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分析

武金昌

易门县扒河流域水资源调度中心   云南 易门  651100

摘要:在水产养殖中,科学应用生态养殖技术有利于提高水产品养殖的质量,实现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首先简单讲述生态养殖技术的概念和优势,其次分析传统水产品养殖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品养殖中的应用理念,最后重点分析生态养殖技术要素,旨在提高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国生态水产养殖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技术要素;应用理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水产品需求量增多,同时对水产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上绿色健康的水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消费刺激生产,养殖户需要不断转变养殖理念,积极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发展生态养殖[1]。另外,传统养殖行业本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也需要养殖户改变发展策略。云南作为水产品养殖集中地区,很多养殖户根据市场需求逐渐调整养殖方案,但是由于对生态技术理解不到位,运用不熟练,从而没有取得预期的养殖成效。基于这种情况,还需要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教授养殖户相关的技术和经验,从而促进生态养殖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生态养殖技术的概念和优势

(一)生态养殖技术概念

简单来说,生态养殖技术就是运用各种先进的科技,人工模拟水产品生存的自然环境,并运用健康无公害的饲养方式来提升水产品的健康程度,最大限度减少水产品病害出现的概率,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的食品[2]

(二)生态养殖技术优势

    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生态养殖技术具有其优越性,如下:(1)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优选水产品的品种,模拟水产品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而提高水产品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通过水质监控可以实现对养殖水域环境的动态管理,减轻管理压力,营造健康的水域环境,促进水产品快速生长。

二、传统水产品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并且病害时常发生

传统水产品养殖主要是淡水养殖,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并且水源的质量难以控制,有一些水域本身含有化学物品,导致水产品的质量差,而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料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导致人类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传统水产品养殖模式下更加重视产量,对其质量重视不足,从而导致水产品时常发生病害。另外,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存在过度用药的情况,导致水产品有药物残留。水产品质量差,对人体具有危害,消费者自然减少,从而阻碍水产品养殖行业发展。

(二)养殖设备落后,且苗种的选择也比较落后

我国虽然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现代化养殖业发展较晚,养殖业的集中化程度不高,养殖设备以及工具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生态养殖技术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水产品的生存空间有限,生存环境无法保障,养殖池中的进排水不畅,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水产品的质量必然不高。

人工养殖水产品优选育种比较困难,很多养殖户养殖的水产品都是一些没被改良的野生品,由于这些野生的品种无法适应人工养殖环境,从而易发生病害,甚至大规模死亡情况。

(三)养殖方式粗犷,且养殖空间范围小

水产养殖需要的饲料比较多,在我国水产品养殖主要以原料的方式进行投喂,饲料的品质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并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影响了生态平衡。

传统养殖模式下,养殖户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会使采取密集养殖的方式,这种方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病害时常发生。

三、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品养殖中的应用理念

(一)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养殖观念

要想实现生态养殖技术的大范围运用,首先一定要养殖户树立起健康的养殖观念,这就需要养殖户不断加强学习,认识到生态养殖技术优越性,并以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生态养殖,用科学的理念为水产品营造优质生活环境,采用科学的喂养方式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并选择优良的苗种,提高苗种的存活率。同时对养殖池的水体进行净化,确保水产品生活的环境绿色无污染。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环境

要想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向消费者提供绿色无污染的水产品,要运用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构建内生的良性生态系统,同时对这个系统当中的氧气含量、温度、菌种等进行合理安排,促进水产养殖获得良性发展。

(三)强化控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水产养殖当中,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这是水产品生长和繁殖必要的条件之一。稳定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产品获得更好的生长。因此,养殖户需要严格控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积极防治有害有毒的垃圾污染水体,并增加生态系统当中的生物多样性,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选择药物时尽量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利用共生、协同以及混养的原则来种植水草、菌类等植物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生态养殖技术要素分析

(一)严格控制水域环境,科学选择苗种

在水产养殖中,水产品的质量直接由水域的环境来决定,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水域环境。首先,养殖户在确定养殖水域时,一定要远离工厂或居民区,并使用专业设备对水质进行检测,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后,开始建立养殖基地。其次,在养殖水域当中种植一些水草来增加水域当中的含氧量。最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在水产养殖中,科学的选择苗种十分重要,养殖户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水产品种,这样苗种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存活率较高,有利于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养。如果养殖户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首先需要去相关机构进行健康检测,预防苗种携带病毒,造成水域污染。另外,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在确定不会对其他的水生物以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之后再放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二)科学喂养,规范使用药物

在生态养殖当中,科学喂养十分重要。投放饲料时需要根据水域内苗种的数量进行投喂,坚持少量多次,由少增多的原则。初期阶段先投喂少量的饲料,一段时间内观察水域中饲料的剩余情况,无剩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直到观察到水域内具有少量的饲料剩余,则为最佳的投喂量。

在水产品的生态养殖中,各类疾病的积极防控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生态养殖理念下,养殖户需要规范化使用药物,对于一些常见病进行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对水体消毒、更换水体等。另外,如果水产品已经出现疾病,则需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并把握用量,保证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三)科学选择益生菌的种类

在水产养殖当中,科学选择益生菌有利于促进水产品健康生长。首先,养殖户需要挑选自然水域当中的菌种,投放时注意菌种投放的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养殖户还需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适合的菌种。最后在采购菌种时一定要保证采购渠道规范,并且在试验确认菌种可以带来良好效果之后才正式投入使用。

结语:

在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逐渐取代传统养殖技术是养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且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资源的浪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养殖技术,不断向养殖户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传授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实现水产品养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杰.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有效运用[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8):225-226.

[2]顾灿根. 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运用[J]. 农村科学实验,2021(30):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