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陈坤

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对脑血管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实施介入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基础护理的为对照组,介入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两项指标均存在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结果具备构成统计学意义的条件。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期间实施介入护理效果更理想,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值得肯定,可推广。

关键词:介入护理;脑血管;介入治疗;应用效果;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诸多疾病中比较常见的有脑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脑组织供血系统不正常有关[1]。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逐步改善了膳食结构,相应地增加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这是该疾病致残率与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以介入治疗为主,其效果安全可靠,但是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生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为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期间介入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一共88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对照组有4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认识相同。其中,对照组男女之比为9:13,年龄跨度为44-82(56.37±4.45)岁。观察组女性和男性各20例、24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434岁、84岁,平均数(58.52±4.24)岁。对比分析两组资料,并无较大的差异,本研究的开展具有较高的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方面的教育工作,让患者在术前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在患者手术之前帮助其做好基础的检查,常规消毒,密切地监测其生命体征,发现任何不正常情况都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组接受介入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1)术前: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可能伴随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增加了病情恢复难度,给患者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存在沮丧、焦虑与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基于患者的心理提高心理疏导方案的针对性。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这不失为缓解患者情绪的有效途径。为了获得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可以重点给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优点、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让患者主动配合。

(2)术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患者调整合适的体位,让患者对其生命体征与面部表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影响手术,让患者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颅内血管的置入过程中部分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更有甚至可能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24h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知主治医生及时处理。

(3)术后:基于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都存在桡动脉压降低比较明显的问题,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拔鞘管时密切压迫穿刺点,降低静脉回流发生率,若患者存在渗血问题,则做好伤口的包扎工作,叮嘱患者回到病房后卧床24h。

1.3观察指标

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介入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对本次研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若为计量资料,则可以表达为(±s),组间对比接受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则可以表达为n(%),组间对比接受2检验。两组相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判断依据。

2结果

2.1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效果

两组介入治疗效果对比结果为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价值,见表1。

表1对比两组介入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无效

显效

有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4

10(22.73)

19(43.18)

15(34.09)

34(77.27)

观察组

44

2(4.55)

16(36.36)

26(59.09)

42(95.45)

2

-

6.175

0.427

5.526

6.175

P值

-

0.013

0.513

0.019

0.013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并发症对比情况可以明确,观察组更低,具有对比价值。见表2。

表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下肢静脉血栓

脑血管痉挛

穿刺部位出血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4

4(9.09)

3(6.82)

2(4.55)

9(20.45)

观察组

44

1(2.27)

0(0.00)

0(0.00)

1(2.27)

2

-

1.908

3.106

2.047

7.221

P值

-

0.167

0.078

0.153

0.007

3讨论

临床上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口发病率较高。在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下该疾病逐步变得年轻化[4]。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至今逐步变得完善,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比如血管扩张、改善血液运行不畅。

脑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主要借助计算机控制,以此操作管内导管对病变血管的治疗与诊断,有效地疏通血管效果。该治疗方法快速起效、创伤很小,可以直接在靶病灶作用,避免因长期用药产生毒副作用,发病率较高,推广率偏低。介入护理期间可以从术前、术中与术后三个不同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对手术产生较高的恐惧感,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在心理干预中及时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稳定自身情绪,提高患者配合主动性

[5]。同时,手术期间加大力度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任何异常都应该通知主治医生及时处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相关的护理工作,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各方面情况都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脑血管介入治疗期间必须加强护理干预,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洁.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6):126-127.

[2]马娜,刘伟.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0):19-20.

[3]崔朝霞.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0):64-65.

[4]叶孟文.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4):213-213.

[5]马梅林.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7):88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