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赛艇轻量级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浅谈赛艇轻量级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张景彦

泗水县竞技体育学校    

【摘要】本文针对赛艇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赛艇运动员力量素

质的训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运动生理学和训练学两方面对发展

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赛艇;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

一、前言

赛艇运动项目是以力量耐力为主的运动项目,力量素质是赛艇运动的基础,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技术的掌握和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赛艇比赛的赛程是2000M,划完一个赛程运动员要完成220~240次划桨动作,每桨的力量输出需要30kg以上,全程需要6000~7200kg的力量。可见,赛艇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与力量素质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有良好的力量素质作为保障,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正确的划桨技术动作不变和长时间快速有力的划桨,从而提高运动成绩。本文拟从运动生理学和训练学角度对赛艇运动员力量素质及其主要训练方法进行探讨。

二、相关综述

1913年赛艇运动传入中国,1954年群众性的赛艇比赛首次在哈尔滨举行,1957年赛艇竞标赛在湖北武汉举行。1959年赛艇运动被列为一项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1966年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赛艇队获得了赛艇三个项(单人、双人、四人)的冠军。于1973115日成立了“中国划船运动协会”,同年39日改名为“中国船艇协会”,并于197310月加入了国际赛艇联合会,198.1511日正式成立了中国赛艇协会。

中国赛艇队在奥运的征途上有喜有忧,1992年一枚铜牌、96年一枚银牌、88年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并在每一届奥运会都有儿名运动员获得前八名的成绩。在2008年终于有了很大的突破,获得了女子四人双桨组的冠军,并另外收获了一枚银牌以及4个前八名的好成绩。在亚运会、亚锦赛上,金牌基本上都归属中国队,而在世锦赛中,中国赛艇队也成绩斐然,共获得了6次冠军。

在中国,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的满足,逐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随着人们的需要,赛艇运动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也逐步走向社会,将会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的运动项目。

曹景伟等以我国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体能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呼吸围、上臂放松围、体脂等5项形态指标选入体能评价模型中,我国赛艇运动员与国外的比较,体脂百分比偏高,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在保持体脂百分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体重;但如果训练方法不当,将有可能降低运动员的瘦体重,反而使运动能力下降。另外,肌纤维对特定的训练具有适应性,赛艇运动员的肌纤维在训练中会产生一定变化,而这种适应性变化对处于不同部位、类型、大小的肌纤维又有所不同,但肌纤维肥大的情况则较为常见,尤其是慢肌纤维肥大,在那些世界优秀赛艇运动员身上更是显而易见。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山东女子赛艇轻量级八名队员

研究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发展最大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根据影响最大力量发展的生理学因素,发展最大力量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增大肌肉生理横截面,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二是依靠提高神经冲动,改善肌肉和肌间协调增加力量。公开级赛艇运动员(重量级)在发展最大力量过程中,可以交替地结合使用以上两种途径。而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发展最大力量的训练应主要采用第二条途径,这样可以在提高肌肉力量的同时,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体重也不会随着力量的提高而增长。发展肌肉的主要训练方法,利用个人最大负荷强度90-95%的重量,重复组数为2-4组,次数为2-3次,每组之间休息4-6分钟。而发展肌肉协调的练习手段,主要是个人负荷强度的40-60%,重复组数为4-6组,重复次数一般为12-15次,每组休息的时间大多为2-4分钟,要求是每一到两秒完成一个动作。

(二)发展肌肉体积的训练方法

以下方法主要适合于不受体重限制的赛艇公开级运动员采用

1)持续不断地重复用力的方法(重复法),主要以个人负荷强度的75-95%,重复组数为6-8组,每次重复次数8-12次,负荷时间为2-3分钟,组与组休息时间为3分钟。

2)阶梯式极限强度的方法也叫金字塔式训练方法,以个人负荷强度的90-95-97%,重复组数为3-2-2-1-1,重复次数为3-2-2-1-2,每组休息时间为3-5分钟,要求随着力量的增长而增加不同的组数和次数。

3)极端用力的方法,手段是以50-70%的负荷强度进行极限数量的重复,组数为3-5组,组间休息3-5分钟;静力性练习法,主要方法与手段是以个人负荷强度的70-90-95%,组数为4-6-6,每组重复时间12-8-12秒,休息时间为3-5分钟。

(三)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力量耐力是赛艇运动员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力量素质。赛艇在比赛中运动员机体氧供能占17%,因此赛艇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必须遵循以有氧力量耐力为主,无氧力量耐力为辅的原则。另外赛艇运动员也可以通过水上训练发展力量耐力素质,主要方法和手段如下:

1)负荷强度30-40%,重复次数30-60次,完成的组数为3-4组,休息时间为2-4分钟,练习的项目主要有卧拉,全体,下蹲,负重收腹等,动作要求的频率为中等。

2)水上单人赛艇3000m4000m拖罐阻力划。根据不同周期的计划安排要求的频率也各有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水上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中,要注意划桨结构,(时间----力量的变化),要与训练周期阶段安排相一致。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力量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

研究说明,经过系统训练肌肉力量增长很快,但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应该保证系统力量素质训练,并逐步提高,否则力量素质训练程度不高,将使运动员难以胜任大负荷水上技术训练的要求。赛艇运动员冬训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赛季每周进行2次以上的力量训练,是比较合适的训练安排。一般划分为:(1)打基础阶段(2~4)(2)提高最大力量阶段(冬训期间,1~3个月)(3)发展肌肉耐力阶段(2~4个月)(4)保持阶段(比赛前2~3)(5)结束阶段(比赛前5~7)。总之,安排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性以及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要随着全年计划大纲的各训练阶段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力量训练只有合理地阶段化训练,要不断地与专项技术相互吻合发展才能更有效提高运动员的高水平力量素质,从而提高专项成绩。

(二)力量训练的一些要求

赛艇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要尽可能的使运动员完成动作过程所涉及到的原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工作方式与专项动作一致,从而使训练收到最佳效益。把力量素质的发展与赛艇技术动作的完善相结合起来,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既提高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又要有不断完善技术的目的,使提高力量素质与肌肉工作能力和赛艇专项技术动作的完美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系统。

五、结论

赛艇力量素质的发展必须随着运动员各器官的适应和力量素质水平的提高逐步加大负荷,否则就会导致训练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伤病出现,影响力量训练的系统性,从而导致力量素质训练效果的下降。

必须考虑到各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要针对各个柔弱的肌肉群体进行加强训练和区别对待。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同时促进专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

[2]延峰.实用运动训练问答.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

[3]叶国雄主编.划船运动概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