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3

探讨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

赵江  ,曾红亮

四川水职院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611830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开采利用度也在随之加大,这就加剧了环境与资源的不协调性。在推动社会发展及进步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围绕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

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应用

基于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而言,其是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具备较强的系统性,结合勘察结果可实现对地质条件的准确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勘察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故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施难度,如若未合理应用勘察技术,或是缺乏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不仅无法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且也不利于水利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的分析

地质勘察是项目建设初期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落实,主要是全面了解勘察区域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其中,地质勘察是对建设区域的地层、地质结构等进行了解,而环境地质勘察旨在了解地质条件、灾害类型等。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勘察工作,能够进一步对地质勘察重要信息进行了解,这对于工程设计,或是工程方案的制定起着指导性意义[1]。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中也引入了GPS、RTK等新型技术,满足了先进技术条件,有效促进了勘察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基于具体勘察的前提下来说,考虑到各阶段工作性质、内容及目的存在较大的差异,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故这就提高了勘察难度,人员需仔细比较分析相关资料,加大对数据形态等内容的研究力度,以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

(1)GPS定位技术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中,GPS是常见的一种勘察技术,应用原理如下:①导航、定位。基于GPS定位模块的前提下,通过对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达到准确定位的目标,加之卫星辅助可对纬度、经度坐标进行明确。②操作系统平台上有一套导航软件,功能主要体现于可获取GPS定位模块的经度、纬度信息,并反映至地图对应点上,在完成定位后,可创新导航电子地图位置,达到多次定位的目的,且还可基于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目的地的指定,有针对性的规划路线[2]

(2)GPR技术

针对GPR技术而言,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中,能够获取短距离的工程勘测数据,特点主要体现于获取的画面精准度及分辨率较高、操作便捷等方面。同时,GPR技术的应用还能自动化采集、处理勘测数据,这对于破碎带、隐伏断层等特殊情况来说,此技术的应用价值明显。

(3)RS技术

基于RS技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来说,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数字遥感勘测,在自然灾害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此技术大多是以建立遥感模型为前提,在多波段遥感探测技术中应用单波探测,而多波段遥感探测技术的应用形式为三维图,具备图像清晰、完整等特点,通过对遥感图像空间、光谱分辨率的优化,可达到进一步拓展遥感技术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测中的目的。

(4)RTK技术

将RTK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中,可实现对系统差分法中数据误差的改正,有针对性的对载波数据误差进行调整,发挥着明显的应用价值。通常情况下,误差值可控制在厘米单位数据,而应用RTK技术后,则可对不同相位误差进行调节,能够接收数据,具备发动功能[3]。基于该技术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来说,可对基准站位置、流动站接收放置设备等进行明确,通过对卫星信号接收的信息及固定位置信息的对比,结合GPS数据实现对误差的调整,并经无线传输将数据传输至流动站,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地质灾害、环境治理的领域中。

(5)电法的应用

电法是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中的常见技术,作用主要体现于可为勘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提供保障。针对电法技术而言,其主要分为两种,即高密度及激发极化电法,前者是阵列勘测方式,通过结合电测探法及电剖面法,在野外地质勘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备布置方式简单、事故发生率低等特点,且还可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勘测数据准确性的提高[4]

3、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重视度

针对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其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内容复杂,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旨在为此项工作的是顺利展开提供保障。但就现阶段来说,部分水利工程单位并未加大对环境地质勘察的重视度,缺乏认知,资金投入不足,进而就引发了设备短缺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2)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一般而言,人力资源是保障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顺利实施的关键,与施工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但相关单位并未加大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没有设立专门的部分负责管控,导致人员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均有待提高,无法全面满足工作要求,这就直接从根本上降低了勘察质量。

(3)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的展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基础条件,可为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保障,从而充分发挥其效能。但就现阶段来说,很多工程仍未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这与地质勘察的复杂性、涉及的内容较多等有一定关系,在缺乏严格制度支撑的前提下,导致过于倾向经济效益的重视,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不利于地质勘探的持续发展。

(4)缺乏先进的勘察设备

针对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而言,其项目具备复杂性、多样性特点,故在实际勘察中就有较大的差异,各阶段所需的设备类型也不尽相同,需合理选择设备才能各类勘察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但很多工程受资金限制等的影响,存在先进设备不足的情况,无法全面满足勘察条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此项工作的高效展开[5]

(5)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信息化时代下,各行业均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也不例外,但一些工程单位由于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故信息技术的引入力度就不足,达到停留在研究表明,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另外,勘察队伍也缺乏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掌握,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这也就制约了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信息化建设。

