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石龙飞

西安市政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路用环保建材科技发展公司 710016

摘要:为了切实提升公路运输的质量,就要合理把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对于沥青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所具备的优势,不管是在材料上的选取、工程比例抑或是质量控制等方面,研究人员都已经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分析,这体现在施工准备、沥青混凝土拌合运输、碾压等等方面。实际上,由于施工过程会受到自然环境诸如气候等条件方面的影响,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务必要强化现场管理及控制,保证各建筑连接线间的通信,提升各个施工环节的效率。基于此,文章将进一步阐述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这不仅要确保道路运输的总体质量达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建设效率。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公路建设中,大部分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因为该路面具有振动小、施工周期短,施工便捷的优点。为保证公路的使用安全,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技术标准,保证路面施工质量,避免因路面施工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但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较多,质量要求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的具体流程、施工关键点及质量控制点,并对改造技术的效能进行论证,以期为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沥青混凝土的应用优势

(1)抗裂缝。相比于普通砂粒式改性沥青等常规材料,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组成更为优越,包含高弹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级配良好的集料,通过对多类材料的混合,得到密实性较好、黏结能力较强的混合料,能够与基层稳定结合,两者协调变形,抵抗裂缝的发生,且自愈能力较强,抑制了裂缝的发展。(2)密实性好。通过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成型结构的密实性较好,可阻止路表水的下渗,减少水对路面结构的损害。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2.1 原材料检验

(1)集料。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是由粗集料与细集料共同组成。粗集料的作用是支撑,需保证粗集料足够洁净,不得使用风化、含有杂质的集料。细集料的作用是填充混合料内的缝隙,保证混合料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细集料的质量会对混合料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所有集料进场必须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2)沥青。要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后材料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常规性沥青的温度应控制在160~170℃,SBS改性沥青的温度应控制在165~175℃。

2.2 配合比设计

(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经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①确定出配合方案;②按照预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生产;③对配合比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主要是为了确定出混合料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马歇尔实验应该贯穿于配合比设计的整个过程。结合该道路施工项目而言,在对路面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上面层设计使用的SMA-16沥青混合料,厚度设计为5cm,混合料中最大的骨料粒径控制为16mm,因此在筛选粗细集料时的确定标准应该是4.75mm。(2)在设计目标配合比时,明确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优化的目的是:①严格的按照现行的管理规范保证粗细集料的粒径保持在合理范围以内,对实际生产时原材料的使用量进行精准的计算,保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满足实际需求;②利用马歇尔试验来确定出最佳配合比。

2.3 场地准备

(1)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需要对路面基层进行清理整平工作,将表面垃圾清理干净,坑槽填充完成,然后在基层表面铺洒透层油,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基层与面层的结合。采用的透层油为乳化沥青材料,主要利用200号的石油沥青配置而成。石油沥青的含量为15%,透层油铺洒后要进行24h的养护,待其强度达到0.8MPa后开始面层施工。(2)基层处理完成后,施工前要进行面层的测量放样,其中下面层放样采用布桩和挂基准线的方式,主要用于控制面层的标高和平整度。放样时控制桩布置在中央分隔带及路肩内侧,桩间距控制在5m,基准线固定于钢纤线槽内,采用钢绞线材料,中上面层放样采用浮动基准梁的方式,主要用于控制面层厚度与平整度。放样完成需要组织进行2次复测,满足要求后,开始路面施工。

2.4 路面摊铺

施工摊铺施工前,施工人员首先从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以及矿料级配等方面检查路面中面层和路面下面层,确保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标准。完成上述检查后,施工人员方可彻底清扫上述两个面层。同时,施工人员控制湿度,使其与施工要求相符。注意应在气温15℃以上开展封层施工,且为晴天或阴天。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通过机械进行。现场人员控制摊铺机,随后施工。施工人员控制摊铺温度既不高于175℃,也不低于165℃,并控制摊铺速度为3m/min。碾压以静压为主,碾压前根据施工量选择压路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尽量采取全幅摊铺的方法,从而避免施工接缝处出现明显痕迹。

2.5 碾压

(1)碾压施工紧跟在摊铺之后,路面碾压共分为3步,即初压、复压、终压。初压施工时沥青混合料温度较高,温度控制在145~155℃之间。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1~2遍为宜,碾压时机械的重叠宽度为1/3轮宽,机械的碾压速度在2~3km/h之间。(2)复压主要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3~5遍为宜。碾压时机械的行进速度控制在2.5~3.5km/h,轮胎的搭接宽度为1/2轮宽。复压施工主要采用振动碾压,目的是增加路面的压实度,去除初压时路面产生的细小裂缝,提高路面性能,复压施工中,混合料的温度应控制在125~135℃之间。(3)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施工,碾压1~2遍为宜,主要采用静压的方式,机械的碾压速度在3.5km/h以内,碾压时混合料的温度控制在110~120℃之间。终压施工可以增加路面的平整度,消除轮胎印记。

2.6 合理接缝作业

考虑到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由多个连接件构成,此时相关人员要留意各个不同连接件的连接情况。实际上,在缺少必要联合作业的条件之下,沥青混合物的离析反应常常会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较为明显的斜纹裂缝问题。倘若裂缝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有效的修复,那么此时裂缝就会变得愈来愈大。最后,使得路面变得凹凸不平,出现明显的起伏,从而给公共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威胁。与此同时,因为在作业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施工缝,那么就很难预防,所以在产生联轴节后就要在第一时间内处置。在滚动的过程中,人行道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进行滚动,两层间的间隔距离为5~10m,在施工缝上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人工连接确保缝的精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遵循相应的施工规范,严格控制施工技术及原材料质量,以保证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升公路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强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视界,2020(17):142-144.

[2] 周明仕.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217-218.

[3] 操礼红.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15):245+247.

[4] 党晓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交通世界,2020(14):39-40.

[5] 王楠.公路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