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长篇短教”的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论小学语文“长篇短教”的教学方法》

 覃际欢

广西百色平果市第五小学  广西531499

摘要:伴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增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学知识点的逐步增加,使得语文课文的篇幅也越来越长。怎样使得学生有效掌握长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使同学们有效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提升同学们的阅读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主要教学难题之一。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和传授同学们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促使同学们能够精准把握住文章关键的切入点,进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有效掌握,促使语文阅读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长篇短教”的有效教学方法做进一步探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长篇短教;教学方法

长篇文章指的是文章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篇幅较长、知识点较多的课文,虽说长篇文章的内容较为丰富多彩,可以因教学时间的限制,使得一部分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是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掌握其中的文章要点,是需要语文教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其中短教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同学们把长篇文章中有价值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促使同学们能够快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突破长篇文章的重点难点教学,为此,下面针对小学语文“长篇短教”的有效教学方法做如下分析。

一、认真审题,进一步明确文章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长篇文章的学习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其题目,其中很多长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主题都在题目中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可以说仔细审查题目对于学习长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使学生提高对于题目的重视程度,使其可以仔细的分析理解题目,这同时也是短教的基础教学重点内容。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学习时,教师应该引导同学们将“和”字紧紧的抓住,并以此为基础对长篇文章进行分析,详细的对将相的关系由“不和”逐渐发展成“和”这一过程的理解分析。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对文中描述的人物特点和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对这篇长文所描述的团结以及包容的重要意义这一主题认知的更加明确。

二、挖掘重点,有效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对于长篇文章来说,不管其篇幅有多长,知识点有多少,对于其中重点内容的表现都不会产生影响,要想使长篇短教可以顺利的完成,强化小学生对于长篇文章内容的有效理解,就需要指引学生将长篇文章的重点内容找寻出来,将其中的中心思想更好的掌握。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是对恶劣的天气下小女孩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其穿的非常单薄,又没有吃饱,在这种天气下以这样的状态在街上卖火柴,然后又对小女孩在寒风凛冽的环境下挣扎着点燃火柴时产生的幻想进行描写。在文章最后,则描写了小女孩最终冻死在了街头的内容。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其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其中间部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在对这部分进行讲解时,应该深入并细致的将小女孩幻想的这些画面为同学们进行介绍和讲解,以及对小女孩为何会出现这些幻想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使同学们从中得出小女孩是因为穿的非常少、吃不饱饭在寒冷的天气下,在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帮助的环境下,最终使其失去了生命。此外,教师可以将同学们与文中描绘的这个小女孩进行比较,使得同学们对于贫富差距能够有清晰的认知,以及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卖火柴,这同时也是这篇长文的重点内容,完整的体现了其中心思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长篇短教时,就应该积极寻找其重点,以免有头重脚轻的现象出现[1]

三、巧妙进行提问,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如果想要使得长文短教的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就需要对问题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巧妙提问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正确的指引,促使其思维的发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同学们的思维有效的和作者写作的意图相融合,使得同学们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可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好的理解其内涵所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的学习时,其主要讲解的是周瑜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故事。诸葛亮借助天时地利巧妙地获胜,周瑜不得不折服于诸葛亮才能的历史故事。因为这一长篇文章中内容较多,故事情节跳跃性较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理解,为此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地提问,如这篇文章题目主要阐述的是什么?“草船”真能够借箭吗?等,使同学们能够清楚“草船”其实只不过是诸葛亮施的一个计策,进而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向同学提问为什么诸葛亮要利用“草船”来借箭呢?其原因是什么?故事是按照怎样的发展顺序描写的?进而引导同学们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对文章的人物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有效理解诸葛亮的“智”和周瑜的“忌”,促使文章阅读更具有效性。

四、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时无论何时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语文长篇文章的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视角对其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点有明确的认知,并对同学们实际语文基础的掌握情况能够有清楚的了解。假如教师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了解的不够深入细致,对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文章内容没有更深层次的把握,那么对于教学效果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时,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进而更有效地设计教学任务。这篇长文作为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同学们对于其中的繁衍、后裔、树栖、中生代等词是较为陌生的,这就会使同学们在学习时产生陌生觉,会给学生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先将其中学生不会的字和难以理解的词语讲解清楚,就能够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有效地掌握,使得同学们在阅读学习时更加顺利

[2]

结束语:

本文从认真审题进一步明确文章主题、挖掘重点有效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巧妙进行提问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有效策略,对“长篇短教”教学策略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促使小学语文“长篇短教”教学方法的应有价值有效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储柱芬. 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探析[J]. 教师教育论坛,2021,34(04):52-53.

[2]蒋丽萍. 长文短教,贵择其“短”[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