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姓名:张红杰

身份证号码:1304281990020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产生了强烈需求。当前形势下,有必要立足道路桥梁施工实际,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处理方法与策略,全面优化提升软弱地基处理成效,提升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整体效果。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引言

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道路桥梁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了推动我国交通枢纽建设的不断完善,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当中,软弱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类型,这种地基不但空隙比较大,硬度差,而且渗透性能也不好,如果不加大施工技术研究,那么必然会对道路桥梁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对道路桥梁工程的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威胁行车安全,从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道路桥梁建设施工企业必须要重视软弱地基施工处理,从而保障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及性能。

1软弱地基的特点、危害性

1.1软弱地基的特点

一是空隙较大,软弱地基的土壤结构松散、空隙大,表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和敏感性,这一特点的存在主要因为软弱地基的含水量高,如果在其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由于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沉降问题;二是易于压缩,与孔隙率存在着密切关系,承受较大的压力时,空隙被严重压缩,多余水分随之排出使地基整体体积缩小,此时不进行妥善处理极易出现开裂或更多的质量问题;三是排水性差,软弱地基主要位于临近河流位置或者处于潮湿环境当中,长期浸泡下使其含水量高,甚至超出土壤本身可以承受的最大水量,若是在道路桥梁中存在这一类型的土壤结构,很容易引发道路积水或内涝等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1.2软弱地基的危害性

往往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区域普遍存在软弱地基问题,致使施工活动建设区域不定期地出现渗透及质量缺陷等问题,间接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及安全系数。软弱地基结构本身有诸多的疏松孔,这也是难以在软弱地基上形成较强稳固性的根本原因,随着软弱地基强度、承载力的下降产生不均匀沉降或部分形变问题,同时,软弱地基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桥梁工程的平整度,随着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加剧使路面的裂缝和表皮脱落更加严重,很可能损坏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足以看出,软弱地基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危害性较大,工程参与各方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按照规范化的施工流程展开地质结构及水文地质环境等相关联的勘察工作,根据精准的勘察结果从专业角度分析软弱地基的现存问题,在科学的处理技术方法下促进地基强度以及承载能力的增强,提升道路桥梁的使用安全。

2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2.1强夯处理措施

在部分道路桥梁软弱地基环境下,若对软土处理不当,则极易导致道路桥梁基础工程失衡失稳。对于道路桥梁的软弱地基施工,可采用相对成熟的强夯法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通过重力作用,使具有特定重量的重锤从高空自由落下,排出软土层中的水分,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和强度,进而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该处理措施需要设置隔声墙或隔振沟,具有操作过程简便易行,技术难度较低等优势特点,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道路桥梁工程变形等问题,减弱其稳定性、硬度等参数。对于道路桥梁软弱地基施工中的粗颗粒土、非饱和黏性土等软土环境,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强化地基承载能力,加快地基土层凝固速度,提高土层黏性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极为突出。

2.2置换处理措施

在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中,置换处理法同样是常用的施工技术方法之一,对于提高道路桥梁路基结构稳定性与密实度等具有重要作用。在该施工技术中,应首先对道路桥梁软弱地基的不良土壤条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粗砂、砂卵石、碎石等综合性能更好的材料予以换填,并通过合理的压实处理方法,确保挤压充分,以达到提升软弱地基土层强度的目的。若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土层较薄弱,则应运用相应计算方法分析其具体的挖除作业量,以取得理想施工效果。该技术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大型机械设备适用性强等优点。

2.3抛石挤淤处理措施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运用范围较广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之一就是抛石挤淤处理技术,该技术关键是对积水洼地加以施工,处理效果较好,能够满足桥梁工程质量要求。软弱地基含水量高,在处理以前很难把水分完全抽干,且这部分软土结构厚度小,需要选用抛填碎片的方法展开处理,使用碎石料加以填充,不过要严控碎石料粒径,一般保持在30cm左右即可。在抛填施工过程中,要从中间往两边进行抛填,从而顺利挤出淤泥。片石超过水面以后,施工工作人员要选用小型块石填充,确保地基平整性,确保重型压路机能够做好碾压施工工作。要在表层铺设反滤层填土。除此以外,对施工结束或还在施工的黏土结构,假设雨季降水造成其高于塑限值,必须要选用合适的运输机械,确保雨水排出且该路段质量满足相关规定。

2.4井点降水处理措施

遭遇降水多,土质质量不佳的情况,要对井点降水方式和集水坑方式的作用展开分析和评比,特别是在降水等指标进行对比。井点降水处理技术的缺点就是桥涵较多,施工工期短,必须要增设井点设备,投资大。而井点降水工艺流程就是:施工准备、井点系统设置、抽水、挖基础、基础施工、拆除井点系统。其中,施工准备分为清洁地表、放线等,其中设备为检查的关键点。设置井点设备必须要将井点沟槽挖掘以后进行总管设定,结合井点管边冲孔布设井点管,同时灌填干净的粗砂构成滤层。使用弯头将总管和各个井点管衔接在一起,继而布设抽水设备。接通水电以后,要试抽和检查,确保设备使用性能正常。抽水要顺利展开,同时仔细观察周围的地面变化,产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节抽水量。一般出水根据先大后小的情况进行。抽水过程中,要试挖基坑,划定水位下降状况。于水位小于施工水位的过程中,及时调节抽水马力,尽可能加强挖基工作。基础施工要尽可能较早完成,进行针对性回填,然后拆除井点系统,清洁总管与井点管。

2.5排水固结处理措施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主要应用在处理有着丰富含水量的软弱地基类型上,目的是加强排水强度,要求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科学合理地应用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具体考虑以下方面:首先,按照设计规划设置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加压系统及排水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塑料排水带或砂井排水方式,确保及时排出软弱地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将其含水量控制在结构稳定要求的范围内;其次,要求参与排水处理的工作人员,明确排水固结处理技术的功能性和应用价值性,根据软弱地基处理的实际需要编制合理的处理计划方案,指导排水处理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从而为车辆行驶安全和道路桥梁性能保障打下基础,保证与工程建设的地基承载力保持一致性。

结语

总而言之,桥梁工程施工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软土地基,而软弱地基施工质量不但对桥梁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还决定了桥梁使用年限。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软弱地基施工对桥梁工程的重要性,继而有效改进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推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迎刚.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手段[J].四川建材,2021,47(8):143-144,149.

[2]孔顺利.道路桥梁施工中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新型工业化,2021,11(3):103-104,112.

[3]邓满春.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