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对接岗位能力的直播课程设计与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产教融合模式下对接岗位能力的直播课程设计与开发

贺海宏 ,张玉威

河北城乡建设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产教融合模式下对接岗位能力的直播课程设计与开发”是在产教融合模式下,面向行业企业及在校生进行的针对岗位需求开设的线上直播课程实践。实践研究以课程项目设计围绕岗位需求、突出校企双元、服务终身教育、发挥平台效能为原则进行建筑类专业相关岗位直播课程体系框架搭建。通过项目实施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和共享模式,既为建筑行业相关岗位提供针对性的实践指导,又通过“互联网+”服务于在校师生和行业专业人员的终身学习,也为同类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 直播课程  设计  开发

一、直播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鼓励校企“双元”合作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了校企合作和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为产教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将教育信息化与产教融合实践紧密结合,对贯彻践行国家职业教育重大方针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大力支持下,省内外各职业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新机制: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进行企业员工培训以及企业为师生提供实训场地等等。虽然合作面在逐渐扩展,但大部分校企合作仍然局限于面向本院校相关专业学生为主,而且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大部分局限于校园内,没有更宽泛的受众群体。基于此,“城建博睿”网络直播课堂结合面向教育信息化的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以开放的精神,构建以校内外学习者为中心,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放的数字化学习与服务平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城建博睿”网络直播课堂,是由河北城乡建设学校、博睿实训建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结合“互联网+”新思维,依托腾讯课堂的在线开放功能,针对建筑类工作岗位能力要求,面向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在校生及建筑类企业人员等,邀请企业专家做客直播间,携手打造的以开放论坛模式开展的在线直播课堂。直播课堂融合了学校师资、企业专家,整合校企优质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了个体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更好的服务于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同时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

二、网络直播课程的设计思路

   “城建博睿”网络直播课程,注重应用性、技能性和实践性,突出需求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职业标准为内容、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项目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开发方案的制定聘请院校专业师资和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团队,面向建筑类相关专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和职场新人,针对其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以开放式论坛的形式进行直播实施,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项目,挖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能,将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校企在课程领域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并通过产教融合信息化资源开发有效服务于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网络直播课程的设置及内容

建筑类岗位网络直播课程设置思维导图

1656898665600

四、直播课程开发的创新与实践

网络直播课程线上播出12期,每期收看学习人数均在3500人以上,12名院校教师,与来自15家企业的专家以开放论坛的模式,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及初入职场的人员进行了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做标准等的详尽解读,为同步参加直播学习和潜在的学习群体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为直播课程开发创新与实践提供了借鉴。

1.将产教融合与教育信息化紧密结合,将教育信息化主阵地由校园拓展到产教融合基地

通过网络直播课程项目的构建及实践,职业院校将自身在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积累的经验,用于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利用信息化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校、企业、行业、毕业生等多方共赢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圈。教育信息化主阵地不再只是局限于校园内,而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开放的模式拓展到产教融合基地,辐射到社会的相应行业企业。

2.打造“网络直播+同步研讨+同步答疑”的全新课程形式

直播课程是通过“网络直播+同步研讨+同步答疑”来实现的,直播过程中,院校专家与企业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项目进行解读与研讨,并与线上和现场观众互动答疑,全新的课程形式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互动性,为学习者呈现了一个个性化与开放式的学习与服务平台。           

3.采用“教师主讲+专家助讲的师资团队化开放论坛模式

网络直播课程师资是以院校教师为主讲,企业专家为助讲组成的强强联合团队,对课程的每一个项目单元,教师能够对其有一个全面且系统化的分析与解读,企业专家则从企业行业的角度对项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示范,主讲教师与助讲专家各施所长,共同打造一个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

4.实施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融合模块化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模式下直播课程的设计,按照建筑类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内容及流程进行模块及单元划分,每一模块主题明确,岗位工作内容脉络清晰。项目的展开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呈现,并将其与学习任务有效融合,实用且指导性强,再借助主讲老师的精彩解读和助力专家恰到好处的分析与点评,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5.通过“共享”和” 互联网+”致力于行业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

产教融合模式下直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注重职业目标及职业规划的科学制定、专业技能的学以致用,而职业和技能的日新月异,将每个人都挟裹在知识更新的潮流下不断前行。“互联网+”时代下,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从互联网这个知识仓库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无疑是更重要的一项技能。因此,课程以开放的形式实现共享,通过“互联网+”致力于在校师生和行业专业人员的终身学习。

五、结束语

由于疫情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飞速发展,丰富的学习资源触手可得,而无论是在校生、职场新人、从业人员、还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满足学习者需求的优质线上课程的追求与打造始终持续。因此要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进一步拓展与创新直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功能,服务终身学习。

六、参考文献

[1]李群.开放共享网络教学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4):204-207.

[2]林小凡.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直播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3):99-105.

[3]肖力.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探索[J].教育管理,2020(8):34-40.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中直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课题编号:19020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