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索塔下横梁支架施工设计与受力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大跨度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索塔下横梁支架施工设计与受力分析

焦伟

中交投资南京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610429198702100917

摘要:索塔下横梁是桥塔体系的主要受力结构,下横梁支架设计直接影响横梁施工质量,因此下横梁支架设计对桥塔整体受力体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赤水河大桥索塔下横梁支架工程为背景,分析下横梁施工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确定支架设计,并采用Midas civil进行建模分析,研究支架整体稳定性与各构件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钢管支架法可保证横梁施工质量,确保桥塔受力体系的整体性;支架最大挠度为10.93mm,且支架临界荷载系数为19.47>10,满足稳定性要求;支架各构件变形协调且受力合理,均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下横梁施工;支架设计;受力分析;支架施工


0引言

双塔双索面组合斜拉桥具有桥梁跨度大、受力性能好等优点,在桥梁施工领域应用广泛[1-2]。索塔作为斜拉桥中重要构件,承受斜拉索的拉力以及桥面板荷载,并通过基础传入地基。索塔下横梁作为塔柱的主要受力部位,结构形式复杂,其施工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斜拉桥整体受力,在索塔设计与施工中至关重要[3-4]

大量学者针对斜拉桥索塔下横梁施工进行了研究。周乐木[5]等针对下横梁与塔柱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下横梁合龙前,采用低温多点顶推法可确保塔柱整体受力性能。贺鹏[6]等分析了超高桥塔施工设计方案,研究了桥塔混凝土的开裂病害,发现掺入特殊纤维的混凝土可有效地减小开裂风险。封江东[7]等针对下横梁施工方案进行研究,并采用Midas civil模拟分析,认为分层浇筑法更利于减小施工风险。方博夫[8]分析了塔梁同步、异步施工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案。杨智文[9]等采用Ansys与Midas对桥塔施工与下横梁施工进行研究,认为横梁预应力筋的张拉,有利于主塔应力改善。

以上学者针对斜拉桥索塔下横梁施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以实际工程为依据,不同工程之间横梁施工以及支架设计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以赤水河大桥工程为背景,针对下横梁支架施工设计进行研究。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针对支架各构件进行受力分析,验证支架设计的合理性。

1工程概况

贵阳经金沙至古蔺(黔川界)高速公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境内,沿线经过贵阳市观山湖区、白云区、修文县、息烽县,毕节市金沙县。路线起于贵阳市西侧东林寺路与云潭北路交叉口顺接东林寺路,经郝官、修文、洒坪、大石、化觉、长坝、安底、禹谟、金沙、桂花、石场、清池,终点位于金沙县西北的清池镇赤水河(黔川界),与成贵高速公路(泸州经古蔺)四川境终点赤水河大桥顺接,主线路线全长164.895公里。其中贵阳市观山湖区10.202公里,贵阳市白云区3.993公里,修文县36.44公里,息烽县16.738公里,金沙县97.521公里。

赤水河大桥位于贵州金沙县和四川古蔺县交界处,采用双塔双索面组合梁斜拉桥,跨径为:83.5m+173.5m+575m+173.5m+83.5m,中跨采用PK箱组合梁,边跨为混凝土梁。大桥索塔采用A字形桥塔,塔高217m,索塔分由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上塔柱等几部分组成。其中上塔柱(含塔冠)高86.7m,中塔柱高85.4m,下塔柱高44.9m。索塔在桥面以上高度约为158m,高跨比为0.275。下塔柱横桥向外侧斜率为1/4.076、内侧斜率为1/3.564,中塔柱横桥向斜率为1/7.504。塔顶高程933.502m,塔座顶高程716.502m。下横梁设计采用箱型截面,梁高7.5m,顶宽8.824m,底宽9m,腹板与顶、底板壁厚为1m。具体下横梁构造图见图1。

