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辛泽华

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开端和源头的经典著作。马克思详细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粗陋共产主义等思想,阐述了这些学说的不足并在批驳和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本文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内涵进行了分析和阐释,通过研究和探讨《手稿》中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对于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当代价值

  1. 《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

1.1 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和继承

马克思《手稿》的创作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国民经济学进行深入剖析和尖锐批判的基础上完成的,在其《手稿》中指出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批判,但是没有全部否定,而是进行了积极的扬弃。黑格尔认为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没有意识到物质劳动的作用,因此他不能看到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马克思找到了社会批判的直接入口即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指出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仅是财富本身,而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他们漠不关心。马克思揭露国民经济学的伪善性,指出其只关注价值与财富,并对其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本质,强调需要扬弃异化、消灭社会的阶级对立。马克思辩证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这些都是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来源。

1.2 对不同形式共产主义的批判

1.2.1 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蒲鲁东、傅立叶、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同样也是马克思着重批判的对象。蒲鲁东把资本和私有财产等同起来,认为要扬弃异化只需要消灭资本,而无产与有产的对立仍然未被进一步理解。因此《手稿》指出只有把握了劳动的异己性,进而看到了私有财产的异己性,才能真正的发现“无产与有产对立”的本质原因。在找到了这一对立原因的同时,自然也就会发现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尖锐对立的方法,将工人阶级从异化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必须要从根本上消灭私有财产本身。傅立叶认为工业劳动不符合人的本性,因此不能扩大工业生产以避免影响人的本性,所以想要尊重人的本性就要开展农业劳动,辅之以工业生产。圣西门要求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兼顾工人阶级的利益,重视工人的生活条件并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他更注重对于实业的追求,应当用实业制度来扬弃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认为,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提出了私有制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这一方面是有进步作用的,但是他们对未来的理想社会设想太空洞太渺茫,没有找到科学可行的道路。

1.2.2 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以巴贝夫为代表的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批驳。粗陋的共产主义这种理念认为物质上的平均占有就是达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一种极度的平均主义。其主张平均分配财产,否认人的劳动能力存在差异,并且完全忽略了人在精神和道德上的需求与自我解放,仅仅停留在共产主义最为浅显的层面上。《手稿》对粗陋的共产主义者并不是想真正地消灭私有制,而只是想将私有财产进行均分、普遍化进行了批判,并且对公妻这种充斥着原始习性、卑鄙性的观点进行了批驳,认为粗陋共产主义表现出来的现实关系是历史的倒退、是原始的表现形式。

1.2.3 对政治共产主义的批判

民主的或专政的共产主义认为人们应该共同享有土地、一切产品、财富等。他们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消灭私有制以谋求共产主义,财产和人的劳动要结合起来,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应归社会共同所有。并且主张消灭贫富对立,使得全民富裕。废除国家的共产主义主张废除国家,使社会成为一个大的联合体,在世界统一的大家庭里用“全人类代表大会”处理事务,并且大家平等分配。马克思认为这两种共产主义看到了现实社会的不足和阴暗面,意识到私有制导致的贫富差距,试图使人们摆脱私有财产的束缚,实现完全解放,但是这两种共产主义思想并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私有财产的束缚,并且这两种共产主义也没有找到通向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有一定的空想性。

  1. 《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

2.1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形成之前的各种共产主义学说,都仅仅只是看到社会现状的矛盾冲突,并没有从根源上去分析原因,也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途径。受到私有财产束缚的其他共产主义学说也没有真正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提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即异化劳动,他认识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们完全受到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控制,工人的收入来源不稳定、生活极度贫困。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进行无情的剥削和压榨以谋取高额利润,工人成为了自己劳动产品的奴隶,逐渐出现异化现象。异化产生和发展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紧密相连,同时私有制必然会引起阶级的矛盾和对立,而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异化消灭。随着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发展壮大直至充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知不觉中也慢慢生长出了消除异化的新的方式和手段。只有通过消灭私有财产,人们消除了异化状态,工人摆脱资本家的剥削,人才能使得自己的本质得到重塑和构建,实现人的感性意识和活动的解放和复归。共产主义是对所有的异化性质的扬弃,而对于劳动及其创造的财富本身不仅不需要否定,还需要加以利用。

2.2 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复归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使得人们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财富不停地进行生产和分工,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资料和自身的自由,也逐渐丧失了本应该自然享有的社会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逐渐成为与他人、社会相互隔绝对立的孤立个体,也无法切实回归到人生活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金钱和财富尤其看重,人的本质力量也异化为财富和金钱,这样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本身的价值和本质,仅仅囿于金钱之中。在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和异化劳动都消灭的前提下,人们将摆脱剥削和束缚,消除彼此间孤立隔绝的状态。人们通过劳动生产,不仅生产多种多样的物质产品,更生产着自己与他人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以及形式多样的精神产品。人要实现对本质的复归就必须扬弃私有财产,还要利用私有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积极发展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私有财产的消灭,人的本质也逐步解放出来,获得自由和自身发展的权利,从而实现对自身本质占有的同时逐渐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所以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种感性解放,也是一种经济政治解放,更是人的一切多样化活动的实现。

2.3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客观运动

马克思强调“要消灭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共产主义不是仅停留在设想中,其实现具有现实必然性,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意识层面的共产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扬弃思想异化,但是想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从现实层面来考察人类现实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不仅仅是对私有财产或是异化劳动单纯地扬弃,他强调的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一种改造物质生产活动的具体的行动;是用公有制来代替一切剥削制度,改变现存不合理状况的现实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把实践看作改造外部自然界的生产活动,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现实的运动,必须立足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无产阶级受剥削程度深反抗力量巨大,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群体,另外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仅靠和平手段是行不通的必须实行暴力手段来完成。共产主义的实现要以极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条件和支撑,这些财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基础上逐渐积累的,此外还要经历长期的改变原有体系的社会变革。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要经过岁月的积累,尽管充满着艰难和坎坷,但终将会在未来实现并长久发展下去。

  1. 《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3.1 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手稿》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智慧结晶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的科学性、现实性以及实践性在当代依然迸发着耀眼的光芒,《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为坚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强大的助力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指引。共产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期待与追求,也是激励民族奋发前进的动力源泉。正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意志以及时刻牢记践行初心使命,使得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当今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正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应该摒弃的社会思潮使国人的思想受到不小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同时改革开放使物质资料极大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丰富和多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思想在各类人群中弥漫开来,导致人们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另外新时期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有些党员出现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坚定。2020年我们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让全世界感叹和震惊,现阶段要想高速度高质量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需要从《手稿》中汲取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寻求更牢固的信念支撑,使共产主义深深扎根在每一个人心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2 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目标导向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到处充斥着利益、金钱的味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成了利益的关系。同时阶级社会中也充满了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无法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手稿》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主张消灭私有财产和异化,要实现人的社会性的本质回归,使人拥有自由和选择全面发展的权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凡事想着人民,凡事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创造性地发展了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更要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把人民摆在应有的高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解决好人民关心的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问题,并且逐步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3.3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导向

马克思在《手稿》中强调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统一十分重要且必要。《手稿》中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理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但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掠夺也在加强,人类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惜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一味地索取和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在各类矛盾中尤为尖锐。出现了污染问题严重、资源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新时期,要刻不容缓地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修复生态系统,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财富与经济财富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