4、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应用对策

(1)提高重视度

在水利工程中,环境地质勘察占据重要地位,项目建设初期落实环境地质勘察,旨在全面收集环境地质资料,为工程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等,与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水利工程单位就需加大对环境地质勘察的重视度,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完成现场勘察,旨在预防相关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勘察前,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确保其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可行性,细化每个环节,以为勘察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这也是充分发挥地质勘察作用的关键[6]

(2)完善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展开,需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对管理机制的完善,加大投入力度,旨约束人员行为,确保工作的有序展开,以充分体现出其实际价值。另外,政府部门也需落实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基于工程情况的前提下合理的调整效果制度,尽可能的减少风险,以确保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实施[7]

(3)积极引入先进设备

先进设备可为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科学、高效展开提供保障,基于重要技术设备支持下,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避免技术水平滞后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水利工程单位就需进一步认识到先进设备对环境地质勘察的影响,增加资金投入,结合勘测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先进技术及设备,利用设备、技术优势,促进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其过程较长,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落实持续优化及改进,人员也需具备熟练应用先进技术及设备的能力这不仅可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液起着积极的意义[8]

(4)将环境保护作为勘察核心

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展开,需对标准进行统一,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基于环境保护下展开相关工作,避免环境受到破坏,这主要是因为如若勘察过程中破坏植物,那么勘察质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在实际的检查中,就需重视对植被的保护,科学运用勘察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勘察方案,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充分考虑自然生物栖息地,尽可能降低影响。例如,在收集自然信息的过程中,需深入调查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

(5)强化信息化建设

近些年来,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工作也得到了进步,但一些工程单位仍然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导致信息化应用层次较低,无法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因此,就需强化信息建设,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如地质雷达、GPS、遥感等,如将地质雷达技术应用到环境地质勘察中,可基于分析电磁波振幅、频率的前提下,收集、归纳勘察内容、信息;GPS技术则主要是依靠卫星实现地面信号的传送,能够精准的定位勘察内容;遥感图像可为地质勘测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提供保障[9]

(6)强化培训

针对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水平来说,其与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组建高素质、高能力的地质勘察队伍,可从根本上确保该项工作高效性及质量。因此,工程单位就需重视对环境地质勘察队伍的培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强化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定期展开考核,直至考核过关才能上岗就位,旨在促进勘察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地质勘察的顺利展开奠定扎实的基础[10]

5、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技术的延伸应用

在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中,勘察技术的应用依据主要包含了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空间数据的完善等,合理、科学地的展开规划,确保与空间定位系统的密切配合。将先进的GPS技术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测中,可进一步促进勘测工作效率的提升,结合卫星无线信号及勘测数据,可为测绘焦距标准型提供保障,有利于数据观测及校正工作的高效展开

[11]。在测量出基准站分解基线向量后,可提供三维坐标系数据,同时基于多台接收器同时作业的前提下,实现对同一信号观测数值的对比,避免了无线接收数据效率低下,或是不标准情况的发生。基于工程地质应用的前提下来说,与遥感技术相互配合,能够对控制标准进行定量,这对于模型参数的设计起着积极的意义,可为后期试验模拟的有序展开提供保障。此外,勘察技术可与雷达发射图像明显特征进行结合,达到反射波组合的目的,进而对剖面资料进行整理;基于地质具体情况下,详细分析伴随效应详细,落实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合理、科学分工,从根本上推动水工环勘测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展开[12]

6、结语

综上,新时期背景下,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的作用愈发凸显,特别是自然灾害频发,或是地质条件恶劣的区域,加大勘察重视度,合理运用勘察技术极为必要。同时,为进一步确保水利工程环境地质勘察效率及质量,就需重视对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技术应用对策,或是强化措施,这对于推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竟超.水利工程中的岩土地质勘察分析——评《岩土工 程勘察》[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06):1182.

[2]贾建伟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比 较分析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1):232.

[3]梁亚蕊,贾蕊蕊,王利红.基于环境保护大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0):249-250.

[4]纪海波.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 技经济导刊,2020,26(28):117.

[5]赵青.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及灾害防治[J].水利 规划与设计,2021(07):57-59.

[6]周铭.研究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J].建材与装饰,2019(19):283-284.

[7]张威.新疆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分析[J].黑 龙江水利科技,2019,46(01):133-134+146.

[8]覃迪斌.关于水利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2020(29):351.

[9]胡奇.基于环境保护下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0(03):247+249.

[10] 胡娟,高文强 . 化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质量管理的探讨 [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12):26-27+86.

[11] 李能芬 .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 [J].,甘肃科技,2020(12):34 - 35,91.

[12] 张瑞刚,方李涛 .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 及对策探微 [J]. 有色金属文摘,2019,(06):142+144.

作者介绍:

姓名:赵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801  学历:研究生  职称: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工作:工程设计。

姓名:曾红亮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002  学历:本科  职称:助理

现主要从事工作:工程设计、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