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下的情境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6
/ 2

革命文化下的情境教学

林楠楠

东莞市凤岗益田实验小学 130012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全面提高核心素养。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

关键词:情境、教学、儿童

一、创设历史情境,让学习变得丰盈而立体

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启动效应,如果学生对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它们的心理就容易启动,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否则就会起到抑制作用。《黄继光》一课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历史题材的课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创设背景情境。

教学片段:背景渲染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希望,美国的一颗颗炸弹落在了邻国朝鲜的领土,美国的轰炸侦察机不顾中国政府多次提醒,经常在我国上空盘旋,这让中国人民警醒,我们可能再次面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尸横遍野,为了和平和正义,为了人民的安宁,我们的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常常存在“模糊的空白”需要补充情境。

卫生员的回忆

战后卫生员在整理黄继光的遗体时发现:当时的黄继光遗体早已全部僵硬、他的衣服和身体血肉全部粘在一起无法分开,卫生员长期用温水浸泡慢慢软化,这才一点点的脱下黄继光的衣服换上军装。他的胸部和腹部,已经打的向蜂窝一样,背部的伤后空洞状,他的左腿被打断,全身上下7处重伤,堵枪口的位置看不到黄继光流的一丝血迹,因为血在路上早已经流光了。

在执教《黄继光》一课时,一段抗美援朝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一封绝笔家书,一段上甘岭战役的视频,一份决心书,一段烈士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句誓言:家国永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视野由文本到历史,由历史到人物,再由人物回归文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意境,儿童获得了黄继光的形象感,了解文字背后的形象。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习变得活泼而生动。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情境是最重要的一种情境。问题情境是最好的认知冲突及学生思维的承载方式。桑代克准备律告诉我们学习是有条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处于“饥饿状态”,应设置问题情境激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就需要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处在一个心求通和口欲言的状态。

教学片段:

师:身负重伤的黄继光,仍然拼命的向前爬,你感受到什么?

生:钢铁般的意志。

师:这里有一个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我们一起补充省略的内容。

生:9米、8米。

师:此时他在向前爬时,他会想什么?

生:任务只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了,我一定要咬牙坚持住。

生:3米。

师:精疲力竭的黄继光又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

师:通过省略号,我们感受到每一米对他来说都是巨大的煎熬艰难。

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到任务的艰巨和紧迫,感受黄继光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才是这堂课的价值所在。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情境学习过程中,课堂上群体形成的这种热烈的情绪,真切的情感,渲染了积极学习的氛围,引起学生普遍的内心激动,这正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推进的宝贵的环境。

二、创设生成性情境,让学习变得热烈而深沉

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领域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在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形成。”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真实的,生成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生成性的情境。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问题意识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助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发现语文学习的过程真实的发生在学生身上,通过做简单的批注,小组交流、汇报,形成阅读感受,不简单地给人物品质“贴标签”。当学习活动成为儿童主观需求时,必然会产生向着教育目标的内驱力。通过创设生成性情境,让学习变得热烈而深沉。

三、创设朗读情境,让学习变得自然而隽永

在阅读教学课上,要与文本充分接触。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朗读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活动,是一种语言环境中的审美体验。教学时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细心品味情感内蕴,然后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抑扬顿挫的语气,快慢强弱的节奏,把感情极力表达出来,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黄继光》一课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请同学们来看下,这是黄继光说的两句话——

师: 思考要怎么读。

生:朗读要简短有力。

师:请你说说理由。

生:此时的时间紧,黄继光语言说的应该是简短的

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说话的声音是有力的,大声的。

诵读要美,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人物之间的心灵相同。除了上述片段,在《黄继光》堵枪口的壮烈牺牲的过程,我通过多种形式读,入情入境的朗读,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得到情感美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与境融于一体,一定要仅仅抓住诵读。

四、创设艺术情境,让学习变得灵动而深刻

情境学习的课堂营造美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艺术的直观与教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含蕴的美,让儿童进入那个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动作美心灵的美,启发学生领悟美好的人格、感受英雄美好的品质。通过美的内容、美的手段、美的语言、美的情境,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美的历程,成为以文化人的过程,让儿童受到美感的陶冶完美人格的培养。

教学片段:

师(配乐):黄继光的一站一堵,让黄继光的名字永远留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上;这一站一堵,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一站一堵,让中国人民军队战斗力威慑世界;这一站一堵,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得动容。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种平凡人,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节、韧性、责任和担当。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们,家国永念。

在教学中以情感驱动为动力、以品味英雄气概为方向,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以美感陶冶为目标,让语文学习充满意味,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学习过程。同时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浓厚的感知意蕴,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情境教学中对人物品质的感知和梳理,它既能启智又能育德,既能怡情又能发辞,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功能,不仅滋润了儿童的心田,而且会呼唤儿童向往崇高和圣洁的境界。

【1】浅谈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思想  施建平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