图1 下横梁构造图

2主塔下横梁施工

下横梁作为桥塔中主要的受力结构,为确保桥塔体系的整体性,因此采用“塔梁同步施工法”进行塔柱与下横梁施工。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型结构,为保证下横梁施工质量,并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分析采用钢管支架法进行现浇施工。

下横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与塔柱同步浇筑第8节段,高度为1.9m,第二次与塔柱同步浇筑第9节段,高度为5.6m。塔柱施工时应做好支架搭设准备,待下塔柱爬模施工至第6节段时,进行下横梁支架搭设,并进行支架预压工作。爬模施工至第8节时,进行横梁施工。具体施工流程见图2。

图2 下横梁施工流程

3下横梁支架设计

3.1支架设计

下横梁支架设计采用钢管柱贝雷梁结构,分上下结构。支架下部结构布设3排7列Φ820×10mm钢管立柱,中柱设置于承台上,边柱设置于塔柱上,并通过Φ630×8mm主平联、Φ426×6mm次平联连接;立柱上部设置落架楔块,搭设2I 45a型钢承重梁,横向布置。支架上部结构布设24排贝雷梁,横向布置,贝雷梁每间隔3m设置横向花架连接;下横梁拐角处型钢支架采用L 90×6mm弦杆与L63×4mm竖杆、斜撑组成;贝雷梁与型钢支架上部布设I 25分配梁,间距为750mm;型钢支架处布设主、次龙骨与8mm钢板,贝雷梁上部布设竹胶板。下横梁支架构造图见图3。

(a)支架立面图(b)立面图

图3 赤水河特大桥索塔下横梁支架构造图(单位:cm)

3.2支架安装

在桥塔与承台施工阶段,应进行钢管立柱、平联斜撑预埋件的安装,下塔柱施工至6节段时进行支架搭设。首先采用塔吊进行立柱施工,立柱按节段与平联搭设施工,增加支架整体稳定性;支架下部结构搭设完成后,在桩顶进行落架楔块设置,确保楔块高差应满足±2mm设计要求;支架上部结构构件(承重梁2I45a、贝雷梁、分配梁)均在现场加工,采用塔吊将其吊装至设计位置,严禁承重梁与楔块接触面出现较大缝隙;支架主体搭设完成后,梁端支架在场内进行加工安装;支架整体搭设完成后,进行支架预压工作。

支架采用“逆序法”进行拆除,首先拆除梁段支架与落架楔块,确保支架上部结构与底模系统脱离,楔块拆除时严禁出现上部结构倾斜现象;采用塔吊+手拉葫芦依次拆除支架上部结构;支架上部结构拆除完毕后,最后进行支架下部结构拆除,采用汽车吊遵循“解除一根,吊走一根”原则,依次拆除。

4支架受力分析

4.1模型建立

下横梁支架模型采用Midas Civil建立,立柱及贝雷梁等构件采用梁单元模拟,8mm钢板采用板单元模拟。立柱底部与承台、塔柱设为固结,承重梁贝雷梁之间设为弹性连接,贝雷梁与分配梁设为弹性连接。贝雷梁设计采用16Mn钢材,其余构件采用Q235钢材。支架主要承受横梁、结构自重以及施工人员机具、模板系统产生的荷载。具体支架模型见图4。

图4 下横梁支架结构模型图

4.2支架受力分析

采用Midas对支架进行建模分析,主要研究支架整体刚度与关键构件(贝雷梁、承重梁、钢管桩、梁端支架)的受力性能,验算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如下:

(1)支架刚度分析

支架整体变形如图5所示。支架柱顶处变形量相似,表明支架各构件的刚度基本一致,支架整体稳定性好。支架最大竖向挠度为10.93mm,满足支架形变要求。

图5 支架整体变形图

(2)贝雷梁受力分析

支架贝雷梁受力性能见图6。贝雷梁最大压应力:σmax=248.7MPa<fy=310MPa,满足设计要求;贝雷梁跨中处产生最大竖向挠度,挠度量达8.9mm<l/400=6000/400=15mm,满足设计要求。

