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关于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的探讨

韦盼昵

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300

摘要: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民族唱法的有效培养,教师就希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归纳来优化教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民族唱法的整体教学水平,本文中就简单探讨了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针对专业学生的民族唱法培养策略。

关键词:民族唱法;声乐教学;中职音乐;教学策略

民族唱法源自于我国优秀的民间唱法与戏剧唱法,民族唱法种类较多,各种民族唱法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影响都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在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体系中,民族唱法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方法策略引导、培养学生学会民族唱法,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声乐学习体验。

一、民族唱法的基本概述

民族唱法自然基于民族特色,它是由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所衍生出的一种歌唱方法。在民族唱法中积淀了大量的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其在发展传扬过程中创造出了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地方民族精神情感的歌唱艺术唱法。民族唱法的特色种类较多,表现形式各异,它建立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精神文化纽带,综合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产生于人民之中,并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且民族特色相当鲜明。所以说,民族唱法中的音乐语言与情感表达都相当丰富与生动,已经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如果从声乐教学角度来讲,民族唱法中是大量吸收了民歌、说唱、戏曲甚至是美声唱法内容的,例如结合真假音混声唱法来保留人的真声色彩,即通过人体共鸣达到声乐高音的最高位置,再利用正确的呼吸辅助来保证声音清亮、洪彻,这说明民族唱法可塑性极高。当然,不同形式的民族唱法对于发展优化民族声乐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由民族唱法所建立起的一套发声体系相当科学,为此就有必要深入研究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唱法[1]

二、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的教学策略

在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民族唱法的教学指导必须相当深入,要结合多点教学策略来谈,下文主要分析3点: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族唱法教学内容

在中职音乐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并灵活运用音乐教材,在民族唱法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导向性以及目的性。考虑到中职音乐教材在编撰过程中还存在层次性细化,其中兼顾不同地域特征、民族特征来设计民族唱法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主体需求,基本上遵循渐进性原则特征展开民族唱法教学活动。

就以中职音乐教材《音乐(基础版)》(第二版)为例,教材的第八单元中就围绕“乐理民族五声性调式”展开讨论,特别对民族五声性调式的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民族音乐曲目案例来为学生讲解如何识别民族五声性调式,在确定调式后再看调号。举例来说,G是一个升号,要通过这个升号来确定民族曲目中的某些宫调式内容,此时教师就要求学生能够将音阶排列出来,并教会他们如何辨别五声与六声。如果是六声,就可以理解为是变宫或清角,基于此再进行音阶判断,长此以往形成学生良好的民族声乐音阶辨识习惯,锻炼他们的乐感。当然,教师在民族唱法的多声部音乐教学中也要帮助学生分析调式与声音的配置,结合同一调式以及和声配置手法的异同来明确民族唱法中哪些音级是绝对稳定的。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某些关键知识点来指导学生学习民族唱法,优化针对学生的声乐教学过程。

(二)全面改善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首先进行无声练习,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对口型开始,展开声带练习过程,在学生闭口的同时教会他们呼吸的正确方法,并反复进行练习,争取做到一天三练。

就目前看来,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呼吸练习方法学习民族唱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就包括了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等等,在学生掌握呼吸方法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唱法教学过程。比如在第八单元的《发声练习》一课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意识到任何一个发声呼吸方法都必须认真学习,并正确运用。具体来说,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站立闭嘴咀嚼形式来发出气泡音,在学生掌握气泡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练习过程。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开启牙槽并哼出ng音,加强学生的发声练习,例如要指导学生张大嘴、打开喉咙、胸腔甚至腹部练习发出气泡音,如此练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腹腔、胸腔以及头腔共鸣,并混合使用这些共鸣发声方法,而此时,学生在民族唱法运用过程中就能做到自由转换共鸣唱法,更能凸显出民族唱法特色。而教师也要在民族唱法中加入美声唱法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三个共鸣腔的配合使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练习民族曲目过程中做到自由调整真假声的混声比例,全面突出民族唱法的优势特性。就目前看来,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特别善用各种多媒体平台、乐器以及舞台空间,其目的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因材施教,以便于他们更好掌握民族唱法并学以致用[2]

(三)深入强化剧目教学手段

在民族唱法教学中,中职音乐教师还应该深入强化剧目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民族唱法理论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即不断让学生在各色民族曲目中练习、表演、加强认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和文化内涵。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基于民族唱法的音乐节目,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比如说在《赶圩归来啊哩哩》(《音乐(基础版)》(第二版))的民族曲目教学中,教师会为学生展示这首经典民歌曲目的民族唱法特征,它的旋律中速,稍快,活泼且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教师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学习、读懂《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共同创作音乐剧,根据歌曲伴奏的不同,通过对歌形式来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激发学生的民族唱法学习兴趣,形成剧目教学体系。如此教法能够在民族唱法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掌握民族唱法帮助较大。

总结:

在中职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掌握民族唱法,将声乐艺术与民族语言文化结合起来,为学生展现民族音乐魅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展示更多科学教法,帮助学生学好民族音乐与民族唱法。

参考文献:

[1] 李曼霞. 邹文琴声乐教学实践中的民族性理念探究[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94-107.

[2] 董晓. 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研究[J]. 青春岁月,202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