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户外游戏案例:泡沫板小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3

中班户外游戏案例:泡沫板小船

尹燕华

张家港市妙桥幼儿园

0707fe891a75124cc647e0a3a279a7b    在幼儿园庭院中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去的地方,孩子们穿连体衣来到河里,他们喜欢用打捞海洋球,清理里面的树叶,发现小蝌蚪后,小蝌蚪。今天的游戏开始前,我在河边放了三块和小朋友的小床一样大的泡沫板,泡沫板轻能在水中浮起来,但是容易断裂,这个故事就是泡沫板裂后产生的。

一、泡沫板碎裂了怎么办?

今天我准备了三块长约1.1米的大泡沫板,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先清理小河,再打开开关放水,然后换好连体雨裤,马上就就被大泡沫板吸引过去了,小王直接把泡沫板放进河里,接着跳到河里,准备上泡沫板,他的左脚刚跨上去,“吧啦!”一声泡沫板裂开了,小王愣了一下,收回了脚,思索一下后又把脚伸出去了,木板彻底断裂了,一个不稳差点倒河里了,他有点尴尬的笑了。然后他又尝试了几次,最后板子断成了很多块。其他小朋友也拿来了另外的泡沫板,试着小心翼翼的踩上去,没想到也是“吧啦!”断开了,慢慢的泡沫板都变成了块。我在旁边故意问:“泡沫板怎么了?”“老师,这个板不牢,一站上去就会断。”

在游戏分享环节,孩子们讲述着今天的新发现,小周说:“今天我去玩泡沫板了,很好玩,可是被我踩碎了。”小涵也说:“那个板很大,也挺厚的,在水里能浮起来,就是太不牢固了,要是牢一点,就可以站上去了。””我心里在想原来大家是想站上去,就问:“你们是想站到板上去吗?”大家都点点头,表示非常想。

于是我接着马上问:“那泡沫板不牢,你有什么办法让他变牢固点吗?”我同时告诉大家这个泡沫板我还有呢,你们可以大胆的思考加固方法。小涵马上说:“我想可能把两块泡沫板粘到一起,可能会牢一点,如果再粘一张木板肯定就牢固了。”我深表赞同并鼓励他尝试一下。我又问:“其他小朋友你们有别的办法吗?用别的材料是不是也能加固泡沫板呢?”小怡说:“我也觉得两块板合在一起会牢一点,如果外面再包上气泡膜,肯定会更牢固的。”说完小怡点点头,对自己的想法非常肯定,因为她之前玩过气泡膜,了解它的特性。这时小周说:“老师,如果外面包上我前几天带来的大布,也可以的,我还需要绳子把布和板捆起来,这样会更牢固。”我说:“你还想到要用麻绳捆起来,很周到。”我转过去问其他小朋友:”“那你们觉得加固时,还有什么材料也是你们需要的?”这时小涵马上有了新想法:“老师,我的木板要用胶带粘住。”小怡也说:“气泡膜也要用胶带捆住才行。”小乐说:“我们想试试用网来包住两块板,用毛根捆住。”我对大家的想法表示了肯定,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大家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材料,有什么是需要再准备的,让孩子们参与到准备材料中来。

03d2e5f9770234f4c5ec74c5ddd55db

教师思考:观察游戏,找到问题,用提问引思考。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老师的引导很重,当游戏有状况发生时,老师能很容易就发现问题,但是这时不需要老师的主观意愿去帮他,可以组织谈话,听听孩子们的想法,把问题抛给孩子们,给孩子们思考和提取已有经验的机会,当他的已有经验和思考结合起来,就会有新的想法,这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随之诞生了。

中班孩子的思维发展很快,已经能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了。案例中的当看到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泡沫板时,弄碎后,我没有制止大家的行为,虽然泡沫板碎成了很多小块,但是小朋友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泡沫板的特性,游戏中获得了“泡沫板虽然看上去又厚又大,但是脆弱又不牢固”的经验,于是在分享环节,小朋友一下就说出来泡沫板的特性和影响他们进一步游戏的因素,也很自然的就引出如何加固泡沫板,引发大家的思考,并且告诉大家泡沫板我还有,不需要考虑不够用,来打消大家的顾虑,让大家放开手去想办法,有了结合实际的思考就可以开始动手解决问题了。

二、分组合作加固泡沫板

在孩子们讨论了加固方法和需要的材料后,第二天我准备了几块大块的气泡膜、一张麻绳的大网、两块木板、一些大透明胶、毛根等,以及教室里你觉得需要的材料。昨天想了四种方法,我请四位想出办法的小朋友做小队长,然后小朋友们自发分成四组,一起合作加固。

