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健康教育对内科门诊候诊患者就诊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差异化健康教育对内科门诊候诊患者就诊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李小荣

成都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差异化健康教育对内科门诊候诊患者就诊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03-2020.03,研究样本为100例门诊候诊患者,经计算机表法将100例研究样本划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组均有50例,在候诊期间对研究组进行差异化健康教育,对参照组进行传统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就诊的依从性、就诊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就诊依从性方面,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两组患者对医疗费用、医院环境的满意度评分相近,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的其他六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内科门诊候诊患者中实施差异化健康教育效果优良,有利于提高就诊患者的就诊依从性及整体满意度。

关键词差异化健康教育;候诊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内科门诊

医院门诊中就诊患者数量庞大,门诊患者在疾病类型、文化程度、性格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1],而在候诊患者中进行健康宣教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门诊就诊患者中应用效果一般[2],此次研究在就诊患者中应用差异化健康教育,分析其就诊依从性及满意度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03-2020.03,研究样本为100例门诊候诊患者,经计算机表法将100例研究样本划分为研究组、参照组,两组均有50例。表一内两组数据经比对可得出,结果不具有差异性(P>0.05)。

表1两组一般资料

组别

研究组(50例)

参照组(50例)

T/X2

P值

年龄(岁)

年龄区间

[19,78]

[19,79]

-

-

平均值

48.78±5.35

49.02±5.33

0.2247

0.8227

病程(年)

病程区间

[1,8]

[0.5,8]

-

-

平均值

4.12±1.21

4.21±1.31

0.3569

0.7220

性别(例)

男性

24(48.00)

27(54.00)

-

-

女性

26(52.00)

23(46.00)

0.3601

0.5484

1.2方法

1.2.1传统宣教(所有研究对象)

候诊大厅定时更换疾病预防及相关讲解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发放疾病健康知识宣传册或宣传单。

1.2.2差异化健康教育(研究组)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护理人员应想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进行了解;在一般资料了解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心理状态以及疾病情况综合分析,然后开展适宜的差异化健康教育。

(1)差异化教育内容-注意要根据疾病类型区分健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如高血压、糖尿病类疾病应侧重讲解预防及控制知识,更注重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保持。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包括疾病的种类,发生原因、治疗方式、预防与保健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内容教育时,对患者薄弱的知识进行侧重教育。

(2)差异化教育方式-准备多种样式的健康教育材料,如对于不识字或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选择图文的形式讲解疾病的原因及表现症状,沟通时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较好的患者可以选择文字方式的知识小册子,对于难懂、专业名词较多的地方进行言语讲解。此外还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3)差异化教育形式-对于日常生活习惯及不良生活习惯的教育方式可以选择集体教育方式,也可以每周固定一天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讲座;对于某一种疾病的预防、控制知识或注意事项,可以集合该类疾病患者进行小组阶段性学习与监督。

(4)差异化时间教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宣教,对候诊时间短、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的患者先实施健康教育,部分候诊时间较长的患者进行间断性教育,而存在焦躁、抑郁情绪的患者先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引导其正确看待疾病,然后讲解其他相关内容,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1.3判定指标

对比两组就诊依从性及就诊满意度调查结果;①就诊依从性标准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不依从,依从率=100.00%*(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③就诊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候诊及就诊时间、医生技能、诊疗效果、医疗费用、医院环境、服务内容、方便程度,每项内容满意度评分值在0~10分,0分和10分分别代表不满意和非常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计量资料(±s)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组间有差异为P<0.05。

2结果

2.1分析组间就诊依从性

研究组(98.00%)的就诊依从率高于参照组(82.00%),组间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2。

表2分析组间就诊依从性[例(%)]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研究组n=50

36(72.00)

13(26.00)

1(2.00)

98.00%(49/50)

参照组n=50

10(20.00)

31(62.00)

9(18.00)

82.00%(41/50)

X2

-

-

-

7.1111

P值

-

-

-

0.0077

2.2分析两组满意度调查情况

在两组满意度调查中,两组的医疗费用及医院环境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的服务态度、候诊及就诊时间等六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相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3。

表3分析组间满意度调查情况(±s,分)

调查项目

研究组

参照组

T值

P值

服务态度

9.11±0.41

8.52±0.33

7.9268

0.0000

候诊、就诊时间

8.96±0.55

7.02±0.34

21.2152

0.0000

医生技能

9.33±0.10

8.21±0.14

46.0317

0.0000

诊疗效果

9.02±0.18

8.39±0.35

11.3188

0.0000

医疗费用

7.58±0.25

7.49±0.32

0.1741

0.8621

医院环境

8.25±0.65

8.34±0.52

0.7760

0.4396

服务内容

8.92±0.45

7.58±0.67

11.7399

0.0000

方便程度

8.92±0.51

7.68±0.22

15.7863

0.0000

3讨论

相关研究数据指出大部分门诊就诊患者希望候诊期间得到疾病知识的宣教,门诊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无法为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4]。差异化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强、人性化、高效化的特点[5],能够按照患者的特点及需求给予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6]。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就诊患者的依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上述数据证实差异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就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及就诊依从性,患者对该种健康教育方式也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在内科门诊候诊患者中实施差异化健康教育效果优良,有利于提高就诊患者的就诊依从性及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冯敏芳.差异化健康教育对内科门诊候诊患者就诊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2):196-198.

[2]孔繁玉.健康教育在内科病人护理中的运用[J].人人健康,2020,523(14):506-507.

[3]顾洁,张茵英.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9, 36(5):4.

[4]王守妮.健康教育联合认知干预在耳鼻喉门诊治疗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135-3138.

[5] 俞玲,王灵云.差异化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认知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2):229-230.

[6]曹卫丹,林志红,曹莉莎,李传艳.多元化健康宣教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0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