和项目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推行施工项目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系统的控制和管理,重视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充分细化管理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各项责任管理制度与办法,定额计价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是从项目优化配置项目资源的重要管理方向,对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影响。贯彻实行“大经营”管理理念,加强“大经营”理念的深度推行,人人晓经营,人人懂经营,人人会经营,提高项目管理综合素质,提高全员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打造优质的项目管理团队,实现企业、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作者基本情况:

工作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姓    名:刘江           性    别:

出生年月:1990-04-25     民    族:汉族

籍    贯:重庆市         学    历:大学本科

现有职称: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