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技术浅析

麦来·牙生

新疆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畜牧兽医站  841106

摘要: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为羊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咳嗽、高热、胸膜与胸产生纤维素性和浆液性肺炎,死亡率较高,严重阻碍养羊业发展。文章以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机理为切入点,简单阐述了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症状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防治方案,从而为羊养殖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

新疆巴州地处新疆自治区东南部,为温带与暖带大陆性气候,面积达到47.15万k㎡,具有蒸发量大、干旱少雨、日照长的特点,平原四季分明,草原面积较大,适宜羊养殖业发展。养羊是巴州传统产业,饲养羊种繁杂,多以地方品种为主,绵羊主要品种是巴音布鲁克羊,为总数45%,还培育少量肉用品种和山羊,焉耆县以细毛羊为主。但是,养殖过程中,由于数量较多、生产方式滞后,易引发传染性胸膜肺炎,严重损害羊养殖业经济效益,需做好防治工作,提高羊养殖质量及效率。

1 发病机理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羊多发性传染病,也可称其为羊支原体性肺炎,由动物染病的体内寺庄支原体感染,形成接触性传染病。通常情况下,山羊亚种病原菌丝状肺炎支原体仅感染山羊,以3龄及以下羔羊为主;绵羊亚种病原菌丝状肺炎支原体可感染绵羊和山羊[1]。羊缺乏营养性食物、饲养羊群密集、气候变幻不定等情况下,会加剧传染性胸膜炎流行,多发于早春与冬季。带菌羊、感染羊均是传染源,经过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排菌传播,羊新感染发病后,传播速度最快,传播周期约为20d,羊群整体均能被感染,将造成严重损失。因此,羊养殖过程中,气温降低、阴雨天气、营养私聊不足、羊群密集等均可能诱发传染性胸膜肺炎,潜伏期短期是5~7d,长期是20~30d,平均潜伏期17~23d。

2 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诱发原因是支原体感染,病源有杆形、球形等,其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细胞器未成熟,能够利用亚甲蓝、姬姆萨着色。羊感染后,根据临床发病差异,可进行病情划分。具体如下:

2.1最急性型

羊最急性型感染病程较短,1周内即可发病,个别羊只受限于机体因素,1d内发病,初期羊体温显著升高,采食量降低,呼吸不畅,时常哀叫出声。随时间流逝逐渐加重病情,同步发生呼吸道症状,包括气喘、咳嗽等,羊由于氧气摄入量不足,体表还会出现粘膜与皮肤发紫,流出浆液性鼻液[2]。工作人员诊断羊胸部,能够聆听实音、浊音,气管分泌影响下,胸膜腔与非内部会进入渗出物,引发胸膜肺炎。病羊后期呼吸愈发困难,伴随身体颤动,无法摄入氧气死亡。

2.2 急性型

羊急性型较为常见,潜伏期是15~31d,发病后病羊采食量与反刍功能明显降低,病羊体温有所提高,精神状态变量。伴随病情推进,出现咳嗽症状,气管渗出物增多,咳出黏性分泌物,湿咳逐渐转变成干咳,出现发炎情况,病羊咳嗽时表情痛苦,鼻液分泌增多,颜色以铁锈色为主,适于小时,后期羊无法顺畅呼吸,通常需弓起腰背、伸直头颈方能呼吸,眼角部位出现分泌物,乳房、嘴唇存在疹块,逐渐死亡[3]。怀孕母羊感染后,会发生流产情况。

2.3 慢性型

高温高湿阶段会出现慢性型疾病,症状是间接性咳嗽,鼻孔出现浆液分泌物,会发生腹泻,阻碍病羊生长发育,潜伏期超过1个月,未能及时治疗,病羊将由于集体衰竭死亡。

3 防治措施

3.1 治疗方法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实施综合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3.1.1 胸腔注射。胸腔注射使用10mL恩诺沙星5%,或是使用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具有良好效果,每天需进行1次注射,1个疗程5~7天。

3.1.2 肌肉注射。使用10mg/kg阿奇霉素,根据病羊体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5~6d;或是10mg/kg泰乐菌素注射液,按照体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6d;或是按照20mg/kg体重进行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每天1次;黄胺制剂、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按照说明书确定用法用量。此过程中,注意支原体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应交替使用,避免长期用药。

3.1.3 止咳平喘。1~5g氯化铵片、15mL复方甘草合剂、0.3g氨茶碱片,内服。

3.1.4 制止渗出。80mL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注射液7%、3g维生素C进行静脉注射。

3.1.5 呼吸困难。病羊肌肉注射0.03g盐酸麻黄碱注射液。

3.1.6 减轻炎症、缓解中毒。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6mg/次,禁止怀孕羊注射。

3.1.7 心脏活动。静脉注射0.5g樟脑磺酸钠,2次/d,连续注射2d。

3.1.8 体温升高。肌肉注射0.1mL/kg柴胡注射液。

新疆某羊养殖地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治疗效果达到98%,有效控制了养殖损失。

3.2 预防方法

3.2.1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户羊群饲养中,应当根据养殖年龄实施分栏饲养,结合不同年龄羊需求,提供水分与饲料,确保每只羊生长拥有充足营养。并且,还要注重羊圈卫生,贯彻落实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清理羊圈粪便、污水等,保证垃圾及时清理干净,做好饲养设施、羊圈、用具消毒工作,至少使用2种及以上消毒水,做到交替消毒,特别是爆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后,病死羊需无害化处理,焚烧污染物品,必须开展区域性消毒,保证消毒彻底。此过程中,需控制羊圈湿度与温度,按照季节气候条件调整,以免发生温度过低、过高,或是圈内潮湿的问题,做到羊圈通风换气,保证你不空气流通,为羊群生长提供干燥、良好的环境,不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

3.2.2 规范疫苗接种

羊养殖中,为控制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播,需做好羊群接种疫苗工作,养殖户每年秋天、春天均应当为羊群接种疫苗,按照疫苗接种规范落实操作流程,避免使用过期、不合格疫苗,选用口碑信誉有保证的疫苗厂家进行购买,每只羊均要进行接种,查看羊群接种后反应,方能将疫苗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2.3疫病日常监测

羊养殖中,易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某一阶段即可感染疾病,需对羊群开展定期健康检查,保证整体羊群健康状态,即便羊只部分患病,也能及时发现。健康检查时,如果发现某部分、某只羊发生异常,需立即进行羊群隔离,以免后续出现大面积感染情况。并且,养殖户尽量做到自己繁育、羊只,如若必须引种其他养殖场羊只,则需要对引种羊只开展全方位疫病检查,保证其自身健康,未携带其他病菌。即便检查养殖疫病,满足规范标准要求后,也不能立即引入原本杨群内,需单独饲养30d左右,引种羊只仍未产生健康问题,方能引入原有羊群,实施混群饲养。此过程中,养殖户坚持全进全出,且全进全出前后积极开展消毒工作,保证有效控制羊群疫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播率与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将会为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需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助力养殖户明确传染性胸膜肺炎重要性,规范饲养管理,以免发生病情。因此,羊养殖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加强饲养管理、规范疫苗接种、疫病日常监测的方式,并结合病羊情况进行治疗,做到科学防治,从而推动羊群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容泽,宋鑫伟.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技术浅析[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5):52-53.

[2]唐炳,江新明,陈莎,等.湘东黑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综合防控措施探讨[J].湖南畜牧兽医,2021(1):29-31.

[3]王亚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机理与诊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8(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