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4

《围城》翻译的修辞学研究

靳海芳,罗珊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多用修辞方法,将作品中人物、事件进行更细致的刻画。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是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以钱钟书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围城》为例,分析其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及各种修辞手法,尝试通过对比原作与英译本的文体特征,从比喻、双关、对比、用典、夸张等各个修辞层面,分析并探讨其翻译效果。

关键词《围城》;翻译;修辞

1.《围城》极其英译本介绍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代表作, 也是其唯一的长篇小说.该书以留学生方鸿渐为线索, 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群相。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讥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围城》迄今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多种语言。1979年珍妮·凯利 (Jeanne Kelly) 和茅国权 (Nathan K.Mao) 合译的《围城》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在美国出版后便引起译界的很大反响。鼓舞了国内外众多译者翻译尝试,也使得作品更加流行,引人注目。

2.修辞方法

修辞格是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达和阐释方法, 它是作者用更为形象生动且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的一种最为有效, 最为直接的方法。

《围城》这部文学作品之中,将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使得作品立体化风格凸显。作品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病态形象进行了真实描写,运用了多种语言表达艺术,包括比喻、双关、对比、用典、夸张等,这些写作方法在作品中较突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译文进行分析,试探寻修辞风格的翻译效果。

2.1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1.1明喻

明喻(Simile),是常用as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B《围城》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作品生动、形象,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分析译文在处理这些明喻的方法,能能提高我们译者素养,提升分析译文的能力。

1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 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钱钟书,2003)[6]

“Mrs. Sun’s eyes were red and swollen and the corners seemed saturated with tears; they were like the dew on flower petals on a summer morning, and the slightest touch of the finger would cause them to drop.” (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 [1]

分析:眼泪和露水本身具有液体流动性,都很轻盈,作者运用修辞风格,显得生动、传神。译文也巧妙地将这种隐喻风格翻译了出来,生动地表达出了原作对人物伤心时的状态。

2.1.2隐喻

隐喻,指的是一个特定的语言过程。一个物体的某些方面转换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而另一个物体则被认为与第一个物体相似。《围城》使用了大量的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格, 在思维层面上构建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外, 隐喻还深深蕴含着文化内涵。以下将从示例来分析其隐喻风格。

2“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 , 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然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 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钱钟书,2003) [6]

“Some called her a charcuterie——a shop selling cooked meats——because only such a shopwould have so much warm colored flesh on public display.Others called her ‘truth’, since it is said that“the truth is naked.”But Miss Pao wasn’t exactlywithout a stitch on, so they revised her name to“Partial Truth.” (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1]

分析:作者用色彩描写词汇或细节铺陈鲍小姐的打扮。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句话巧妙地蕴含着作者的讽刺意味。因为熟食铺子会摆陈各种各样的熟食肉类产品以招揽吸引顾客, 而鲍小姐极近夸张地修饰打扮自己。作者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巧妙运用了隐喻,把鲍小姐的性格和打扮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译者在翻译这个隐喻的时候,首先了解到隐喻深处所蕴含的认知背景是没有文化障碍的,于是译文也运用直译,将鲍小姐刻画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使得读者也了解到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讽刺效果。

2.2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围城》语言丰富,修辞风格独特,尤其双关语的运用使得作品讽刺效果更胜一筹。

(3) “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钱钟书,2003:26) [6]

Miss Chang was a tall girl of eighteen with a fresh complexion, trim-fitting clothes, and a figure, which promised to be just as ample as the capital in her father ’s foreign company.(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44) [1]

分析:“雄厚”一词,既可以指张小姐体格壮硕,也可以指他父亲财富充足,一语双关。译文在传达这个意思时往往需要直接译出来,用了“ample”一词,这个词不是个贬义词,来指身材壮硕和财产充足,译文就遗漏了其所具有的讽刺意味。所以译文读者可能接受不到作者想要传达出的讽刺效果,在这里文体修辞风格的表达上有所欠缺,还需要对其进行斟酌,达到最佳文体风格表达效果。

