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标的压力钢管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按美标的压力钢管的设计

陈,凌

中国电建集团 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0014

摘 要:近年来,随着海外电站的大规模兴建,对于设计提出了按照美标进行设计的要求,本文从压力钢管按照美标设计的步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后续海外项目的压力钢管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美标,压力钢管

0 引言

本文依据以色列某电站项目的钢管设计,以美标设计钢衬,详细介绍美标设计钢衬的流程和步骤,对其他海外工程的钢衬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钢管设计标准(Certified Design Criteria

在设计钢衬之前,一般需要先编制《钢衬设计标准(Certified Design Criteria)》,主要是作为钢衬设计的指导性文件,CDC文件的内容包括使用标准、采用计算方法、设计总体要求、钢衬板材特性、设计荷载、组合工况、允许应力使用等。

此设计标准依据业主要求或者合同而定,并非硬性规定。

2 设计标准和规范

采用美标进行设计,美标与钢管有关的规范通常有以下三本规范:

设计规范

规范名称

ASCE Concre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ndbook No.79

ASCE混凝土工程结构79#手册

Steel Penstocks (钢衬)

Second Edition (第二版)

ASCE Manuals and Reports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No.79 [2012]

ASCE工程实用手册和报告79#(2012版)

Civil Engineering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s (ASCE)

布置和设计水力发电发展的土建工程指导书

Volume 2 Waterways

pision II. Design

Part A. Waterways [1989]

第二卷 水道系统

第II分册 设计

A部分 水道篇(1989)

Engineer Manual 1110-2-2901

from 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Washington, DC 20314-1000

(USACE)

工程手册1110-2-2901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

华盛顿特区20314-1000

Engineering and Design

Tunnel and Shaft in Rock[1997]

工程和设计

岩石中的隧洞与竖井

以上三本规范基本可以囊括钢衬设计的大部分内容,在钢衬设计中,这三本规范比较重要。

3基本输入数据

设计过程中,基本输入数据直接影响到后续结果,所以输入数据极为关键。总体来讲,基本数据包括压力、钢板特性和允许应力三大类。

1)压力

压力主要包括内水压力和外水压力:

内水压力必须要有相应的出处,以过渡过程计算结果来明确压力。本工程过渡过程为GE提供,由GE给出末端最大水锤压力,并以直线变化推出沿线钢衬的最大内水压力。

外水压力由地质提出相应的地下水位线,以地下水位线真实数据来计算外水压力,这一点与国内工程计到岩面线顶部或者计到顶再打折扣不太一样,这一点与该工程本身特点有关,该工程大坝是全防渗体系,对于防渗体系的要求非常高(600m3/d),所以基本上不考虑库内水外渗,外水不再对围岩的外水抬高产生影响。故本工程以常年地下水位线为外水压力线,不打折作为外水压力值。

2)钢板特性

对于选用的钢板,需要列出各种板材型号的屈服和抗拉强度,见下表:

1 钢板特性1

类 型

厚度

(mm)

屈服强度

s(MPa)

抗拉强度

b(MPa)

屈强比

s/b

500MPa

16~36

325

490

0.663

600MPa

675

≥490

610~730

0.803

800MPa

32~42

685

780~930

0.878

50~120

655

760~910

0.862

2钢板特性表2

Elasticity modulus

2.06×105N/mm2

Poisson's ratio

0.3

Density

7.85×10-3g/mm3

3)允许应力

美标1按照允许应力法,以钢管最终算出的应力小于允许应力即认为钢管为安全的。允许应力公式如下:

其中:

σb= 钢管抗拉强度;

σs= 钢管屈服强度.

