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传输中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保障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广播电视传输中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的保障措施

黄方

山东省沂水县融媒体中心  山东   沂水  276400

摘要:信号传输是广播电视完成画面与音频传输至用户终端的核心所在,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着终端节目呈现的质量。但是由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大多数设置在户外,覆盖面广且易受到不良气候、自然灾害以及传输系统本身运行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信号中断、不持续或者画质与音质卡顿,影响到终端用户的视听体验。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影响传输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希望以此提高传输信号的质量。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信号传输设施

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接收终端的画质与音质。然而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内部传输设施老化、设备故障、卫星信号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出现间断、中断及不够稳定与不够准确等问题,直接降低了传输信号的质量,影响到终端受众收听与观看体验,所以应采用准确性与稳定性保障措施,以维持广播电视信号持续、高质量的传输。

1.影响广播电视传输中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因素

1.1外部影响因素

广播电视传输设施分布广、线路长,包括了光缆线、电缆线、闭路线、节点箱等,大部分的传输设施处于露天环境中,使广播电视的传输信号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并且信号在传输设施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电磁干扰。气象影响因素有大风、暴雨、大雪等,自然灾害因素有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引起广播电视传输信号间断、中断,以及信号传输不连续等,影响到接收终端的音质和画质。地质条件也是影响传输信号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边远山区的传输设施线路过长,并且运行在恶劣的环境中,传输信号远距离传输过程中难免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使传输设施受损或是受到干扰,影响到信号传输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甚至是导致传输信号的断裂。

1.2内部影响因素

1.2.1传输设施因素

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外部影响因素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可控性较差,而内部影响因素则是由信号传输设施出现问题而引发。广播电视传输设施处于户外,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淋,设施老化及消耗过大引起故障,或者是信号放大器被建筑物遮挡,导致信号无法顺利传播,以及广播电视台数量较多,不同传输频率的信号之间也会相互干扰。此外,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依靠卫星系统,而每个卫星有着自身信号传输频率,服务的产业也不相同,卫星从外部空间向地球发送信号,易发生信号重叠、信号干扰等现象,影响到信号的稳定传输。

1.2.2传输技术因素

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引进了当下的主流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高新技术的应用在提升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对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体系产生影响,原有的信号传输设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升级,保证技术与设施之间的适配性,然而由于传输设施更新的滞后,导致传输信号质量不是十分理想。

2.广播电视传输中保障信号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2.1超前应对自然风险

影响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自然因素一直存在,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比如,雨雪会减弱信号、太阳耀斑引起地磁暴,直接干扰卫星信号。由于目前广播电视针对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干扰还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应尽量规避自然因素对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影响。一方面针对于气象、地质条件等自然影响因素,应在信号传输站点部署阶段着重分析这些外部影响因素,尽量选择平整、安全性较高,以及遮挡较少或是无遮挡的位置,维持信号的准确与稳定传输;另一方面使用现代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信号站的运行状况,构建防范自然灾害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预测风险的发生,降低自然灾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程度。

2.2维持信号上行系统长效运行

广播电视的信号上行系统是指输出设备,输出信号的质量与传输信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传输信号的质量,一是要严把上行系统设备质量关,选择高品质的输出设备,经过安装调试确定无运行问题的情况下,才可正式投入使用;二是实时记录输出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用于评估输出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输出设备运行异常,使故障在萌芽期得以解决;三是输出设备是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源头,在输出设备运行期间,实时检测设备运行状况,并注意传输技术参数的适时调整,以维持信号长期、可持续的准确稳定传输,比如,专门构建信号监测报警系统,在输出系统侧进行全面监测监管,采集输出信号数据后,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直接将分析结果显示在监控终端,及时发出传输信号故障提示,加快输出系统故障处理反应速度。

2.3确保下行系统的可靠运行

下行系统为广播电视的信号接收系统,由高频头、解码器、分配器等组成,负责广播电视信号的中转。由于目前反射转播台数量增多,广播电视的接收系统需同时接收众多的信号源,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为此需确保下行系统的可靠运行,首先做好下行系统设施的选择工作,高频头选用要注意幅频特性,光缆在保证制造质量的基础上,还需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光缆的外护套,避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在接收系统施工中,以线路最短为原则,尽量减少信号传输距离,降低外部与内部环境的电磁干扰;其次,屏蔽干扰源,针对信号接收系统面临的各类干扰源,专门布设干扰网,过滤传输信号,剔除干扰因素,提高信号的纯度;再次,广播电视信号在接收系统电缆或光缆中传输,会产生一定的信号消耗,应注意尽量减少消耗量,合理设置中继放大器,并加强信号接收设备、光缆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维持高水平的运行状态,及时更换老旧设施,以保证信号的顺畅传输,达到提高稳定性与准确性的目的。

2.4引进并应用现代传输技术

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为远距离传输,地方的广播电视中心或是转播发射台为中转站,将信号调制后再进行传送,目前使用的传送方式有微波中继传送、电缆传送、卫星传送等,其中使用卫星作为中继站传输信号,覆盖面积大、传输受到自然环境干扰小,边远的山区也可接收到高质量的卫星信号。基于卫星传送的缺点是在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需进行地面接收站的技术升级与改造,提高地面接收信号的质量,并积极引进新的信号传输技术,提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技术水平,保障信号传输的质量。微波中继传送设备采用了单片集成电路,现阶段国内建有微波干线网络,各地市设有局部网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奠定了基础,该传输技术无需借助光缆,信号传输受到的干扰较小,实际应用中的缺点是易受建筑物遮挡,不适用于远距离传播。无线传输技术,一种是模拟微波传输,直接调制信号并进行发射,可保证广播电视图像的清晰度,另一种是数字微波传输,借助数字微波调制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能水平,可实施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邀请当地资深工程师到站讲学参加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以培养综合媒体技术人才。

结语:广播电视是人们日常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台也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获取观众意见,帮助电视调整发展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电视节目开始革命而广播电视传输信号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是终端用户对于广播电视最为基本的要求,其直接关系到用户收听与观看的体验,影响着广播电视的收听率与收视率。所以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积极应对和解决自然因素的影响,维持上行与下行系统的长期、持续高水平运行状态,并引进现代传输技术等,以彻底排除内部影响因素,切实做好传输信号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大坤.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发射的影响因素及排除策略[J].电视技术,2021,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