小朱一组的选择了网住泡沫板,用毛根捆住了网的多余部分。小周一组小周带来的布刚好是圆桶状的,五位小朋友合力把两块泡沫板套进去了,可是不会用麻绳捆起来,他们向老师求助了。小涵一组两块板里面夹了一块木板,又在外面放了一块木板,他们也拿来透明胶进行贴和捆,可是由于合作不好,在缠胶带的时候,木板一直斜掉,于是我提醒他们“不要着急,可以商量一下怎么配合,谁缠透明胶带,谁扶住板子。”他们停下来看看我,我继续说:“你们可以看一下小怡一组他们合作很好。”小涵很快就领会了意思,开始分配工作了:“我来缠胶带,你们辅助木板和泡沫板。”继续工作着,慢慢的都有要相互配合的意识了。

再看看小怡一组,他们把气泡膜包好了,正在缠胶带了,只见小怡和小徐把胶带我拉过去你缠过来,其他三位小朋友帮忙扶住和转动板子,配合有安排有默契,捆的很牢。不一会大家都完成了加固工作,开心的想跃跃欲试了。

教师的思考:提供材料,支持探索,鼓励合作。

孩子们尝试解决的是实际问题,想法很好,老师要做的就是提供真实可行的操作材料,供大家尝试和继续探索,在加固的过程中,还会碰到问题,当老师看到他们的需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

中班孩子们初次尝试合作解决真实问题,有的小朋友不会合作在旁观,有的想法很多但是操作不配合,于是老师用语言引导他们尝试分工,鼓励他们相互学习,提高配合的协调和默契,这对于小朋友来说不仅发展了动手能力,还发展了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我们加固的泡沫板牢固吗?

孩子们看着自己加固的泡沫板,露出了笑容,我问:“你们觉得现在泡沫板牢了吗?你踩上去还会碎掉吗?”大家听了问题,小怡有点不肯定的说:“我也不太肯定。”小涵说:“要不我们来试试?牢不牢试了就知道了。”于是大家商量先在教室里的椅子搭建支撑架,再把板子放上去,然后小朋友在板上走过去不碎就是牢固的,因为放到河里还有河水的支撑呢。

这样大家开始行动了,两张小椅子一摆,上面放着加固的泡沫板。我们先从布包的泡沫板开始,小周先来,颤颤巍巍的走上板子,还有点害怕板会断裂,要老师扶着,接着轻手轻脚的往前迈着步子。过啦!没有断裂,小周下来后欢呼说:耶!我们成功啦!”第二个小朋友经过也没有断裂,被认为是可牢固的,加固工作非常成功。

接下来是气泡膜包的板,小怡先来,她试探性的把脚踩在板上,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板子很牢,都没怎么弯,他们认为比较牢,还能走几个小朋友,接着又三个小朋友,最终板没有断裂,大家鼓起了掌!看来牢固度很是可以。

木板加固的泡沫板也扛住了小朋友的体重,但是网包的板不行,站上去就发出断裂声音了。最终,有三组的加固是成功的,可以投入使用啦!因为加固花了挺多时间的,马上要吃午饭了。

接着第二天游戏时,孩子们穿好连体衣后第一时间把加固的板放入水中,就激动的站到板上,真的板没有断,孩子们笑容满面,不断往板上上去,紧接着新问题来了,在水中的泡沫板上,很容易摇晃,小周差点就摔到水中去,其他人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他们几位小朋友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动作,还下来查看板的底下,有的扶着旁边的小桥,慢慢的可以在板上站一会了,但是时间不长稳定性不高,未能达到小朋友的游戏的期望值,小朋友有点沮丧。

分享环节,我们探讨了今天遇到的问题,大家认为站不稳是因为不平衡,那么怎么找到平衡呢?

小雨说:“我可以站的低一点,跪着或者坐在板上。”

小怡说:“我站着脚分开不动,可能就稳一点。”

小博说:“我觉得可以趴下,或者低一点,这样就不会倒了,会更稳定一些。”

小涵说:“还要站在板中间一点,站在头上板也会翘起来的。”

小高说:“两个人也可以站在板的两头,这样就不会翘起来了。”

教师的思考:搭建验证平台,保持兴趣和欲望。

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碰到的问题,都是实际问题,需要验证才能在现实环境中去游戏。也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因素,我赞同和顺应了大家想的办法,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验证的机会,让孩子们都来感受加固后的泡沫板的牢固程度。在不能马上去现场游戏时,老师的有效支持显得很重要,有效的支持能不间断的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从孩子们第二天的游戏激情,看出来很好的保持了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如何在泡沫板上保持稳定?

