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初探

张结义1,霍凯博2

身份证号码:360430198812110618

   身份证号码:130582198901212439

【摘要】针对生态建筑设计,在介绍其基本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好生态建筑设计,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提供可靠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

  如今,在建筑行业发展进程中,生态建筑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引入生态设计相关理念,使建筑设计实现绿色生态的目标。但想要建筑设计更好的符合绿色生态要求,还需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1、生态建筑设计基本理念与原则

  在阐述生态建筑设计基本理念以前,应先确定生态建筑的概念。对于生态建筑,它指的是以建筑场地及其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据,参考生态学与建筑学等专业知识,使建筑及其场地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达到友好共处,同时尽可能将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融入至建筑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从而达到减少能耗和环保等目标。在实际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以沿用生态建筑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及问题予以深化分析,从而形成绿色、科学且环保的各项新设计理念,从而为人们创造出绿色、舒适且健康的新生活环境。

  在实际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节能环保基本理论实施,通过对蓄热等方法的合理应用,解决过去能耗相对较高的实际问题,保证现有的能源体系得到充分利用。同时,通过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应用,有效提升环境保护效益,比如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应注意,设计工作中,对设计人员而言,必须将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作为立足点,根据自然光照和通风条件,确定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策略,以此充分发挥可再生资源的功能。其二,设计中应优先考虑可再生资源及材料的实际应用,比如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绿色材料,避免资源实际消耗太大。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水资源循环等目标。另外,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及其周围实际情况,使建筑从设计到使用都能和周围自然环境达到协调,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程度,从而使建筑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2、生态建筑设计未来发展路径

  在未来的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可参考以下几种发展路径:

  (1)针对现阶段设计与管理人员对生态建筑相关理念的认识不够到位的实际问题,对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单位而言,应切实加强对人员的定期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认识到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实践中,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工作人员了解开展生态建筑设计重要意义。在设计中,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对有害材料实际使用予以严格控制,以此减小后续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应优先考虑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比较突出的类型,以此在保证施工顺利完成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这样一来,不仅不会对设计质量造成太大影响,而且还能使设计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达到友好共处。

  (2)以人为本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和践行的理念,它要求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实际要求从不同的方面入手贯彻生态建筑各项理念,以此促进人和自然之间达到协调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用户群体提出的需求角度入手,始终秉持关心和尊重的思想,对建筑进行设计,以此创造出自然且和谐的人性化建筑产品。另外,借鉴节约化、绿色化与环保化等新理念,对建筑设计与相关工作内容进行优化,能有效实现预期目标,从本质上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

  (3)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给予高度重视,在充分落实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不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促进生态建筑设计未来发展。在设计实践中,对设计人员而言,应迎合当前的发展趋势,提高对相关理论的实际渗透力度,以此保证建筑的整体设计质量。比如,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等。对建筑内部通风和采光进行专门的设计,保证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采光,以此减少对灯具和空调等耗电设备的使用,从而起到节省电能消耗的作用,实现预期的生态化与环保化目标;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可能带来的风效应,包括冲刷效应、边角增强效应、穿越效应等,如图1所示。

IMG_257
  (4)对于建筑的设计人员,应将建筑整体视作小型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设计,对自然能量予以充分利用,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和自然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采暖系統、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气系统实际运行效率,并尽可能做到相互协调,以此将建筑可能对周围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比如加强通风和空调系统之间的协调,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能缩短空调系统开启时间,进而减少相应的能耗和排放。在建筑的方案设计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利用阴影和太阳光,选择适宜的朝向及型体,并创造出优良的局部小气候,加强室内外空间相互结合,以此增强人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另外,建筑空间还应做到多样化与科学化,增强使用功能方面的灵活性及使用空间方面的可变性,为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足够余地,通过适当的改造与装饰,实现再生使用目标。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可考虑雨水收集与污水处理回收,这是建筑有效的节水方式,其中,收集到的雨水可以在浇灌中使用,通过适当的造景,使建筑自身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更好的符合营造建筑这样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的要求,而且这样还不会增加资源的使用量。而回收到的污水在进行净化处理后可用于冲洗或浇灌,同样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使用,另外这样还能减少对污水的排放,减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建筑行业真正实现预期的可持续发展,对设计人员而言,必须深入贯彻执行生态建筑设计,从材料、技术和人员等不同方面入手,做好生态建筑设计,并对设计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予以约束,最终使生态建筑设计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姗姗,陈杨,李喆.建筑和景观统一设计的策略实践探究[J].智能城市,2020,6(04):140-141+255.
  [2]程利鹏.生态建筑绿色医院——浅析偃师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规划建筑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02):93+96.
  [3]喻鹏,王志勇,周明畅,段立英.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土建筑再生设计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1(03):82-85.
  [4]刘慧佳,谢丹.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3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