(4)鸿渐指着那些土馒头 问:“孙小姐,你相信不相信有鬼?”(钱钟书,2003) [6]

Pointing to the coarse steamed bread, Hung-chien asked, “Miss Sun, do you believe in ghosts?"(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1]

“土馒头”在这里是一个双关语,从字面理解是土做的馒头,但根据语境经过分析可推出“土馒头”指的是中国土葬风俗中的“坟墓”。译文在翻译时运用了“ coarsesteamedbread,可以说没有较好传达出原作效果,也没有传达出双关语这种修辞风格,在文本中丧失了其本来的效果,值得我们在翻译时斟酌考虑。

2.3对比

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和说明就是对比。通过对比强化了事物的特征,使得语言更加具有表现力。《围城》运用了大量对比的修辞方法,使得作品风格更加凸显,给人以深刻印象。

(5)“ 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钱钟书,2003:230) [6]

“Coffin-makers and morticians deal only in the newly dead, while men of letters can write on the stale dead of one year, tens of years, or even hundreds of years ago. " (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243)[1]

分析:此句将棺材店做死人生意与文人做死人文章相对比,棺材店只做新死的人的生意,而文人就算是死了很久的也可以做出文章来。一来是说明了文人做文章所不同于棺材店做生意那样,对比其不同,二来更加辛辣地讽刺了某些文人在死人身上做文章而博得他人好感,暗含讽刺。译文用“only...while...”引出这种强烈的对比,准确地传达出了原文所做对比,也传达出对比之下其讽刺的效果,能让读者感受其中所含深意。

2.4用典

书中有不便直述的地方,可以借用典故来暗示,或婉转道出说话者意图。《围城》运用了大量典故,可以说更加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层次,作者将各种典故信手拈来, 中外文化知识的普及随处可见,所做句子可谓是深有其意味。值得我们反复推敲。

(6)“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钱钟书,2003:135) [6]

“But I think if you’d married Miss Su, you'd have found it isn't anything special. Remember the old saying that a dog loses the juicy bone in its mouth when it goes after the reflection of the bone in the water?”(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142)[1]

分析:此典出自《伊索寓言·衔肉的狗》:狗因为看见了水中的肉影, 便把嘴中的肉丢了, 结果一无所获。

原文是方鸿渐对赵辛楣说的,若是辛楣娶了苏小姐,滋味也可能不过那样。这是为了解释婚姻心理,充分来说明二者不可兼得,却偏偏失一则思, 永远不能获得满足之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鸿渐暗含的嘲弄。译文也运用了直译将其典故表达了出来,浅显易懂,道理深刻而清楚。较完整传达了原作修辞风格,保留了作品的一致性。

(7)斜川呵呵笑道:“你既不是文纨小姐的‘倾国倾城貌’,又不是慎明先生的‘多愁多病身’,我劝你还是‘有酒直须醉’罢。”(钱钟书,2003:86)[6]

“With a smile, Hsieh-chiian said, Since you don't have a face that could overthrow a kingdom or topple a city like Miss Wen-wan, and your body isn’t full of aches and pains like Mr. Shen-ming, I think you should get drunk while there’s wine.”(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91)[1]

分析:出自《李延年歌》的‘倾国倾城’指的便是李延妹妹,史上称其为“李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追封的汉武帝皇后。‘多愁多病身’我们都知道是指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而‘有酒直须醉’则是形容伟大的“诗仙”李白,他极其喜爱饮酒作诗。此处多用典,用‘倾国倾城’形容苏小姐的美貌,用‘多愁多病身’指慎明身体之虚弱,劝鸿渐喝酒让他如‘诗仙’李白那样爽快一些。董斜川一方面要配合赵辛楣把方鸿渐灌醉, 让他当众出丑, 一方面又要讨好苏小姐, 顺便也卖弄才学,于是一句话多处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人物的虚荣。译文在处理其中包含的典故时,并没有对其中涉及的典故进行补充,只是按照字面意思传达了出来,显得没有原文那样深刻、富有深意。修辞之生动没有显现在译文里,

