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下导航装备保障效能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新体制下导航装备保障效能评估研究

张宁,邢安军,刘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71939部队;山东省济南市,250300

中国人民解放军71939部队;山东省济南市,250300

中国人民解放军65370部队;吉林省长春市;130062

摘要:导航装备负责向空中战机供应方位、距离以及位置数据,标志指定地点以及指示地面目标,确保战机全天候遂行工作,属于空军装备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导航装备均可能出现问题,影响飞行安全。保障是保持和恢复故障装备技术状态的基本保证。随着部队规模和兵力编制的调整和改革,导航装备保障系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施保障效能评价可以全面反映保障系统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结构规模的共同作用情况,检验新体制下用于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和管理等因素与装备的匹配程度和有机结合程度,是有效提高导航装备战斗力的重要实践活动。

关键词:新体制;导航装备;保障效能

1.引言

到目前为止,全球导航系统运用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上,处于一个很成熟的阶段。从各个层面来说许许多多的领域都在使用着遥感中的发送给我们的卫星图片,因为人们的需要不一样,造成了需要各式各样类型的图像。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其数量也在源源不断的往上增加。这个惊人的数量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来说是卫星图像里面存储了大量可用信息,每张图像大小在几十兆到几千兆字节之间,图像的压缩可以大大减少对其的存储需求;另一个方面来说,全球定位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用户的位置和信息。

2.导航装备发展现状

国内方面由于2020年六月份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成功,而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定位系统。由于美国利用GPS系统使其他国家受限,所以有关北斗系统的应用对我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现在大多研究GPS和北斗系统在现有环境下的互补,或是GPS在传统领域的联合智能运用。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结合GPS在各领域应用的特点,从而移植到北斗系统中,促进我们北斗系统的发展。

国外方面,美国推进着GPS第三代计划,研究新的卫星系统,增加新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卫星的输出功率。而俄罗斯的GLONASS和欧洲的Galileo系统都在高速发展中,世界卫星导航步入新时代。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卫星——Sputnik-l。这在人类的航空航天发展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充分的体现了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卫星发射之后,空间信息科学以及分支学科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可以说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改善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科学技术跨进了崭新的时代。1958年12月美国海军委托霍普金斯实验室制造为军用船舶提供服务的导航系统,即海军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虽然是空间信息技术上的历史性突破,但同时不足也很明显。其卫星的轨道高度低,运行周期短,该系统无法进行连续的三维定位,并且由于卫星数量太少(只有3-5颗),定位目标需要等到十分钟后下一个轨道卫星将其定位。这样的缺陷显然无法跟踪动态的目标,所以该系统在1996年停止了工作。但这对空间信息领域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头,同时也为后来GPS系统的出现提供了技术背景和思路。

1973年美国国防部协同军方共同研发出了新一代的卫星导航系统,这就是“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到今天简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1994年GPS基本在全球完成组网,成为了一个全球共享的空间信息资源,美国至今还在花费大量美元研究和更新该系统,同样这项技术也为美国带来了大量的收益。

导航装备维修保障是指导航装备从部署部队开始,直到退役报废为止,为使装备保持、恢复规定的技术状态或改善装备性能而对装备进行的维护和修理活动。以往导航装备维修保障大多实行三级维修体制,即基层级、中继级和基地级。但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新装备列装,三级维修体制在保障过程中出现了修理周期过长,备件、人员和保障系统重复设置,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美军在装备维修方面试行“现场级+支援级”二级维修体制。

3.优化策略

资源的合理分配。保障资源是装备保障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等。针对装备保障所需的各种保障要素、可调配资源、资源的分布方向、数量规模、品种结构等,军队根据任务要求和装备状况,采用综合的方式,进行了量化的计算和充分的论证。具有统一性和科学性。在新的保障体系中,保障要“精确保障”和“准确维修”,必须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职责,不断完善,以满足需求。既节省了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经营效益的改善。在新体制下,我国建立了新的导航设备和保障体系。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管理要求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应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组织、控制、协调、协调保障过程中人员、部门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人力、财力和物力。有效的保障和管理,保证系统的执行,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完善设备和设备。有效的信息采集,使各种保障资源得到科学的使用,在最小的代价下,快速、准确地恢复导航设备的工作性能。确保空军飞行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

强调保护的有效性。导航设备如果出现故障,会对飞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保障体系要求反应迅速、决策迅速、协同工作人员抓紧时间进行故障排除,防止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军队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军队对装备的实用化要求越来越高,保障工作也要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战场条件,加强“平战一体”的理念。要把战斗力提升作为基础,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要树立“紧日子”的观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降低安全保障的损耗。

3.结论

本篇文章探究了导航装备的发展史,深入分析了新体制下导航装备保障特点与需求,对于新体制下导航装备保障的效果评估存在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岳地久,何晶,程丽彬,等. 新体制下导航装备维修保障效能评估研究[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21,46(3):72-78.

[2]胡利平,刘锦帆,王洪叶,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车辆目标SAR仿真图像评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3).534-540.

[3]马捷.舰载无人直升机维修体制改革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9,(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