(a)应力

(b)位移

图6 贝雷梁受力性能分析

(3)承重梁受力分析

承重梁受力性能分析见图7。承重梁最大应力为141.8MPa<fy=215MPa,满足设计要求。

图7 承重梁应力

(4)梁端支架受力分析

梁端支架受力分析见图8。梁端桁架处最大应力为27.6MPa<fy=215MPa,8mm钢板处最大应力为27.5MPa<fy=215MPa,均满足设计要求。

(a)桁架应力

(b)8mm钢板应力

图8 梁端支架受力性能分析

(5)钢管桩受力分析

钢管桩受力性能分析见图9。通过Midas模拟计算可知,钢管桩所受最大轴力为1222.1kN。根据规范计算可知,单根钢管桩最大承载力为:

通过Midas模拟计算荷载作用下钢管桩最大应力:72.7 MPa<fy=215MPa,钢管桩满足设计要求。

图9 钢管桩受力性能分析

(6)支架整体稳定分析

考虑支架自重、施工人员与机具荷载、模板荷载、横梁自重、风荷载组合的荷载工况,除风荷载、施工人员与机具荷载的组合系数取1.4,其余组合系数均取1.2,利用Midas计算得到支架一阶屈曲模态,如图10所示。通过计算可知支架临界荷载系数:19.47>10,说明支架安全性高,满足结构稳定设计要求。支架各构件应力与变形见表1。

图10 支架屈曲分析一阶模态

表1 支架各构件应力与变性

参数

构件

最大值

容许值

安全性

强度/Mpa

贝雷梁

248.7

310

安全

承重梁

141.8

215

安全

梁端桁架

27.6

215

安全

8mm钢板

27.5

215

安全

钢管立柱

772.7

215

安全

刚度/mm

竖向挠度

10.93

安全

稳定性

临界荷载系数

19.47

10

安全

5结论

本文以赤水河大桥索塔下横梁支架为背景,详细分析下横梁施工方案,并提出下横梁支架施工设计,并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研究支架整体稳定性与支架各构件受力性能,结论如下:

(1)采用塔梁同步施工技术,不仅有效控制成本,下横梁与塔柱整体性更好,确保桥塔受力性能。

(2)采用钢管支架法进行下横梁施工,并提出相应的支架搭设与拆除方案。

(3)支架各构件受力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支架临界荷载系数为19.47>10,表明支架稳定性优良,支架设计方案合理,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李福友. A形索塔开口式下牛腿施工技术研究[J]. 中外公路,2021,41(01):64-69.

[2]胡雄伟. 重庆寸滩长江大桥桥塔横梁支架设计与施工[J]. 世界桥梁,2015,43(02):40-44.

[3]杨智文,来晓理,黄飞鸿,等. 斜拉桥拱形主塔施工过程分析与下横梁预应力张拉工序优化[J]. 中外公路,2020,40(02):78-81.

[4]刘昀,颜东煌,涂光亚. 大跨度斜拉桥桥塔下横梁安全施工方案研究[J]. 中外公路,2014,34(05):105-109.

[5]周乐木,孙开武,殷源,等.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南塔下横梁施工关键技术[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6(06):56-60.

[6]贺鹏,王成启. 嘉鱼长江公路大桥桥塔设计[J]. 桥梁建设,2018,48(04):84-89.

[7]封江东,陈毅明,陈楚龙. 沌口长江公路大桥主桥索塔下横梁施工方案比选[J]. 中外公路,2016,36(03):201-206.

[8]方博夫. 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桥塔异形下横梁施工技术[J]. 世界桥梁,2015,43(06):11-15.

[9]杨智文,来晓理,黄飞鸿,等. 斜拉桥拱形主塔施工过程分析与下横梁预应力张拉工序优化[J]. 中外公路,2020,40(02):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