又一次游戏开始,孩子们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也有了自己保持平稳的想法,下水时把两块板一前一后放下了水,轻轻踩上去,降低身体高度,当身体稳定后,再上另一个脚,这时小周已经会调整自己的动作和重心了,小周这一次也很小心,他还能从板的这头走到那头了呢。接着孩子们把两块板子接在一起,两个人一起上板,一头站一个,尝试保持平衡,果然这样的站位让他们保持了平衡。

     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孩子们找到了平衡的技巧,慢慢的都能在上面站稳了。接着他们就开始研究泡沫板的新玩法了。小怡坐在板上,后面小涵和小薛在推着前进,他们开心的说:“我们的板可以向前运行了。”之后小怡独自坐在板上,左右晃动板块,像在摇摇蓝一样;不一会又趴在板上,用手在板的两边用力划水。

     不一会,孩子们想到了用工具划水,于是小涵说:“我想找个什么东西来划船。”我点点头“你要找什么呢?”小涵说:“我也不知道。”考虑到我们农村小朋友没有划船的经验,于是给他看了一段划船的视频,他们看到人们手里拿着竹子在撑船,于是小涵、小薛也去找来了竹子,小王去找了管子,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工具让泡沫板前进了,由于使用力的方向不对,在老师的引导下,和自己多次探究调整后,最后船向前移动了。

    接着孩子开始尝试两个小朋友一起滑动竹子,帮助小船前进。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在前一次游戏中没有找到平衡的技巧,今天的游戏中,他们知道脚要站稳,身体保持重心低,在多次上板的过程中,对稳定技巧掌握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稳定了,就有了两人、两块板接在一起玩的场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了让大家自主研究,活动前的导入环节,又一起探讨了如何保持稳定,和还可以怎么玩,给了孩子们一定的思考空间和经验的提取,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能大胆有效的探索,勇于尝试。

    同时,在想让板前进时,我看到孩子们用了多种方法后,有的用晃动身体、有的推、有的用手划,有的用道具划,在他们多次尝试后,我再去介入给了他们自主探究和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时间,没有早早的介入,抹杀他们的自主探究。我介入时用视频帮助幼儿习得一些其他人划船的经验,由于现场没有准备找到的视频效果不理想,但是却给了孩子自主探究用竹竿撑船的探究,多次尝试后,小涵调整了用力方向,泡沫板向前移动了。

     适当的等待,能让他多次尝试,积累经验;适时的介入,提供新经验的支持,让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玩出新经验来,提高探究能力,进一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师小结:

  1. 泡沫板探究发展孩子多方面能力。

1)发展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好,遇到问题也很会思考解决的方法时想法好参与积极,

但是到了游戏中,孩子们会只关注游戏,而忽略了问题的解决,在泡沫板游戏中,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了。

2)发展孩子们调整身体的重心和控制平衡的能力。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能力有所发展,泡沫板游戏,有利于发展孩子们控制平衡

的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当你控制和调整身体的重心后,才能在水中的泡沫板上找到平衡,孩子们在后面的游戏中,可以在泡沫板任意改变动作,依然很稳定。

3)发展幼儿合作操作的能力。

中班幼儿的小组合作协商和分工的能力在初步发展阶段,当他们有机会进行协商

分工合作后,合作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分组加固泡沫板的时候,他们会共同商讨约定分工,相互配合进行加固。

  1. 大胆放手,观察分析,关注需求,寻找需要推进的点。

    在探究泡沫板的游戏中,老师大胆放手,投入材料,观察孩子们和泡沫板的初次互动,虽然坏了,但是没有阻止,而是进行分析原因,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原来他们想站上去,于是就有了进一步推进游戏的点——加固泡沫板。这样的时候,我初期并没有想到,在分享讨论中,发现了需要推进的点。

  1. 倾听想法,提问回应,引导思考,为深入探究提供可能性。

    放手游戏,不是不关注不倾听不引导,要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想法,做出合适的回应,一句问话一个问题,就能启发孩子们的思考,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一问能点亮孩子的思维,推进游戏的发展。老师在幼儿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分析出孩子们想要得是什么,缺的是什么,一步一步的深入提问,能让孩子提取很多的有用经验,以便游戏中使用。

  1. 提供材料,更新经验,满足探究需要,让探究尽兴。

老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还体现在材料的提供上,如提供材料观察孩子的表现,如丰富材料推进游戏的发展,如调整材料满足游戏的需要。在案例中,我投入大型泡沫板,观察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并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低结构材料,供幼儿加固泡沫板;在保持平衡的探究中,鼓励用材料道具帮忙,并在多次尝试不成功后的游戏现场,就提供视频,帮助幼儿更新已有经验,让探究更进一步。

  1. 师幼相互成长,让游戏的深入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真正见识到,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是游戏的高手,当泡沫板都碎成七零八落后,我真的没主意了,只是在想用什么材料替换泡沫板,但是谈话中孩子们的想法给了我启发,可以说这样的游戏中,我也在成长,我学着转变观念,让我能靠后,让我学习解读儿童的言行,让我能有效的回应和支持他们的游戏,让我能给孩子们的游戏创设更多深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