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失学生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对流失学生的对策

                                ,唐兴明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果衣小学       云南泸西652400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从而和这个世界进行交流。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服务于提高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让中华名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农村学生流失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影响面极宽的社会问题。解决学生流失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克服自身的种种弊端,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同时也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综合治理。

【关键词教育观念;榜样;兴趣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它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内动力。“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就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把教育办好。针对农村流失学生问题,本人认为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与更新

今天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并存的世纪。信息时代是指:新科技革命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五大领域。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使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提出了新挑战。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较量,除了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较量以外,还增加了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生存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科技和人才。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多少,取决教育。教育质量的好坏影响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快与慢和人才的多与少。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业的先导。教育观念虽然无形,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式,制约教师教育活动的方向。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与更新。

(二)树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上级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机会组织一批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来这个地方跟这些家长面对面地沟通、交流,通过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功企业家的亲身经历,给这个地方的家长们从视觉和听觉以强烈的震撼,强烈的冲击力去刺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空话。从而拿出实际行动配合学校教育他们的子女。教育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各自发力,才能形成合力。教育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三)提高家长的意识、眼界和格局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面对同一事情,人们都会产生各种想法、念头,但这些想法,则可能因为各自不同而不同。眼界的意思是目力所及的范围。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二者合起来称之为格局。组织附近受过高等教育、有威望的人来跟这个地方跟没钱的家长多多接触,多谈谈通过读书,不仅获得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人的意识、眼界和格局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四)平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国家的教育方针、义务教育基本国策、教育改革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让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扎根于他们的骨髓之中。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本身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人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获得知识的兴趣是直接的,为了获得知识而学外语的兴趣则是间接的。兴趣有个体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对的情况下有某一事物偶然激发出来的。

1、孩子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要从小培养。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要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孩子接受正规学校教育前有6年时间,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孩子才能接受义务教育,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大人就应该从出生开始选择优质的绘画本来进行亲子教育。

绘画本阅读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佳途径。阅读绘画本一方面不仅可以加强亲子感情,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质,另一方面在阅读兴趣的培养上作用尤其突出。绘画本的选择重要的一点就是照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大人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欢什么样的题材,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从而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着重挑选符合孩子口味的书籍。“亲其师则信其道”,阅读也是一样的,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才会亲自去看、去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孩子的眼界有限,鉴赏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引导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大人也要相应提高自己的眼界,从更多的渠道选择好的绘画本。同时要选择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绘画本,此外要关注绘画本的语言必须是通俗、易懂的,这对孩子来说尤其重要,过于深奥、难懂的语言会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绘画本伴随孩子从出生到十几岁,不同阶段孩子可以品出不一样的味道。因此不必过分纠结于短期内孩子的某种嗜好,时间久了,经典内容会充实孩子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眼界,从而丰富文学修养。

可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

2、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

    什么是学习习惯?学习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表现出一定的主动地进行学习的特殊倾向,即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用这种习惯能主动地进行和完成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提高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做起。 

   (1)从小事做起,素质高不高,往往从小事可以看出来

    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孩子。如孩子的书写,强调认真抄写。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但用不了多久,就习惯了,而且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2)注意开始

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而过程都有开始。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开始,不要拖,不要等。比如让孩子早上6:00起床,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自然而然地早上6:00起床,并且已经成为孩子的一部分,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

(3)贵在坚持

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就要咬牙坚持,千万不能放松。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要坚持,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所以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比如我参加工作20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跑步,已经坚持了27年了,现在的体重只比参加工作重了三四公斤,没有出现“三高”问题。精神状态跟刚刚参加工作时差不多,这一切都得益于跑步,得益于贵在坚持。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也会影响着学习习惯。比如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积极乐观、团结拼搏、富有爱心、同情心,珍惜班集体荣誉感的班级中,那么这个班的班风、学风肯定是好的,加之,孩子们的自控力、自律能力较强,孩子们的学习肯定会有进步。反之,如果认识的都是比较贪玩的孩子,即使自己再有自控力,学习成绩也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兴趣是个什么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