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双减下的小古文“学习场”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解密双减下的小古文“学习场”有效路径

张春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江苏吴江215225

摘要:双减时代,教师在课中和课后服务中,更是开展头脑风暴,带领学生融入学习的海洋,解读无穷的古文乐趣。“学习场”以生动的情境带来真实的现场感,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经历共鸣。在小学古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多重情境,在各异的情境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古文体验能力,帮助小学生积累多重古文知识。最终让学生在遨游古文的过程中,积累诸多的文化内涵,获得古文素养的进步。

关键字:小古文;“学习场”;情境;

教师在“学习场”中,通过诸多的情境创设,结合不同古文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带领学生融入到古文的情境之中,领略到古代的风貌,理解古代人物的精深世界,最终激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古文“学习场”之氛围营造

情境创设中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展开古文教学的导入和诸多环节。在古文教学中应用“学习场”,可以实现让小学生对古文学习有个系统了解,对古文的亲近感有个强化的过程。

(一)题目:让古文扑面而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是小学段文言文教学的开篇之作,题目《司马光》就是文章的主体,笔者文言教学专场中,设计如此导入:

师:孩子,你姓什么?   生1: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1:木子李。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姓氏吗?

师生:有节奏地回忆背诵一年级所学《姓氏歌》: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师:出示课题《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了吗?

生齐说:司马,复姓

师:会念他的名字了吗?    生停顿读:司马光

师;介绍生平后以讲故事的语调范读课文,引导边听边想,猜古文大意。

如此趣味导入就是从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入手,由《姓氏歌》迁移到司马这一复姓,解决课题难点,再由司马光姓氏朗读迁移到人物生平,从而整体把握文本的大体内容,对文言产生初步的印象,教学虽未成曲调,但“趣”已生。

(二)表演:让古文获得温度

教师撷取古文中最经典的画面,引导学生来自主表演,领略到不同朝代的古代人物所具有的风采,从而激励学生尝试能融入古代风情,领略到自己需要学习古人的哪些品格。如在表演小古文《囊萤映雪》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画画车胤自己捉萤火虫的片段,这个细节是文中的插图中没有的。教师让学生给车胤做了小的“萤火之灯”。在绘画中展示主人公的勤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来绘画其他和勤学有关的成语,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古文“学习场”之答疑解惑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就在于字词和翻译环节的琐碎。教师在“学习场”的创设中,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或者表演法等,在诸多的学习模式下对古文的释义学习有所深化。

(一)词汇:古文的博奥世界

文言文语言精练,极具音韵之美,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办法是朗读,这也是最好的办法。小古文,和我们平时的现代文不同,比如吃饭,要说成饭否,还有很多的词语发生了含义的变化。”我告诉学生断句能力就是古人都要学会“句读”,可别小看这个呀,断得好,可要有本领。然后,孩子们模仿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用符号进行了断句。

(二)翻译:古文的华丽转身

古文翻译注重“增删调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先让小学生“不求甚解地说”,再到翻译时注重结合自己的现代文说话习惯进行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懂得古文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学生了解到小古文“句式的简单凝练”在重点强调“瓮”的时候,强化了读音和意义,还进行了成语的联想,如“瓮中之鳖”。在讲解“破”的时候,采用组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知道这是一个动词,不能单单解释为“破坏”,而要解释为“使……破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变化。此外还引导学生来关注“之”这个虚词,在教学时,我没有过多灌输古文的“虚词和实词”知识,但是也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含义。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古文“学习场”之互动合作

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对古文语言“含英咀华”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来走进古文难点知识,领悟“语言精粹”所带来的小古文隽永之感。通过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在对古文的关键内容有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在古文的学习中领略到思维博弈的乐趣。

(一)提问:古文知识巩固

古文教学通过提问,可以实现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采用摇头晃脑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如在《精卫填海》中,课后开展了“微课成语接龙活动”,如“精卫衔石与成语”的活动。学生会想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等词语。同时教师设计任务,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精卫”来更好理解精卫的形象。学生会在教师设计的信息技术中联想到更多的人物,如“具有红烛精神的教师”,“可敬的白衣天使,如叶欣”。

(二)练习:古文趣味横生

教师等词语疏通后,适当进行一些主题化的古文练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古文学习热情。在巩固的练习操练中,帮助学生也自然理解古文中的人物,理解主题的内涵。在经历了字词句段的仿写后,学生对古文的语言渐趋习惯。让他们再次来写某件事或介绍某单元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后,学生开始了如下创作:乌伤有张博轩,好读书,所藏书籍以千数,其书包罗万象,上到天文,下至地理,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每日以鸡毛掸拂去书中之灰尘,每晚枕书入眠,即便如厕亦不放过目扫十行。每有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必引至书房,沏一壶茶对饮谈书至月上柳梢,时人谓之“书痴”。这则仿写不落窠臼,它不再是机械地仿写,而是调动了以往的积累,恰到好处地把它放在了最合适的地方。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古文“学习场”之理解深化

在“学习场”的创设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融入到对古文内在主题的认识,通过表面的文字,对古文的关键大意做出细致分析,才能对古文有鞭辟入里的学习。通过带领学生融入到古文学习的内在精髓,感悟到主题带来的人格力量,最终引导学生获得能力迁移。

(一)理解:透过文面懂主题

在学习小古文《守株待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来画一画“宋人猎捕图”,让学生将不同“守兔故事”展示,第一幅图是:一位愚蠢的宋人,因为一次偶得,开始做白日梦,渴望自己每天都得到小兔子的图画,图中的“宋人”也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老头,也没有能等到自己的兔子。而另一幅图是“养兔成园图”,画面展示的是一位勤劳的宋人,在自己的精心管理下,让自己饲养的小兔子成为一个饲养乐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使得周围的人纷纷效仿。

(二)思考:古今贯通探价值

教师注重“古文的现代价值剖析”,可以在问题设计和多样的语言情境和图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如“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从中学会了什么?”如在表演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说说“王戎为什么会有如此机敏的观察力,不随波逐流?”在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原因“一是善于观察,二有自己的推理”,在这种情况,教师再让一名学生扮演王戎,其他学生扮演小孩子,在生动的表演中理解王戎的力排众议和善于观察和思考。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生减负工作带来了普惠力量。在双减政策下,我们需要调整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从教学过程出发,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注重古文学习的创新。通过“学习场”的创设,让学生对古文的内容有丰富的了解和深化,在多元化的学习下,提升学生对古文的亲近感。

参考文献

[1]马福腾.小学语文课堂中小古文诵读的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A5):22-24.

[2]丁秀娟.小学语文教材中“小古文”教学策略例谈[J].基础教育论坛,2021(3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