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的教学或者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的教学或者教学改革

梁亭亭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宁 273115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依据,然后论述了当前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而后论述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实践,旨在帮助师范生对教学改革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背景下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当前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是适应了国家的改革需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师资格证就要求教师具备教师资格的能力,这样对教学的整体质量会有很大的提升,保证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质量。

1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依据

在教育部最近印发的文件中可以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教学设计的课程而言,这些文件要求师范生要理解教学知识,熟悉理论知识体系,具有教材分析能力;熟悉教学设计理论与相关教学理论,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同时,文件还强调了实践的核心地位,要求师范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在实践中反思改进设计、改进教学,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从面试题目与考试题型来看,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针对师范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材分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进行考核。

2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理论理解比较片面化,不能联系实际。

本课程虽然涉及教学理论、课改理念,但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来看,其主要还是聚焦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论述,特别是对教学原则理解与应用的论述是考试的核心内容。从实际答题情况分析,师范生对于教学原则的理解比较肤浅,往往比较形式化,更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2.2反思能力有待提高,分析问题表面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特别注重对反思能力的考量,为此专门设置了案例分析题,它要求师范生针对具体授课环节,站在教师的角度,应用课标理念、教学理论等对教学过程的优缺点做深刻的分析要求师范生具备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运用理论指导改进教学实践。但从师范生实际答题结果看,师范生的这种能力相对薄弱。比如,分析课题引入或情境设计时,师范生的解答是表面化的,其解答主要聚焦在这些方面:联系生活,揭示背景;引导思维,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入主题。但即使是这几个方面,师范生的阐述也是模模糊糊,相当的肤浅,不能有效结合课题。至于情境是否科学?是否能引发学生探究?是否能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是否能揭示概念的内涵?等这些问题的考量上,师范生也很难做出科学的分析。反思能力的有效发展需要师范生经过实际教学实践,并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反思性学习。但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师范生在课程学习中只观摩了极少数的案例,然后进行教学评价,而且评价的主题往往聚焦于基本课型具体教学环节的总结,对于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评价不足。尽管教师在课程和短期的实习中,针对教学案例进行了评析和具体的讲述,但这样的案例分析比较有限,且师范生没有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没有真实的体验,无法获得针对性的反思内容和结果

2.3没有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教学流程形式化

通常情况下,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备课必须备教材,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然后举一反三,教师只有熟悉教材,知道教材的编排体系,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才能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讲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因此,进行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就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授课的基础,否则教师将无法有效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空洞化,难以展现知识的本质。

2.4实践能力需加强,教学设计不规范

教师资格证考试非常重视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专门要求进行结构化面试。从面试的过程来看,不少师范生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讲内容,缺乏整体设计能力;教学环节不清晰,基本上就是从旧知识的复习导入课题;知识讲解比较肤浅,流于表面,课堂提问更像完成教学的流程。从笔试解答结果来看,师范生的教学设计极为不规范,问题较多。就教学目标设计来看,多数采用立体目标设计,教学目标仅仅只有知识目标,没有过程性目标;有的直接描述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而不是描述学生预期实现的目标,这种教学目标设计比比皆是;就教学流程设计看,教学设计往往只有粗略的环节,对于每一具体环节下,教师都需要做什么?如何展开教学?学生需要做什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具体内容有哪些都缺乏具体的描述。甚至一些师范生只用几句简单的师生对话完成。可见,实践能力不足是师范生的一个显著性的问题。

3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的教学或者教学改革实践

3.1导向性为主实现多元化评价教学

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功能,

者立足功能,引导师范生重视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应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此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三个班级的学生为例,进行比例分析出:平时形成性评价占比45%,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出勤(占比 4%)、课内外学习表现(占比6%,包括小组学习活动、课内交流发言,参与现场教学等)、教材分析实践(占比12%,针对教材分析能力,即进行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教学案例点评(占比12%,针对教学反思能力)、三种典型课教学设计实践(占比 30%,针对教学设计能力)、说课设计(占比 12%,针对教学设计能力)、微课教学展示(占比35%,针对教学能力,即进行教学录像)。期末终结性评价占比 45%,主要涵盖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理论四大针对性内容。从这些所占比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实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师范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改善意义。

3.2立足考试大纲的考点,突出核心内容

课程紧密联系的两大核心内容是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从面试角度来看,与课程紧密联系的两大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展示。因此从考纲关于知识内容及地位出发,作者把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展示能力作为考试的核心内容,不仅仅考试内容需要涉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地位上。这三个年级的学生教学设计内容的形成性评价占比达25%,终结性评价占比为20%,教学展示部分由于笔试无法进行,所以形成性评价占比达29%。这就要求师范生要立足学生的考点,以核心内容为指导进行后期的教学。

3.3结合命题趋势,突出考试重点

为适应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需要,改革试题类型仅仅是表面,试题内容改革才是根本。笔者依据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纲,立足命题的势与特点,结合教学设计课程知识点与课程目标,将教师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置于课程考核命题的重点位置。以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作为命题重点。比如:在结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数学的教学设计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教学,在语文中运用情境教学或者深入生活实例,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视频教学,教学中多涉及外国的一些风土人情等等,根据命题的重点进行教学活动的引入。

4结束语:在教师资格证的介入下,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关注,教师资格证考试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加优秀的能力去面对后期的教师生涯,而且这类考试可以使这些学生在后期的教学中重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意识。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师范生要在平时不断改进自我的能力发展,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5参考文献:

[1]谭丹英.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06):114-116.

[2]周喻星.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微格教学改革[J].文教资料,2020(01):172-173+158.

[3]肖钰士.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71):118-120.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1.039.

[4]蔡岚岚.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的师范生教学模式改革[J].北极光,2018(12):165-167.

[5]吴海燕.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9):42-45.

[6]高凯.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智库时代,2018(35):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