K= 允许应力增大系数,如下表所示:

3不同工况下的允许应力增大系数

工况

K

常规

1.00

短暂

1.33

偶然

1.50

非常规

2.50

建设期或者水压力试验

1.33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锤工况属于常规工况,K值取1;地震工况属于短暂工况,K值取1.33;另外,对于局部膜应力,允许应力不允许超过整体膜应力的1.5倍,此对于类似钢岔管的局部膜应力放松了要求,需要特别注意。

按照以上规定,可以得出最终的钢板允许应力值:

Table 2.2-4              Allowable Stress of Steel Plate

应力类别

型式

厚度

(mm)

屈服强度

s(MPa)

抗拉强度

b(MPa)

折减系数 K

常规工况允许应力

S (MPa)

地震工况允许应力

S (MPa)

整体膜应力 (Pm)

500MPa

16~36

325

490

1.00

S=204.17

1.33S=271.55

600MPa

675

≥490

610~730

1.00

S=254.17

1.33S=338.05

800MPa

32~42

685

780~930

1.00

S=325.00

1.33S=432.25

50~120

655

760~910

1.00

S=316.67

1.33S=421.17

局部膜应力 (Pl)

500MPa

16~36

325

490

1.00

1.5S=306.26

/

600MPa

675

≥490

610~730

1.00

1.5S=381.26

/

800MPa

32~42

685

780~930

1.00

1.5S=487.50

/

50~120

655

760~910

1.00

1.5S=475.01

/

4内水压力基本假定

1)内水压力

对于内水压力的计算,依据过渡过程计算结果,得出钢管最大内水压力。本工程分为引水钢管和尾水钢管两大部分,其中引水钢管最大压力为650m,尾水钢管最大压力为105m。鉴于尾水钢管沿线高程变化较小,内水压力均取值为105m,而引水钢管沿线高程变化较大,将最大内水压力与调压井处最高涌浪相连接,以此为钢衬内水压力线进行计算,相对较为保守。

图1  钢衬纵剖面和引水钢管水压力线

2)外水压力

对于引水系统而言,外水压力取用常年稳定地下水位线产生的外水压力,在地下水位线以上取一个大气压强作为外压复核。

对于尾水系统而言,因为地处厂房地下洞室群部位,若仍按照引水系统取值进行计算,势必过于保守,钢衬厚度和加劲环数量均会大幅增加,不符合实际且不经济,故需要做渗流稳定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前期做了较多工作拟采用简化方法(如《岩石中的隧洞与竖井》2中对外水压力的简单折减)或者国内的经验计算,均未被业主接收,仅接受渗流稳定计算的分析成果。

3)钢衬受力

钢衬受力,采用明管设计,即:围岩不承担内水压力,不联合承载。因为业主要求明确指出了要求按照围岩不承担内水压力进行设计,除非给出详细的论证证明围岩承担百分比。此论证会非常麻烦,根据围岩变形模量(美标采用的是变模,而非弹抗系数,弹抗系数是中国标准的提法),进行设计,但是围岩变形模量要根据围岩类别不断调整。

对于海外工程,常常地质钻孔有限,地质判断与实际均存在较大误差,在设计钢管厚度时,受制于围岩变形模量而无法给出准确值。而钢衬要提前进行采购和订货,所以如果按照埋管(围岩联合受力)设计,则面临因围岩变形模量变化而钢管厚度不满足要求的风险。鉴于此,该工程采用了明管设计,即围岩不联合承载。

5钢衬计算

5.1 最小厚度

美标对于钢衬厚度进行了最小厚度的构造规定,计算公式包括太平洋公式(PG&E)和垦务局公式,公式如下:

D: 钢衬内径,英寸;

t: 钢衬厚度,英寸。

美标指出,以上两个公式均是适用的,但是如果选用两个公式的小值时,则需要考虑制造、运输或者安装等条件;即要花费较多精力去说服业主。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标79规范第一版中写到的是选用两个公式中的大值,而在第二版则改变了写法,说明美标规范编写人也意识到采用大值并不是经济合理的选择,此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均要大于中国标准的构造要求最低值。

5.2 内压控制计算厚度

公式如下:

其中:

P=内水压力值(以管道中心线位置计);

t=抵抗设计压力的钢管壳厚度;

S=基本允许应力;

=由内压引起的环向应力;

r=钢管内半径;

E=焊缝减少因子。

5.3 弯管段计算厚度

对于转弯半径小于2.5倍管道直径的弯管,必须要考虑沿着弯曲内侧边缘的环向拉应力进行复核,美标有详细的严格规定,公式如下:

