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关于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冯延春

长白山森工集团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 吉林 敦化 133704

摘要:劳动定额管理是林业企业日常中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定额管理方法,才能推动林业企业健康发展,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林业企业需不断提高劳动定额管理质量,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障林业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当前在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存在定额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对此予以优化。本文首先提出了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

前言

劳动是人们获得报酬的途径,劳动形式的主要特征为定额、定量,即在单位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劳动报酬标准。在林业企业中,劳动定额管理决定着日常生产质量,只有做实做细劳动定额管理措施,才能发挥出员工积极性,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此,林业企业应制定出以劳动定额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制度,维系林业企业正常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按劳分配”制度,通过实行劳动定额管理,企业分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使企业保持了长期健康的发展状态。尤其在林业生产中,因其极易受到诸多客观条件所限,只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维系林业生产秩序。劳动定额管理是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有效促进了林业企业生产效率,激发出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是林业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

一、劳动定额管理概述

劳动定额管理是一门研究劳动效率与劳动技术关系的应用科学。通过合理划分劳动时间,使有效劳动时间得到保障,避免或减少无效及损失的劳动时间,发挥出人力资源最大效能。如可在实践中获取改善劳动流程及劳动技术的方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劳动效率。通过分析劳动消耗时间构成,形成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二、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常见问题

林业企业市场化改革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林业企业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企业应适时转变管理模式,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劳动定额管理也要适应发展趋势,使其成为保障林业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管理策略。由于劳动定额管理涉及内容较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问题,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一)劳动定额不合理

林业企业为获取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往往会单方面提高劳动定额,甚至强制要求员工加班生产。此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动力,往往不会获得良好效果。企业如能够单方面提高劳动定额,即意味着员工失去了话语权,此管理方式由于没有考虑到员工方的合法权益,员工看不到自身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员工一旦寻找到其它较为合适的工作,则会选择离开。林业企业失去了大量优秀员工,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某些林业企业的劳动定额与薪资严重不匹配,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在此种模式下,员工心态会产生变化,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无法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对林业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1]

(二)管理不规范

某些地区的劳动定额管理部门缺乏实践经验,加之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能及时掌握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仅凭借相关理论开展劳动定额管理,难免会出现管理漏洞。劳动定额管理部门指定的定额管理标准已不能适应林业企业实际状况,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此外,林业企业普遍缺少专业的劳动定额管理人员,即使配备了相关人员,也因为专业水平有限,管理方案缺乏科学性,甚至出现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常运营。这些管理人员不具备科学测定及编制企业劳动定额的方法,所编制出的劳动定额与实际情况不符,加之编制过程中不重视倾听一线人员建议,使得劳动定额管理无法适合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导致林业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提高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规范劳动定额管理标准

林业企业若想获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及时调整企业各类制度及标准,走科学化发展道路。劳动定额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关键核心所在,只有重视起劳动定额管理,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共同将林业企业做大做强。林业企业要紧紧围绕行业标准,依据企业实际状况,保障员工切身利益,制定出最为合适的劳动定额管理标准。只有明确管理标准,才能针对日常生产中诸多情况做出最为合适的处理方案。如在明确劳动定额标准后,则可以据此判定某员工工作情况,从而做出相匹配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劳动效率、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为林业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除上述措施外,企业还要优化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中的细则,如建立详实的员工工作记录、劳动定额管理标准认定依据等,使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劳动定额管理与生产效率管理相结合,避免出现平行管理的现象,激发员工积极性,保障林业企业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2]

(二)完善劳动生产技术

传统定额管理制度往往仅看重劳动时间方面,此种管理制度没有从生产实际出发,缺少对员工操作技能及操作规范的约束,这对于提升劳动效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数量及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无法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解决这一弊端,林业企业在制定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时,应考虑到提高劳动效率的措施。对此,林业企业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使员工具备扎实的生产技术,投入使用一批高效率的生产工具,严格控制劳动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劳动定额管理内容,按照员工实际水平设定劳动定额管理标准,发挥出劳动生产技术的最佳效能。

(三)提高员工责任意识

林业生产与其它生产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难以准确及时的掌握生产状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员工工作不积极、虚报生产进度等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情况,在于员工并没有将林业生产与切身利益相挂钩。为解决这一现象,林业企业要善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促使员工将日常生产当作分内之事,林业企业应严格依据员工劳动量计算劳动报酬,使员工意识到只有“多劳”,才能“多得”,激发出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才能获得“双赢”的效果,使林业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当建立起企业与员工良好的发展机制后,员工能够意识到企业前途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员工才会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共同推动林业企业发展进步[3]

(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为切实提高林业企业生产效率,首先应优化组织机构,使其能够构建起最为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开展劳动组织管理时,要依据员工特点及特长合理安排岗位,发挥出人力资源最大效能。此外,由于林业生产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林业企业应加强员工日常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掌握各类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还要定期开展劳动技能考核,实行人才动态管理模式,只有通过技能考核的员工方可上岗,增强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只有做好上述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维护正常的林业生产秩序。

四、结语

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是保障林业生产效率的基础,只有切实做好定额管理工作,才能促进林业企业发展速度。对此,林业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各项标准及制度,激发出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闫理苹. 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1):1.

[2]孙莉. 关于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 常见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 000(005):239.

[3]冯东鹏. 浅析社会转型时期的林业改进劳动定额管理工作[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 000(00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