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稳定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探讨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稳定性

黄渠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在工业化发展当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稳定性越发的重视,稳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运行电气自动化设备时,要注意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加强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检测,坚决杜绝盲目处理不良现象,从而促使我国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在未来再创新高。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稳定性

一、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

电气自动化设备可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下独立运行,其操作方便,并便于管理。电气自动化设备 的稳定性就是指在一定环境下,设备可以自行的完成预先设定的任务,因此,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就成了设备的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键点。其稳定性则表现在完成预设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和完成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运行环境越是差,越能体现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譬如在地理环境险恶的条件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于输电系统来说至关重要。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措施

2.1优化散热结构

散热效果较差,就会导致设备的运行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其稳定性。为此,应该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散热结构加以优化,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防止由于散热不及时对零部件造成的损坏。尤其是在当前生产节奏逐步加快的趋势下,很多电气自动化设备都无法关机冷却,因此,在长时间运行中就会出现温度升高而导致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应该保持电气自动化设备周围的良好运行环境,及时通风散热,明确制冷模式的温度,实现对运行温度的有效控制。应用耐高温材料加强对散热结构的优化,使其能够在高温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

2.2完善设计方案

加强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方案的优化,是从源头上控制其稳定性的关键方法。应该对设备的用途、运行环境与运行时间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对其稳定心加以不断优化,增强其实际应用效果。运用统一标准控制设备型号,防止由于参数差异性对运行效果造成的影响。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总结,通过运行参数的记录与分析,对设计方案加以不断改进,防止故障问题的产生。这不仅能够减少设备的后期维护,而且能够保障设备的安全。

2.3合理选择零部件

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的合理选择,也能够增强其运行稳定性,应确保零部件质量合格且符合设备实际运行特点。对当前电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零部件选择时明确节点设计特点,在保障其良好运行效果的同时,实现对成本的控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明确不同零部件的参数范围,使其与电气自动化设备保持高度协同性,避免在运行中由于频繁更换零部件而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智能化时代下,很多零部件的自动化功能十分强大,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零部件的性能,有效控制其故障率。

2.4加强管理维护

加强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够实现故障隐患的有效排查,从而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掌握不同设备的运行原理与结构特点,加强对设备的有效调试,从而解决其中存在的运行问题。在投入使用前,应该确保设备达标,重视对每一个细节问题的排查,坚决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构建完善的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与汇总,为运维检修提供可靠的依据。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参数情况,并对故障问题进行定位与处理。尤其是在老旧设备当中,更应该增加检查频次,对于无法正常工作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三、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的影响因素

在电气行业领域,电气自动化设备被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中,所以经受不同的因素影响,导致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失去控制,极其不利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全有序运行。

3.1气候因素

常见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湿度、工作的环境以及大气压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稳定性,不利于控制其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有效运行。例如:空气湿度一旦过高,就会导致设备内相关的组件发生腐蚀现象,甚至造成设备内部结构损坏。长此以往,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的连贯性,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非常不利。

3.2电磁的干扰因素

电磁的干扰因素主要是电磁波干扰所引起的,通常分为内部电磁波和外部电磁波两个方面内容。虽然在生活中,看不到电磁波,也接触不到电磁波,但是对电气自动化的设备运行所造成的影响不容小觑。电磁波主要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各种内部组件运行所产生,一旦发生内外电磁波相互作用,就会加强内部坡段,但是由于该设备内部空间结构有限,经常会出现设备输出噪声,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稳定性控制特别不利,严重者会发生不安全事故。

3.3机械力因素

机械力因素是指离心加速力、冲击力等,不同的机械因素所产生的作用不尽相同,而且存在明显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设备参数的变化,甚至会损坏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内部零件,发生金属疲劳以及元件断裂问题,除此之外,也会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效果。

四、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有效提升措施

4.1优化电气自动化设备设计方案

在有效落实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在稳定性方面的具体要求,优化设计相应的控制方案。例如某炼化公司针对其户外电气自动化设备容易遭受雷击等而出现“晃电”的情况,通过结合设备的具体工作情况,重新改造主/备油泵控制回路,增设智能自动电气联锁,从而利用仪表电气双联锁的方式,令备用油泵能够有效自起。即便系统发生波动情况,备用油泵可以立即自起,可避免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当油压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则需要经过2s到3s的延时后再进行自动联锁停机,使得联锁能够有效规避“晃电”过程中,确保机组设备实现安全、连续、稳定运行。

4.2合理选择电气自动化设备零件

针对部分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存在的疲劳磨损等问题的元件与零部件,在对其进行重新更换、选用时则需要依照设备原装标准零件,从而保障新选用的电气自动化设备零部件与设备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与协调度。例如在某变电所中,断路器因动作时间相对较长,缺乏较高的可靠性和切换成功率,并且在切换过程中容易引起其他电气设备跳闸。为此,工作人员通过选用高性能的智能快切装置,在将其与控制器进行有效连接后,在15ms内便可以成功实现快速切换。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通过将最新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增设在变电所进线中,从而通过充分发挥此类装置设备的优势效用,可以对系统故障进行快速、精准地自检,并在发现存在故障线路时可以将其及时切除,以有效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稳运行。

4.3电气自动化设备散热防护控制

在积极开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工作时,可以通过将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装置如散热风扇、散热器等安装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内部的相应位置。从而使得设备自身在不断运行过程中,散热装置将在联网状态下受控制器控制而自动运行,发挥其散热功效,有效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内部的热量积蓄,令设备内部温度可以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进而达到促进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运行的目的。

4.4提高人员专业性落实设备检测

另外,在深入落实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中,还需要注意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并加强设备日常检测与运维管理工作。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有关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其可以不断学习更多先进的设备控制理念与控制方法,在与自身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下,更好地达到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控制的具体要求,对自身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等进行统一明确。并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定期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检测,在对检测报告与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下,及时判断其中存在的故障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和改善。

结束语:

气候因素、设备自身因素和外界电磁干扰等等,是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且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引发的故障问题也有所差异性。加强对设备稳定性的有效控制,是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同时也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辉.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7

[2]王晓丽.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稳定性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9

[3]毛冰燕.浅析如何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可靠性测试[J].工程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