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发展与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环境管理的发展与实践分析

张锦燊

中地泓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使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加关注和重视。因此,深入研究环境质量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及时了解环境质量所发生的变化,使社会公众可以准确把握环境恶化的基本形势,为环境保护人员提供准确数据,使相关人员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采取多元化的措施管理环境监测质量,可以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水平,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管理;发展;实践分析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领域中取得了重要成就,与此同时却忽略了对于环境的有效保护,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提升,政府等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党和政府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发展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措施改善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并深化运用环境监测技术,为环境保护以及环境工程改造提供更多的支持。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较大改变,不同地区都存在着一定的污染问题,而积极开展环境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环保工作盲点与漏洞,为环保工作优化夯实基础。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其可以为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客观性地分析结果。在现实操作中,环境监测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采集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使政府部门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科学的决策。所以,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监测人员需要准确了解实际环境情况,以此为依据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为了实施全面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要依托科学的数据对环境加以保护。在实际生活中,必须准确了解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向相关人员提供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从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准确了解环境中所含有的污染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方式将污染问题处理好,以有效缓解污染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以往主要通过人工方式来获取环境质量信息,但是其所获取的信息不够精准,无法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正确的参考,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比较多,且工作效率有待提高。而通过环境监测,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工作,并有效减少环境治理工程的资金投入,改善环境,为人们提供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从而保护人们的健康。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2.1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偏低

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也是我国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现阶段,环境监测技术落后且传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展开造成了极大的限制。技术手段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新时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并且传统技术的效率较低,无法保证环境监测质量[1]。其次,环境监测技术的落后性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率。现阶段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无法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极为不利。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现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限制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顺利展开。

2.2环境监测设备落后

就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来看,因为各个地区经济条件以及地域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地区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现代化监测设备严重缺失,基层地区环境监测工作中主要以传统监测方式以及设备为主,无法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各类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周期较长,出现了严重的老化问题,部分精密仪器的精确度无法保证,进而导致环境监测数据失真等问题频发。因为环境监测设备的严重老化,部分设备超出了使用年限,不仅会造成一部分的隐患问题,并且会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以及监测效率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具体要求,对后续环境保护极为不利。

3创新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策略

3.1构建监测体系,提升监测质量

我国在前期的社会发展中,往往以经济作为主要战略目标,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对于社会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要注重自身的经验积累以及数据审核。环境数据审核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合理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原始记录的复核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质量,尤其对于敏感项目或重点污染源还能提供较为客观的执法依据和整改意见。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相关部门要根据其报告格式内容进行详细信息填报,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成立电子化数据库,为数据的共享、对比等操作提供现代化的条件。环境监测必须建立在科学缜密的制度和体系下,其不仅涉及到环境监测的各环节,同时也对于后续工作具有重要性影响,因此建议相关环保部门以省级为主要体系基点进行计量认证,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同时也能为相关环境监测人员提供重要的工作依据以及工作行为准则。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以动态化方式进行调整,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不断优化,同时也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提出标准化数据收集提出意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员的协同管理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环境监测体系的自我完善和优化。

3.2开展精准监测,提升环保水平

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结论对于环保质量控制具有深远性影响,其精准度还关系到后期的决策正确性以及改造成本,因此要注重环境监测的精准度提升、并结合目前的互联网相关技术,注重大数据的收集以及云计算的优势,以直观真实的环境数据信息为环境改造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另外,相关部门要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工程的核心前沿看待,注重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强调环境监测工作的公开性、透明性,并接受大众监督,为大众做好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需要依赖相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尤其是在应对常规管理出现的问题时,可以引入现代化的环境质量监测手段。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将数据快速的传输到电脑上,掌握环境质量监测第一手数据。此外,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中,人为操作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类机械性的工作,可以适当地采用机器代替人工的方式。这种机械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常态化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形成现代化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3.3保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只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效果,落实相关法律政策,才能有效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减少环境监测行业乱象。相关部门还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着力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相关部门需要在完善保障制度、充分发展监测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监测设备、提高监测人员素质的基础上,保证监测工作数据的准确性、连贯性、及时性。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完善的环境监测和保护机制,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并且采取与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助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文韬.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科技风,2020(06):154.

[2]杨志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24):130-131.

[3]范娜.试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科技风,2019(3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