其中:

t= 弯管管壁厚度,英寸;

P=设计压力,psi;

f=设计压力下允许拉应力,psi;

D=弯管直径;

S=内侧分段长度;

θ=弯管分段角度。

5.4 抗外压计算

加劲环之间的抗外压计算,按照米塞斯应力公式,此与国内公式一致,如下:

公式中参数与国内一致,不再赘述。

根据79规范,抗外压稳定的安全系数取值1.5,故允许抗外压按照如下:

加劲环的抗外压计算,按照如下Jacobsen公式进行计算:

此为三元方程组,相对难解,但业主较为认可,具体解法可以参见《岩石中的隧道与竖井》2相关章节以及伍鹤皋老师编写的《埋藏式压力钢管加劲环抗外压稳定分析方法探讨》论文。

5.5 地震工况计算

对于地震工况,参考由Martin博士编写的《Hydrodynamic pressures in penstocks》3论文,其计算步骤简要描述如下:

1)振动基本周期T

振动第一振型周期计算,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T: 振动周期;

L: 钢衬长度;长度计算自末端开始向另一侧算至自由水面(水库或者调压井);

c: 水体波在钢衬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1000m/s~1300m/s。

2)阻尼比的修正值η

其中:

ξ:阻尼比;一般取值2%;

3)频谱值SV

频谱值SV(spectrum value)由震动周期和场地类型,查阅欧标8,由下表得出具体值: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736684\QQ\WinTemp\RichOle\OMG61_5Q4%WZ(_80O{3[MOP.png

4)动水压力值

由地震引起的动水压力值,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水密度;

a:场地震动加速度,考虑到隧洞内地震加速度要进行折减,对于本工程,按照业主要求,将地震动加速度进行0.7的折减系数。

5.6 止推环设计

美标对于止推环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是钢管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

1、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验算

其中:

: 止推环作用在混凝土上的平均应力;

: 常规运行工况下内水压力;

D: 钢衬外直径;

D0: 止推环外直径;

: 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

可以看出,按照美标要求,止推环作用在混凝土上的力是要小于0.3倍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这可能是因为防止局部应力过大而采用的保守设计。

2、纵向和环向应力组合

作用在止推环底部的单位力矩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M0: 在止推环和钢衬之间的单位力矩;

P: 设计压力;

A: 止推环高度;

D: 钢管直径。

止推环的弯曲应力如下:

其中:

: 位于止推环和钢衬处的弯曲应力;

B: 止推环厚度;

钢衬处的纵向应力:

钢衬处的环向应力:

其中:

: 钢衬处的纵向应力;

: 钢衬处的环向应力;

P: 设计压力;

D: 钢衬直径;

: 钢衬厚度;

: 常规工况下的允许应力。

Hencky-von Mises 等效应力应满足如下公式:

5.7 钢岔管计算

钢岔管采用有限元进行计算,此点与国内做法相类似,具体方法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1、钢岔管计算必须采用壳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

2、按照业主要求,不可在计算单元端部采用全约束,而计算时必须给出约束点,最终做法是,将主管和支管均加长至5倍管径,约束与常规做法相同。

6 结果及结论

本报告仅为美标设计的一般性步骤,采用了明管设计,设计思路与国内的做法总体上是类似的,均采用了锅炉公式,不同之处在于允许应力的值不同。美标对于允许应力的取值相对较为保守(具体可比较SL版允许应力表),但美标对于不同工况有放大系数,故对于特殊工况,不会导致钢衬厚度大幅提升。

与国内规范相比,钢管强调验算弯管段的计算,以及止推环设计,除此外,钢岔管的设计和抗外压计算,较国内规范更为保守,在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参考文献

【1】ASCE混凝土工程结构79#手册 ASCE Manuals and Reports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No.79

【2】岩石中的隧洞与竖井 EM 1110-2-2901 Engineering and Design Tunnel and Shaft in Rock[1997]

【3】高压钢管在地震工况下的压力研究 Hydrodynamic pressures in penstocks,Martin Wieland博士著

作者简介:陈凌(1982-),男,湖北安陆市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工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