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研究

董泽建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在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就脱离了传统的工农业框架,把视野转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各国都希望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获得更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也正是在这一趋势的引导下,产教融合的发展也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此,本文也将结合产教融合这一宏观背景,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育方法改革这三个角度出发,探讨高校人才开发的转型路径,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注入更多新奇的灵感,仅代表个人的思考和意见。

关键词产教融合;三教改革;问题辨析;方法论选择

引言

高校是输送复合型人才的核心阵地,本身就与市场上的多个岗位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其自身的经营也会受到就业大环境的影响,要想让学生的成长符合社会的标准和预期,高校就必须要以产业的开发为切入点,以产教融合为依托,为学生塑造更为积极且向上的成长环境。也就是说,高校不能只是把学生锁在象牙塔里,而是要让他们真正走出课堂,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生产力。

一、高校三教面临的主要矛盾

(一)师资力量不雄厚

尽管很多高校都在近些年来拓展了自身的招生规模,但师资队伍却并没有实现良性的积累,反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口。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陷入了师资力量分配不够均衡的窘境,教师承担着极为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不仅要兼顾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区别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已经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课堂实践上,他们并没有为理论的研究保留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即便是展开相应的科研工作,也只是停留在极为浅显的层面上。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高校都没有组建专业化的双师型队伍,即便教师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的实践经验却并不充足,很少与市场上的企业进行紧密的接触,在上课的时候也难以做到逻辑自洽,只能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做出文字性的解读,并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审美疲劳。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高校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收集更为多元化的资源,但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不能灵活的去开发更多的专业课信息,这也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更加闭塞[1]

(二)教材编排脱离实际

教材是存储和输出知识的前提性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最为初始的参考,其自身的质量高低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发展进程的快慢。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来组建别具一格的校本教材,即便是针对专业课出版了多种类型的教材,但却并没有凸显出实践的价值,依旧过于依赖理论性的叙述,而且知识的更新速度是相对缓慢的,不能完全跟上社会岗位发展的脚步。如果教材的更新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潮流,那么学生吸收的知识也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社会成长,他们专业技能的训练可能会被延误,职业素养的发展也会被限制和束缚。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信息化资源的开发的确获得了部分教学工作者的关注,但很多高校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构建起完善的数据库,因此网络信息的管理也没有获得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高校原本就是社会人才的储备基地,其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未来市场的可预期性,特别是就职业院校来讲,由于其具有极为明显的专业化特点,因此技能的训练也直接指向社会上的特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依旧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也必然会挤占学生的思考空间。很多教师依旧认为自己是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拥有绝对权威和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只是知识接收的容器,并不需要具备自我意识,这种误区也会让院校的发展停滞不前。

二、产教融合引导下的高校三教改革路径

(一)突出校企机制共建的价值

高校要结合自身专业建设的未来取向,以产教融合为根本途径,积极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联合,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一起为人才的储备和训练添砖加瓦。具体来讲,高校和企业需要打造层级分明的组织机构,把学院当做领头羊,紧接着集中学院部和专业的力量。在学院这一层面上,要成立专业的指导委员会或者是指导机构,针对三教改革工作作出宏观的部署与设计,委员会的成员也要牵涉到校内的专家和学者、企业的实践专家以及职业教育专家,这样一来,三教改革计划的制定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2]。在学院部这一层面上,要成立专业的改革办公室,进而积极配合教务处的各项工作,逐步积累更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并进一步打磨专业课的实践教材。另外,学校和企业也要针对三教改革各项工作的落实,设立针对性的资金扶持项目,要保证经费的分配能够足够均衡,将重点放在校企合作上。还有,高校也可以参考企业的业绩评价以及分配机制,针对自身教学队伍的管理作出全新的设计,要凸显出教师在三教改革中的价值,全方位的评估教师工作的结果,如果教师在三教改革中的表现极为突出,那么就理应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这样一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明显的高涨。

(二)突出校企共订方案的价值

高校要摸清自身专业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并据此来寻找业内的龙头企业或者是领军机构,打造更为完善的校企混编教学队伍,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为充分的接触到社会化的市场元素,他们也会深刻认识到自己专业的社会价值。在这里,高校教师需要把企业当做自身锻炼的舞台,要与企业的团队进行长期的对接,除了要加大技术研究的力度之外,还要从中汲取更多的教学经验,由此,教师自己也可以成为科研成果的传递者和转化者,能够把更为现代化的信息带到课堂实践中。除此之外,在开发校本教材的时候,高校也要构建起完善的选编与监督机制,要凸显出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推动教材修改和编写工作走向常态化[3]。当校企共同合作的时候,可以把原有的教材转化为工作手册,或者是新型的活页式本子,这就可以让教材的更新变得更加迅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脚步。还有,教材的编写也要参考“1+X”证书这一模式,提炼更多实践操作中的案例。

(三)突出校企共探道路的价值

学校和企业应当按照“三个一”的发展思路,展开层次化的分类培训。具体来讲,每一个教学团队都要与业内的特定企业相对接,这样一来,教师队伍就会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力量,企业也可以深度参与到教材编写的工作中来。同时,不同的专业也要打造一门经典课程,提高这一课程自身的含金量,争取市级或者是省级以上的评级和荣誉,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相互渗透。除此之外,教学团队也要更为注重特殊的比赛机会,至少带领学生参加一次职业技能竞赛,或者是教师自己去参加师资队伍的比拼,由此来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可以从比赛中进一步摸索自身的课堂模式。还有,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引进虚拟现实,云计算等现代化的技术,让小班教学、翻转课堂的活力能够更为充分的展现出来。

结束语

总的来说,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已经拥有了相对积极的社会环境,其自身的未来发展前景也是极为光明的,所以高校和企业必须要对此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积极进行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芦南美.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1(8):2.

[2] 李静. "三教"改革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1(3):2.

[3] 怀玉兰, 武秋俊, 于国英,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人才培养新模式[J]. 湖北农机化, 2021(8):2.

课题来源: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20 年度科研课题,课题名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1344”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XH2020Z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