2.5夸张

钱钟书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经常运用到夸张的修辞。主要是用来进行气氛的营造,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运用到气氛营造方面,使得内容更加有真实形象之感,既达到形象表述的目的,又能够活跃读者的思维,营造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让整个作品更加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面前。

(8)“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 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钱钟书,2003:5)[6]

“Her son, not yet two years old, had a snub nose, two slanted slits for eyes, and eyebrows so high up and removed from the eyes that the eyebrows and the eyes must have pined for each other — a living replica of the Chinese face in newspaper caricatures. ” (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6)[1]

分析:这句话读起来很有喜感,让人禁不住大笑,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长得如此之奇特,也使得整个人物在读者眼前明朗了起来,不用费力去琢磨,也从一个方面暗含了讽刺意味,可谓是话里自有一番风味。译文在处理这句话时,按其原文顺序一一译出,直接将这种夸张手法传达在译文字里行间,其夸张所传达的幽默性也能进一步提升读者阅读兴趣,所以其修辞风格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9)“五官平淡得像一把热手巾擦脸就可以抹而去之的。”(钱钟书,2003:168)[6]

“Her facial features were so dull and colorless that it seemed they could have been wiped away with a hot towel.” (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173)[1]

分析:此句也足以让人捧腹大笑,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在修辞上的造诣之深,这一夸张修辞将人物五官之平淡描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读者去想这一五官之奇特,将读者带进了作品。译文在处理这一夸张修辞风格时,直接将其特点用“dull”和“colorless”两个词将“平淡”描述了出来,再将夸张手法放在句子后边,首先在风格上保持了与原文一致性,在意义传达上也较完整和准确。

3.研究不足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学会了该如何分析文本,分析修辞方法的妙处。为以后论文写作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才疏学浅,在分析问题时考虑不周,加之思辨能力不够,多有不足之处。对作品的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只是通过几个例子进行分析,不具有全面、通透性。对修辞的分析只是挑选了其中五方面修辞,还有大量的修辞没有涉及到,对译文分析停留在较浅层次。

4.结论

《围城》在语言艺术上,可谓是妙语连珠,通过丰富的语言文字,独特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也看到了钱钟书这一文学大家深厚的理论基础。小说中的各种修辞体现,都极富讽刺性,译者要有意去探究这一点。

本文从修辞手法方面入手,分析围城这部作品中存在丰富修辞手法,主要从意义传达与风格保留方面综合进行分析,其中既有译的很地道的地方,也有一些存在的不足。译文有时为了传达意义不得不丢失其修辞风格,来保证作品的意义传达。这会使得作品没有原饱满,体现不出原作妙用的修辞以及对人物整体的勾勒。因此也使得大量译者跃跃欲试,译出更好的译文。

综合来看,本文只是浅析原文和译文在修辞方面的特点,尝试分析了译文对原文修辞手法所进行的翻译,其中不可不肯定译作的价值,它在处理这些修辞风格时做出了极大尝试,值得译者去分析译作特点。

参考文献

[1]Jeanne Kelly, Mao, Nathan K. (2003). Fortress Besieg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2]陈立珍,从钱钟书的化境论看《围城》英译本[J].国际公关2019(06):254-255+258

[3] 付佳琦,对钱钟书《围城》的简单文学修辞批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52+54

[4]何越鸿,《围城》中的典型修辞话语[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1):123-125

[5]李莹,从关联理论的视角评析《围城》英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3):41-44

[6]钱钟书,(2003). 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7]王欣欣,《围城》中修辞手法运用探讨[J]. 戏剧之家,2019,(31):224-225

作者简介:

1.靳海芳(1996),女,甘肃陇南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2.罗珊(1996),女,四川内江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