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

覃正义

湖北衡利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在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由碎石、矿料、混凝土等材料构成,采用间歇式混合拌制与集中式拌和的方式,提升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黏结力,增强路面结构整体稳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类不稳定因素影响,导致路面结构出现各类问题,使工程施工期间的综合效益下降。因此,为切实保障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水平,需要加强各施工环节管控力度。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公路工程;运用

一、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难点

1.行车荷载较大

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运行过程中,沥青路面会受到行车荷载作用,导致路面结构出现变形情况,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2.引发路面裂缝问题的因素较多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分为纵向裂缝及横向裂缝两种形式,如路面裂缝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外界水分将会由裂缝渗入道路内部,导致道路结构整体稳定性下降。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材料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路面结构变形超过路面整体承载力。现阶段,在处理横向裂缝过程中,主要就是在路面上人为设置切缝,避免受损路面进一步扩散。纵向裂缝主要是受到了路基不均匀沉降等作用影响,为从根本上降低纵向裂缝问题发生概率,需要对地基问题进行专项处理。采用热接缝的方式,打扫接缝边缘,并对路面进行适当的挤压。

3.水损害较为严重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被雨水侵蚀的情况下,表面会出现变形,造成材料脱落问题等。在路面受到车内压力、摩擦力的情况下,沥青路面将会受到严重破损,导致路面松散,在路面上出现坑洼,严重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运行水平。

4.表面过于光滑

如沥青混凝土路面过于光滑,也会不同程度影响行车安全,导致车辆打滑情况更加严重。现阶段,为避免沥青混凝土路面过于光滑,需要在沥青混合料内加入玄武岩,提升路面整体的摩擦效果。部分工程建设期间在材料采购方面节省成本,导致路面施工效果、各项性能与预期效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二、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点

1.设计管控

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需要严格管控设计质量,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降低路面施工质量问题发生概率。要求沥青路面施工工作平整度及稳定性应当严格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整体施工水平。注重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处增加透层,选择具有较强耐水性、稳定性的施工材料。做好防水层设置工作,确保路面施工期间的积水能够被及时排出。

2.沥青表面层施工

开展沥青混凝土路面工作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试验及检测,确保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沥青混凝土材料配比过程中,应当遵照相关要求合理规划配比方案。高效完成基层验收、材料及设备检查工作。对于高级道路而言,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需要采用集中拌和与机械摊铺方式。尽量保障采购材料为同一厂家,防止因材料混用导致沥青路面质量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3.沥青混凝土摊铺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前,需要做好试铺工作。对路面施工要求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工程施工基础量以及进度计划,构建更加完整的施工组织体系。为满足公路工程施工要求,保障施工进度及施工整体经济效益,需要选择操作简便、维护难度不高的小型摊铺机械设备。做好摊铺前准备、摊铺期间的碾压工作。铺筑前,在摊铺边线及摊铺起终点处设置模板、槽钢等格档措施防止混合料外撒,避免浪费。当铺平道路,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应超过6米(双车道),通常两个铺路石应该前后交错6 ~ 10 m,同步铺平在雁行模式下,两国应该在30 ~ 60毫米的大腿上,并避免车道轮距,上下一圈位置应交错录得超过200毫米。使用移动自动找平装置控制摊铺厚度、放松系数一般是1.15 ~ 1.25,具体应根据数据确定的测试部分,摊铺过程中应检查摊铺层的厚度,路拱横坡,等,不能满足要求,立即调整。铺装沥青混合料时,应将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调整螺旋分配器两端的自动调平装置,料门开度、链板与给料机的速度要匹配。摊铺机烫板一定要拼紧,不允许有缝隙,防止堵进料条会拉出路面。摊铺机的行走速度应与搅拌地板的搅拌能力相匹配。铺贴面层混合料时,摊铺机行走速度一般根据混合量控制在1.5-2.5m /min,最大不超过3m/min。铺路机行驶时,所有路面水平面上禁止急转弯。当温度低于10℃时,一般不允许铺热混合物。如需摊铺,应采取特殊措施保证摊铺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混合料的铺地温度,普通沥青不低于145℃,改性沥青不低于165℃,并随时检测混合料的温度;下层遇雨淋或潮湿时,不得铺设沥青混合料,遇雨淋未压实,未达到压实要求已冷却硬化的,应予以报废。

三、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对策

1.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稳定性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是由于选材不当和施工不规范造成的。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疾病问题发生的概率,施工单位需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在施工队伍中营造积极严谨的工作氛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操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有序完成。目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随意削减施工过程,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失稳,严重影响道路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不可逆变形。

2.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

为确保病害预防与养护能够在道路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需要相关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现场配备数量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检测仪器等。不仅如此,注重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质量监管,切实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构施工质量水平,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首先,依照工程规定使用频率进行材料自检。然后,通过实验检测方式,注重对材料各项性能进行严格检测,在保证质量合格后,才允许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注重材料运输以及存储管理工作,防止材料出现浪费问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具体开展情况,对路段的土壤组成部分进行检验。在路堤填筑期间,应当对路段的地质成分进行分析,依照路堤材料特征开展沉降段填充作业,充分发挥出填筑材料的适用性能。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对材料的渗水性、含水率、承载力等数值进行严格检测。要求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不可在路堤内混入杂质,保障路堤填筑效果。

3.选择适宜检测技术

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检测过程中,不同施工现场条件与施工要求下的检测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应当结合实际施工要求,制定出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检测工作有效开展。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损检测方式对路面进行全面检测,发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内部缺陷问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应当首先使用无损检测技术,保障桥面结构完整。由于部分施工变化问题的诱因复杂,因此,还需配合使用破坏型检测技术,保障检测结果全面可靠。

结束语

为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监管力度,要求在施工前对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因施工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施工质量下降的问题出现。采用更加适宜的抗压材料,从根本上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强度与密度,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水平,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9-20.

[2]郭绍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9(Z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