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情感教育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农村小学情感教育问题及对策

蒙日坤 

马山县里当瑶族乡中心学校  广西南宁 530611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其中情感教育是达成情感目标的前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均有深远的意义。基于该背景,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在情感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从多个层面上提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情感教育;问题;对策

1 农村小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情感、情绪和信念,倡导每个人都要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以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将情感教育引入到小学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智力水平,让学生掌握和教师、家长交流的方法。在遇到难题时,独立地思考和分析,找出解决方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将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忽略情感教育。加上农村很多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或是耕种,家庭情感教育也十分匮乏,这对其身心成长十分不利。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情感教学符合教学特点和规律,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特点,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提高授课质量的可靠举措。

2 农村小学情感教育的现状

2.1校园文化氛围淡薄

在农村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学校没有很大的游乐场和专门设施。乒乓球桌、篮球框架成为班级的常规活动。在学校走廊,仅仅悬挂古人留下的谚语。图书馆没什么书籍,甚至关闭,以防止书籍被人为损坏。在宣传专栏中,黑板报上早已无人更新内容,很多黑板报已经留空,黑板报已丧失其自身的价值。部分班级管理规则、谚语也只是粘贴于教室墙上,受损或是没人更换。

除文化课程外,农村小学很少会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一些学校甚至连假期练习或是眼保健操都没有。课后,学生只能在校园里自己玩。即便是一年一度举办的冬季奥运会,仅面向部分学生开放,其他人都是在课堂上上课。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是个重要的日子。在儿童节这天,农村小学也会组织表彰活动,但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除非教育部门下达规定或是通知,否则农村小学很少会组织演讲、体育赛事或是传统活动。优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情绪,彰显他们的个性。然而,农村地区的小学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教材里的文化知识,很少能够从校园活动中去体会文化、艺术的魅力。

2.2音体美课程不完善

社会情感涵盖了道德感、审美感以及理性感。在新课改形势下,课程目标不提倡知识的过度转移,要达成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基础教育除了提出学生要习得基础知识外,也应当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与生活方式。但是,不少农村小学已剔除音乐、体育、艺术等相关课程,以提高文化成绩,让学生习得丰富的文化知识。音体美课程匮乏,还有个因素是农村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很少有教师注重健康、美体。在农村,音乐、体育课大多是由语言和数学课老师代为授课。课堂上,学生自由活动为主,教师也没有专业的素养和知识技能。农村很多小学并未开设一级、二级健康体育、劳动技术课、实验课等。音体美课程不完善,是十分突出的缺陷。

2.3家庭情感教育缺失

在农村,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或者忙于农务,与孩子沟通交流少。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遇到问题要么自己解决,要么躲避问题,而不会和父母沟通商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内在心理情感等问题,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交给学校由老师管教就可以,学习成绩好就是乖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只会通过打骂的方式来解决,不会跟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3 小学教育管理中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3.1 营造情感教学氛围,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身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西部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小学那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农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实际,尽量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走廊、公共宣传栏、黑板报、教室展示区可以粘贴和摆放优秀的学生作文、书画作品、手工作品,让学生可以随时感受到文化艺术的氛围。通过多个角度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例如,为了推进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成长中有多少人付出努力和关爱,学会感恩,班主任组织一场“可怜天下父母心--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在班会上,班主任让学习委员朗读一片文章《给妈妈的一封信》,接着让大家说说感激父母的是什么?感激老师的什么?(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掀起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让他们懂得感恩,体验在感恩中成长的快乐。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与行为习惯。

3.2开设多元化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不仅要开设音乐、美术、绘画、体育、劳动技能等课程,还应该重视课程的开展,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农村教师师资力量有限,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对此,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培养一 专多能的教师,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学校还可以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比如踩高跷、竹竿舞等都可以融合到音体美课程中来。

3.3构建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

在小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情感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情感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是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过程,教师熟练、科学的使用情感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情感上同教师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建立起师生和谐交流的情感平台,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状况进行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如若回答错误了,教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及表扬,引导其建立自信心,激发其与别人沟通的勇气。学生首先要在思想及情感上有一个良好的转变,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师生紧密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学习知识,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3.4 给予更多陪伴,建立情感沟通

尽管很多农村家长平时都忙于农务和工作,但也要留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完成作业、看书,多和他们交流。有研究称,父母陪伴孩子完成作业,能够提高他们的完成质量。陪伴不只是对孩子学习有好处,关键还可以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应建立在某个周期上,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久,情感沟通的效果自然也就会越好。为此,家长要懂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特别是外出打工的一些家长,也应当创造条件和机会去陪伴自己的孩子。除上述外,家长们还要主动和教师交流,了解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唯有从各个角度上了解孩子每天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才能和他们顺畅地沟通。倘若家长自己都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犯错后想要的就是打骂,这就很难达到教育之目的,甚至会让孩子不敢、不愿和父母说实话,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留下心理问题。

结束语

总之,农村小学需要运用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来对小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推动德智体美

劳的综合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求知的乐趣,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信心,打消内心对学习活动的担忧、恐惧。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条件,农村小学生需要情感教育的重视,要从学校、教师和家长这几个不同的层面入手,培养小学神的自信与积极情感,解决他们在成长中遇到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韦志杰.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M].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8

[2]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19

[3]陈雪飞.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4):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