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区域内施工方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世界文化遗产区域内施工方法探究

李立强

610523198707097638 

摘要: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和创造过程中留下的智慧结晶,其见证了人类的起源、发展和繁荣。尤其是一些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字画、瓷器等,这些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损坏就意味着永久缺失,因此要妥善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使古老的智慧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关键词:文化遗产;施工;古建筑修复;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古建筑免受炮火的侵扰得以保留,这些古建筑是文化的、历史的瑰宝,这些古建筑见证了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作用。古建筑修复工作是我国近年来重要的国家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申遗成功,我国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作热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些古建筑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的意义与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修复与维护工作当中。妥善修复与维护这些古建筑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文化现代化、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任务,任何人都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1建筑风貌

小雁塔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始建于唐朝,是西安市内现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和小雁塔一样是西安市地标建筑之一。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并称为雁塔晨钟,是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是我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建筑的代表,据史料记载小雁塔是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道岸律师主持修建的佛塔,因外形似大雁塔而体型小于大雁塔而得名,初建时有15层,后因战乱、风化、地震等原因毁去2层,经修复后为13层并保存至今。

1958年我国文物管理部门正式接管小雁塔并开始了小雁塔的修复工作,1961年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建国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小雁塔保管所正式成立,1965年西安文管会开始对小雁塔进行全面勘察和修复,直至2015年4月2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关于小雁慈氏阁工程立项的请示》开始了对小雁塔慈氏阁的修复,小雁塔修复工作逐渐进入尾声。

直至今日,荐福寺和小雁塔已位列《世界遗产名录》并被建设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小雁塔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标识之一,是佛教传入我国并大范围发展的一个历史印迹。

2小雁塔修复工作主要思路

古建筑是物质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每一个古建筑均具有独特性,现代工程作业要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和完满性。因此古建筑修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维持古建筑原本状态,修复工作是将古建筑恢复至最初修建状态或鼎盛状态,另一种则是在外形上维持古建筑现状,这种修复思路多用于建筑初始状态未知的情况下。无论哪种修复思路,均是为了尽可能多的保留建筑的原有价值,包括建筑的外形、材质、工艺。但由于生产力条件差异,现代古建筑修复工作并不排斥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但整体原则应当是尽量保留原有材料、原有外形,建筑修筑工艺上可以略微变化。

小雁塔在我国历史上、中华佛教发展史上、西安地方史上均有着重要地位,且在建国后初期经历过简单的修复与维护工作,因此建筑整体保存较良好,建筑结构完成、材质与明后期修建时基本一致,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结构保存良好,且塔内藏品基本完整,因此本次修复是在现有结构上对发生倾斜的部分进行修整、风化严重的结构进行重构,在不破坏建筑原有历史厚重感的基础上尽可能还原小雁塔。

综合考虑之后,应当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态度展开工作,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建筑法、文物保护法、文物工程管理办法、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规章,坚持安全施工、质量施工。

3小雁塔区域内施工安排计划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26。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高大,二层以上高、宽递减,逐层内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圆和收顶,故整体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刹。

3.1工程总体安排

    根据本工程规模、结构特点、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全盘规划本工程的工期及衔接、流水的关系,达到业主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指标要求。

对工程整体进行工段划分,塔身和塔檐修复为工程第一阶段,地宫修复为工程第二阶段,塔基修复为工程第三阶段,每阶段又可分为测量清理、拆除重建、装修装饰三个工序流程,其中拆除重建和装修装饰可穿插进行,以提高工序流程安排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缩短工期。

塔檐为小雁塔的外部结构,可采用高空作业模式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即可拆除高空作业外部设施,以便利周围交通;塔身修复应当是小雁塔的主体工程,整体上自上而下进行修复可以避免后续修复对已修复塔身的损伤,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修复工作量。可采用封闭式修复,单层修复完毕后则封闭单层,直至塔身完全修复完毕;塔身修复完毕后则转入塔基修复,塔基修复主体工程为外部工程,是修复的最终阶段。

3.2人员组织安排

小雁塔修复工作具有以下三重特性:(1)塔式建筑;(2)砖仿木结构;(3)佛教建筑;因此修复时人员组织应当包含上述三重特征,即应当有熟悉塔式古建筑的专业修复工人、掌握砖仿木修复工艺的施工组织和对佛教建筑及佛学有过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

同时建立起小雁塔修复工程管理层结构,严格按照项目法组织实施,执行全面责任承包制,在部门设置上将配齐从开工至交工所有的职能部门人员,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具有连贯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等职能部门严格遵照项目法检查要求,定期深入项目,切实监督、指导、控制、服务于项目,从而为全面管理、全面协调、全面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3.3外部条件创造

首先,要进行外部清场,确保修复工程实施期间小雁塔位无无关人员走动,以确保器械、材料等进场路线畅通,以期能够提高修复作业效率。同时减少无关人员走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非专业人员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的风险。

其次,在修复作业开始前应当对小雁塔整体进行遮光处理,小雁塔内部有些砖仿木结构处于长期不见光状态,如果因修复作业导致部分结构完全暴露在日光下,可能产生一定的风化作用,导致小雁塔建筑结构破坏。为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在修复作业开始前应当对小雁塔整体进行遮光处理。

同时在完成基本勘察之后,对建筑内砖石结构、仿木结构进行序号标记,并采用序号标记的形式绘制小雁塔剖面图,然后按照序号顺序进行拆除并按照拆除顺序进行重新组装,确保各砖石仿木结构均处于原始位置,以最大限度保留小雁塔历史气息。

参考文献

[1]孟燕.浅谈展览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要点控制——以柳东新区文化广场科技馆&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项目为例[J].房地产导刊,2020,(12):129-131.

[2]成丽,李志强.鼓浪屿古厝民居石材应用研究[J].华中建筑,2019,37(8):124-128.

[3]郭士旭,张正模,杜建国.振源定位技术在文化遗产地保护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53(11):265-270.

[4]苏小博.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工作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0,(26):33,35.

[5]何志丽,康蠡.工业遗产档案在工业遗产商业开发中的利用探析 ——以昆明市"彩云里"项目为例[J].兰台世界,2018,(8):94-96

[6]黄月.叙永县永宁石桥建筑保护现状的调查[J].西部皮革,2020,42(10):1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