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基层河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讨

黄鹤 ,严娜,李娟

汉江河道管理局仙桃东荆河管理分局 433000

摘要:河道管理体制就是为了达成对河道管控范围中,除了水资源之外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而形成的组织形式,其中具备组织机构的设计、职责能力以及内部权力关系规定等,其实关系着河道管理各种行为规范、组织制度以及监督管控的总和。河道管理体制作为约束人们在河道管理中行为以及其努力方向的一系列制度与规范,对于提升河道管理能力以及水资源的持续应用具备关键意义。

关键词:河道管理体系;分析;措施

引言

在实际进行的基层河道管理工作进程中,其中所具备的管理内容十分之多,为了确保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获取优异的管理成效与管理质量,就应该设计规划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不单单是各种管控工作高质量进行的基础保障,也是相应工作具体进行过程之中的一个基础约束范围。基于此,下文将会对于基层河道管理体系的改革原则以及目标展开分析,并对改革措施进行说明,希望可以为相应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建议。

1、基层河道管理体系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1.1效率原则

科学处理河道管理以及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这三者之间的关联,不单单应该保障河道提防工程所具备的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发挥出来,还应该引进市场竞争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运转投放成本,切实提高管控质量与经济收益。

1.2协调原则

科学处理建设与管控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不单单应该关注河道工程的建设,还应该尤其关注河道工程的管控工作,强化对管理工作的投放,在根源上处理重视建设忽略管理的问题。有效处理河道管理与经营之间的关联,将管理工作放在核心与重点部位,同时尽可能发挥出河道水土资源所具备的优势,增加效益创造收益。

1.3公平原则

科学处理职能、权力、利益之间的关系,不单单应该明晰河道管控部门所具备的权力义务,同时在河道系统的内部状况绩效管控、目标管控机制,构建起实效性较强的竞争体系与监督约束体系,实现管理职能与工作目标、绩效、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相互挂钩,达成贡献与收益相适配。

1.4稳定原则

合理处理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单单应该敢于探索研究,还应该在实际情况着眼,积极稳定,最大程度考量各个方面所具备的承受能力,把控好改革工作进行的时机与流程,从而实现改革工作的高效展开。

1.5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近期工作目标以及未来长期发展之间的关联,不单单应该努力达成近期目标,同时也应该保障河道管理工作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

1.6管理体制改革目标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河道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河道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河道堤防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及河道资源补偿价格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与河道维护费、补偿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河道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防洪减灾保障、水资源供给保障和水文化、水景观、水生态、水环境保障。

2、强化基层河道管理体系改革的措施

2.1推出管养分离模式

要想高质量推动基层河道管控系统的革新与优化,推进其管理能力的进步,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改变过去形式的单一行政管理方式,在资源配置进程中,不单单需要政府部门的投入参与,并且还应该与应用市场体系相互联结。在宏观角度上来看,政府部门应该切实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根据相应法律规范展开管控,在微观角度上来看,应该增进提升滚动预算,强化内部企业化的绩效管控强度。应该可以切实实现将市场作为主要的养护职责能力与将政府手段为主要的管控职能相互分离。首先应该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设高质量管理系统,积极组织进行提防安全、河道采砂体系化、水环境保护、水源安全等方面的整体管控。其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应该创设起市场性运作的专业维护保养系统,从而便于河道养护成效与养护工作质量可以切实提高与进步。在实际的开展进程中,河道保养维护工作可以承包给具备相应资格质量的个人或者企业来达成,基层河道管理单位应该在相应的保养维护工作完毕以后,严格依据相关制度来进行验收工作。

2.2提高管理职能

为了确保基层河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质量,在实际进行的管理工作进程中,应该依据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将河道所具备的服务能力、经营功能、管控职责等相互分离,将整体管控目标细致分解,将所分解出来的各个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岗位以及每一名工作人员身上,优化过去形式的管理方式,积极引进与推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等全新管控模式,特别是对于基层河道管理单位之中行政执法的工作人员而言,其岗位的设计应该根据其所管理的河道规模、实际管控需要等内容科学规划,应该将该部门明晰地定性为行政执法部门,这其中所产生的费用应该经由财政来支出;而对于河道保养维护部门而言,可以将其完全地在事业单位中展开分离,从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进程中,根据现阶段市场体系,对其进行企业化管控。

2.3强化配套设施改革

要想高效稳定进行基层河道管理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就无法脱离相关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支撑。如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进程中,存有相关法律规范落后的情况,那么即使是在管理工作之中大力进行各项职责能力的分离,各个部门的关系也明确定性,但是因为无法按时得到财政费用拨款,基层河道管理单位依旧会面对资金费用短缺的情况。管理与保养维护等工作无法有序进行。这将十分容易使得其再次陷入进职责与能力划分不清的处境之中。因此,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完备相关法规创设,这样才可以确保实际改革工作中获取理想的成果。

2.4积极推行人事制度

对于领导干部等应该创设完备全面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绩效考核制等,同时将考评成果与其任用与奖励惩处等相互关联。对于专业性的技术工作者,应该严格依据专业技术指标对其评判与任用,达成技术能力与岗位聘用的相一致;创设起政府制定政策,社会公平公正的人才调控方式。同时,还应该大力推行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切实落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扩大内部自主权力,逐渐达成重视实际成绩、重视所作出的贡献、向优秀人才以及重要岗位倾斜,模式多元,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体系。将工资的分配与绩效管理相互融合,依据岗位来确定薪资,依据任务确定薪资,依据能力确定薪资。将工资与岗位职能相互联系,切实发挥出薪资待遇的激励作用。除了物质奖励,在收入分配方面还应该重视精神激励,从而全方位符合工作人员的生理与心理价值需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河道管理属于流域综合管控工作的前提,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进程中,要想切实推进基层河道管理质量,增进提升管理体系革新就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本篇文章对于基层河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原则以及目标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改革的举措,希望通过笔者的探索研究,可以为实际所进行的基层河道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东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东莞市河道管理范围堆砂场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J].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20(11):14-16.

[2]郎劢贤,刘小勇,刘卓.河湖长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思考与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10):105-108.DOI:10.13928/j.cnki.wrdr.2020.10.022.

[3]蔡敏,曹善宇,耿晓明,黄苏宁,王梅花,甄峰.河道管理部门防汛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苏水利,2020(10):62-64.DOI:10.16310/j.cnki.jssl.2020.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