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李大鹏

重庆金隅大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1336

摘要:现如今,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脚步越来越快,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内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雄厚的实力。但传统的市场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管理,许多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过分追求效益,忽视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且使建筑市场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建筑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时期管理的需要,从而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及发展

引言

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人们针对建筑所提出诉求也与以往有所不同。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建筑行业与社会发展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对建筑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既能够使项目质量得到提升,又可推动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在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应给予管理工作充分的重视,借助创新性方法有序开展管理工作,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1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重要性

1.1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创新原有的工程管理模式,制定一套符合工程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的管理制度,能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时的信息共享程度,并优化工程施工中会使用的设备、材料、专业人员,只有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防止资源浪费。倘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将会引发工程建设成本流失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后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发展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透明化,让所有建筑工程材料、设备、资金的去向清晰明了。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工作人员查询建筑工程资源的总体数量和使用数量,也能保证所有工程资源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与价值。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终目的便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也能达到控制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2实现科学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会涉及到的内容其实非常多,建筑管理是保证施工作业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决定工程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意味着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工程展开监督和管理。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优化工程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管控力度,提高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企业还要引进新鲜血液,实现专业化和经验化管理的结合发展。当前年轻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接受速度较快,接受程度较高,但他们并不具备建筑工程管理的丰富经验。原有的工程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管理经验,但却对信息技术的接纳速度和学习速度较慢,实现两者的结合发展有利于为建筑工程企业打造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真正实现科学化管理。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2.1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是每个企业必须进行的过程,只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增添新的活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建筑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工程管理人员掌握施工技术,了解建筑构造,还要懂得经济层面、管理层面、法律层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将各种知识活学活用。但是本身能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极少,所以需要企业自己培养符合自己企业要求的人才,教授其必备技能,培养出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使得建筑施工管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类危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得管理人员在施工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明确的规则作为依据进行处理。如果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会导致管理人员无从判别,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进行评判,很难保证这项判定是否有失偏驳。而且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并不相同,因此主观评判很大程度上出现偏向,个人更加倾向于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对整个施工过程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要对监督规则进行动态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改,保证监督规则能够有效地匹配施工问题。在监督过程中要确保监督规则的落地实施。在管理过程需要将责任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责任分配到个人,防止出现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

2.2树立品牌创新意识

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企业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从管理人员做起,将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传递给全体员工,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精神。同时,加强工程技术研究,确保建筑企业的发展与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推动建筑业全面进步。

2.3管理方法的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了每个行业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而且在其中都发挥着庞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管理工作中,不仅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还能根据工程的实际发展现状创新工程技术和工程方法。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极为庞大的数据资料,若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储存并处理数据资料,很容易出现人为失误。使用信息技术,能自动处理工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这种全自动化的管理方式降低了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效应。但为了让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与发展,需对工程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培训内容的涵盖范围是要不断扩大,工程建设企业要培养技术、能力、素质同步发展的新型人才。以当前最常用的几种管理方法为例。第一,CM项目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所有的建设单位中设立统一的管理目标,并展开协调管理监督管理,确保工程的所有资源得到最优利用,尽可能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二,DBM项目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各单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对各单位的控制程度,将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第三,BOT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工作重点在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和工程的运营工作中,主要出现在政府建设项目,运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将政府建设项目转变为民营化建设项目,落实工程的各项举措。第四,EPC项目管理模式。这是当前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有明显作用。例如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运用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将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措施落实到实处。

2.4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可使管理水平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近几年,随着认识的深入,多数企业均已将企业文化视为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换言之,要想使工程管理得到有效落实,还应对文化进行创新,此举一方面可使员工热情得到激发,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尽快树立起全新的管理面貌。在文化创新方面,实证有效的方法如下:一是以市场现状、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依据,结合管理现状对文化核心内容加以确定,保证所确立核心内容可为企业发展助力;二是以保留文化对员工精神所具有塑造作用为前提,将其融入到管理过程中,使文化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保证利用效果达到预期。

结语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情况,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来保证工程质量,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创新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结构。因此,必须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造新的企业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康承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31):168-169.

[2]毕菡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08):39-40.

[3]丁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智能城市,2017(8):78.

[4]李立新.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