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刘楠,贾君玲

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有效性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在现代化以及时尚化的需求下,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回归与运用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规划设计;应用途径

1传统文化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

1.1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者的作品所传达的美学观念,也会对观赏者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首先会影响到设计者的设计风格、设计灵感、审美观念、价值观等,并透过设计师的认知与传播来影响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在很多建筑中加入了一些传统的神话,比如麒麟、貔貅等,它们象征着吉祥、财富等传统文化,又带有神秘的神秘感,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从而得到与欧洲简约设计风格迥异的审美体验。

1.2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碎片化、电子化的资讯,传统的文化也在不断地消逝。在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之后,建筑设计者们一方面以人为中心,遵从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使人们重新回到平静、安宁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改变了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中只崇尚西方的观念,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同感,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建筑规划设计中应用的传统文化元素种类

2.1中线的应用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中线是一个常见的元素。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建筑规划,中线的运用都是以对象的上下、左右之间的直线为参照,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布局之中,使设计达到上下和左右的均一。该方法与国外采用的斜线排字法有很大的区别,是国内特有的设计和造型技术。同时,在现代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也采用了中线的形式,使整个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统一的美感。

2.2对称的应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普遍应用对称元素,在剪纸、绘画、服装、建筑等方面,都会有成双成对的组合。比如龙和凤、道教中的阴阳八卦图等等一系列。所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建筑设计者们可以通过对称的方式,来表现出一种传统的对称美。

2.3水墨画的运用

中国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珍品,其艺术之美,除了表现在其绘画技法与色彩上的独特之外,还在于其以“虚”与“实”相融合的方式来传达其意境之美。这种和“意象”相融合的表现形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当代的建筑设计中。在建筑设计中,也可以采用“虚”与“实”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强调设计意图的主旨,从而让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3建筑设计规划中应用传统文化途径

3.1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背景

在将建筑规划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将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要对当地居民的思想、生活习惯进行全面的考察,并从中提炼出适宜的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建筑的设计。

比如,对于那些生活节奏比较缓慢的非工业型都市,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上,要尽可能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次,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运用了传统的文化因素,将地方文化的精华与魅力深刻地传达出来。以陕西目前的建筑规划设计为例,将古代建筑的设计元素融入现代建筑系统,采用现代新技术,将传统的皮影艺术投影在钟鼓楼上,赋予了传统建筑以新的魅力,这是所有人都认可的。

3.2传统图案和色彩的应用

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传统的图形与颜色的运用同样重要,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国家的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和载体,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首先,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图形与颜色,不能直接地照搬,而要与现代的设计思想相结合去进行创新,它不仅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与当代的价值观和美学要求相一致。

比如,中华文化中的“龙”一直是权威、强大的象征,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的表达一直比较抽象、单一,而我们把它融入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可以让“龙”的形象更加具体、美观化,在“儿童”的建筑设计上,将“龙”卡通化、来丰富人们在视觉上的不同感受。其次,可以利用中国传统建筑的丰富色彩系统来改进现代设计当中,重点使用的是黑、白、灰三种颜色。比如,在古典园林的建筑设计中,运用了明黄、朱红等传统色彩,使得整个花园显得更加古典。

3.3传统文化“以物表意”的应用

古人常把“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用于建筑的装饰,既能表现出自身的高尚品格,又能将这种积极的价值观传达给人们,因而在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也能体现出其自身的高尚品格,这种表达方式也应该得到继承。首先,运用“以物表意”的方法,要符合建筑的功能,使之符合整个建筑的整体环境。

比如,在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中,要尽量采用传统文化中的荷花、鲤鱼、双龙戏珠等淡雅或喜庆的图案,以营造出一种温馨、高雅的生活氛围和生活环境。在进行书院、图书馆等建筑的规划设计时,可以采用经典的书本形式,也可以在墙面上运用笔、墨、纸、砚等绘画的要素。其次,“以物表意”要遵循传统文化中的委婉表达和借物抒情的形式,使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朦胧、玄妙的美感,突出观赏者和建筑的精神交流。

3.4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在运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筑设计者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展现出来,并在建筑设计中运用抽象的文化符号,从而提高建筑的美学水准,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对我国古代建筑、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和运用十分广泛,例如我国的书法、汉字等,往往会运用到建筑的设计中,美化建筑的外观,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在使用这些文化符号时,建筑设计者除了要关注其对外在形象和审美价值的贡献,还要注意其具体的文化意蕴,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摒除糟粕,使建筑设计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5深挖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大多以显性的观念与象征方式呈现,但其最主要的并不在于其表现方式,而在于其丰富的内涵与文化观念,只有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才能使其更好地运用和继承。例如,建筑设计者在使用“太极”这个传统文化符号的时候,除了要懂得如何在审美中运用它的构图与颜色,还要深刻地领会所谓的“阴阳调和”的哲理,更要深刻地领会和领悟各个古书中关于太极的含义。如此,设计者们就可以把设计的概念更好的结合起来,把太极的概念融入到空间、光影等的设计之中,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真正地把传统的文化意蕴运用到建筑的设计中,达到形神合一的艺术境界。

结语:

总而言之,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之中,既能丰富建筑的形态与内涵,又能将中国传统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征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对于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发展和文化传承都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它既要符合建筑的功能,又要把传统文化与建筑结合起来,才能使建筑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杨昌友.建筑设计与规划中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9):114-115.

[2]周毅.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0):67-68.

[3]张一宏.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与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6):85-86.

[4]徐长河.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