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行动法建构新的地理教学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交互行动法建构新的地理教学观

农文斌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533700

摘要:地理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探索,建构知识体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能够适应未来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在课堂交互中实现预设生成目标的达成;课外互动机制促进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反馈评估机制走向多样性和立体化的探索。

关键词交互行动发展性  创新性  课堂交互  课外行动  立体化评估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教育的着眼点不应仅停留在让学生对人类已有知识和成果的掌握这一简单层面上,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新性。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规律和方法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要在教学中采用交流、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主发展,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能够适应未来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一、在课堂交互中实现预设生成目标的达成

课堂交互行为是发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间所有言语表现和行动表现。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尤其要注重情感体验和观念联系,达成在学科知识上的相互启发和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知识的内化,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课堂交互行为是需要一定的建构过程和实践探索的。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运用不同的交互方法,在预设性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1. 启发性交互法:

将学科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逐步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和看书。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引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早日养成自己学习掌握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比如,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给学生以分析辩论的机会,鼓励思维变通和创新,营造师生互动共同解决疑难的氛围。提出诸如 青藏铁路的修建为何选择从青海进西藏?你认为我市的环保工作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等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取信息、组合联想、激发灵感,从而收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它给地理教学注如了活力,也成为检验和培养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目标的崭新平台。

2. 解决性交互法:

又可称作问题型交互,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甚至动手操作。由此引发思考和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实际观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在解决性互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 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复习恒星日与太阳日知识时可设疑:假如地球反向自转或反向公转(其他一切条件保持不变),则恒星日与太阳日的长度将如何变化?这与此前的复习套路是迥异的,学生仅靠死记硬背很难作出正确回答。此时,教师展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由学生比较、分析和推理,得出答案。再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假想型的题目,学生思考完成。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路,从而避免了因为一味追求正向思维所产生的机械僵化。

再如在学习完交通运输后可提出开放性问题:某同学暑假要从苏州到长江三峡和九寨沟去旅游,请设计出旅游线路,并说明理由。学生需要考虑选择航空、公路、铁路、海运、等交通方式中的哪些方式;要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价格特点选择交通工具和设计线路;依据所经过的城市和沿途重要旅游景点的不同设计线路。由于考虑的因素不同会产生了多种结果。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不定向性。此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主体性交互法:

       教育部课程改革方案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和合作性意义建构。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平等中的首席。因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听老师讲为学生讲老师听,老师导。彼此间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许多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月相,再结合课本和收集相关材料,由学生讲解月相及其变化的内容。在学习地层和化石知识时,由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岩石和化石标本,结合通过计算机网上下载等渠道获得的知识,以小组推选代表的形式讲课和演示,老师做适当点拨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选题要尽量能够引发兴趣,难度不大,具可操作性;要保证推论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二、课外互动机制促进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建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但由于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限定性,教学时空的封闭性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受到限制。而课外交互活动,不仅可以关注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可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学中我们努力探索课外互动的途径。

1.学科活动法: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开拓学生认知体验领域,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主要途径是:

专题演讲讨论和辩论:主题可由学生自定也可由老师布置,如上海宝纲的建设利大还是弊大?中国使用一次性筷子好不好?外来民工对城市影响利多还是弊多?等等。漫画和小论文比赛:可首先采用师生共同收集一些涉及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共同赏析,再由学生创作漫画和小论文,课堂分析和评奖,师生交流彼此的思想和创作意图,提高认识水平和绘图、写作的能力。

小制作活动:融建构知识与技能培养为一体,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培养与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如自己动手磨镜片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用泡沫塑料制作地形等高线模型,采编地理知识素材制作地理小报,等等。

2. 社会实践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增长才干。采用的具体方法是:

体验印证法:针对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实地观察,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如结合地壳和地壳变动一章的相关内容,进行乡土地质地貌野外考察,使学生既可学到地理知识,又受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熏陶。学完天文知识后,组织学生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活动中增强感性认识,培养探索宇宙奥妙,热爱科学的精神。

实地调查法:确定涉及教材内容的某一主题,组织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制定操作步骤和时间,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撰写调查报告。如结合水资源和水污染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德保县鉴河水环境的现状和治理的调查,德保县主干道人流和车流状况的调查,等等。在调查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对社会责任感。

三.反馈评估机制走向多样性和立体化的探索

地理学习评价要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通过评价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既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通过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科学地引导地理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

运用交互行动法开展地理教学,有其显著的广泛性、深入性和实效性,它决定了与之相匹配的反馈评估机制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革。从传统教育只重结果和结论的评估方式向现代教育重过程和重发展相结合的评估方式转变。

1.评价转向多样化和多层次:考试评价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为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减少封闭型试题的数量,增加开放探究性试题;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展示、地理图表的绘制与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关注学生在讨论、实地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2评估注重综合性和发展性:重综合性: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视过程、应用、体验和全员参与。重发展性: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地理学习活动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地理学习发展性评价结果应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3.评价过程要全面而动态:实行学生地理学业成绩与地理学习档案相结合的综合、动态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历程。地理学习档案就是根据地理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他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真实反映学生在地理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真实反映学生在达到课程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逐步建立比较合理的、开放的和全面的评估机制,可以为师生提供了多面镜子,进而促进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促进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合作,形成愉悦的富有实效性的教育软环境。教育呼唤创新!创新以人为本,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主动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探索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观,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