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游戏 解儿童  见成效—“安吉游戏园本化”行与思初体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践游戏 解儿童  见成效—“安吉游戏园本化”行与思初体验

黄晓燕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华翔幼儿园

 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与游戏的结合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焦点。幼儿教育中游戏占据了很大部分,幼儿教育的游戏不仅是游戏本身,而是将学习课程融合到游戏当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下自主学习。作为“安吉游戏”实践园,我园在充分学习安吉游戏精神基础上,结合园本教育理念,不断摸索适合本园的游戏模式。

一、践行游戏:改变观念,变束缚为放手

实施游戏课程以来,我园的教育环境、幼儿游戏形式、教师理念以及教研模式都有了改变,教育环境更加开放,游戏时间更加自主,我们的老师在践行游戏过程中,也从一开始的被动参与到现在有兴趣、有积极性主动探索了,她们有了观察幼儿的意识和习惯,能逐渐从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转向关注幼儿了。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们还努力发掘幼儿的学习潜能,逐步退位,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去研究为幼儿提供一个怎样的策略去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1. 游戏时间大改变

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过多,安排过于细致,而导致孩子们游戏时间被“碎片化”,老师们有时为了完成这些环节会对幼儿进行高控。对此,我们经过几次研讨,将游戏时间做了调整: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把几个活动环节整合起来,将多项活动放进块状时间内,各班可以就场地的利用、游戏的开展等因素,自主调控班级的一日作息时间表和选择活动的内容,除用餐、睡觉时间固定外,其他时间都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状态、活动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增强一日活动安排的模块化与弹性化,这种模块化的一日活动安排增加的整体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情,保证活动的完整性。

2.教师思想大碰撞

纵观现在的游戏,教师的不放心、不放手和高控制,让“把游戏还给孩子”的理念变成空谈。在“安吉游戏”之前,我们的游戏也是预设多于生成,集体多于自主,教师不断把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引导”中强加给幼儿,规定着幼儿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游戏内容缺乏创新,组织形式以集体组织为主。为了让老师们学会“放手”,我们通过培训、学习、观摩等途径,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并通过看游戏、观视频积累游戏指导经验,在举实例、说经历中分享惊喜与发现,逐步领会放手游戏的真正内涵,并把理念运用于实践。慢慢的,老师开始学会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宰者,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这些都由幼儿自己决定。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独立游戏或团队游戏,教师不介入。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真正地把游戏时间还给了幼儿,满足了幼儿的游戏天性。

  1. 教研模式大进展

很多时候教研活动是有外在形式的,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背景下,我们的教研模式也逐渐开始变革了,在研讨活动中遵循“追问到底、回答清楚、落实到位”的游戏反思原则,以推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突破、自我建构”的反思体系逐步形成,变“我说你听”为“你说我听”。除了每月开展围绕“游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外,每周一次,各班也会进行以“游戏”为主题的班组教研会议,结合本班幼儿在一周的安吉游戏中的发展进行研讨,提出问题,进行反思,使老师们意识到真正有效的教研一定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

二、解读儿童:生发课程,变课本为园本

自实施游戏课程以来,教师从不懂游戏到分析游戏,逐渐转变教育观;从践行游戏到生成教学,逐渐学会去挖掘课程,对课程有了意识,不在只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她们在观察发现孩子的精彩时感受到了孩子的潜能与智慧,在解读孩子的同时自身专业素养获得成长。

  1. 捕捉精彩瞬间,立足幼儿兴趣的课程价值点

课程的挖掘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记录和解读的基础上,从幼儿游戏中的想法、需求和经验出发构建的。如:大班小朋友在百草园游戏时对菜叶上的洞洞产生了兴趣,于是班中两位教师马上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寻找教育契机,从幼儿兴趣出发将原有的经验与课程互为补充、融合,跟随兴趣开展课程,与幼儿通过持续观察、操作记录、同伴分享等途径,对昆虫经验进行了梳理与归纳,最后生成了一个《虫虫历险记》的班本课程。

  1. 追随游戏经验,扎根幼儿探索的课程推进点

幼儿只要有游戏,就会小步递进地发展,很多时候幼儿玩着玩着就会尝试新内容,尝试新内容的时候就是一种挑战,就在推动自己的发展,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变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思考这样的变化,做好游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并将游戏精神渗透式地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每一次游戏幼儿都从中获取经验,完全是幼儿在先,教师在后,围绕游戏中的不足进行探索,在同伴互助、教师支撑等方式推进课程。

  1. 整合游戏现状,归于幼儿发展的课程落脚点

幼儿每天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保障幼儿有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户外游戏时间,所以教师的游戏观察和解读每天都在进行。让幼儿玩游戏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让教师在游戏中挖掘课程,很多老师会觉得很难。什么内容是值得挖掘的?挖掘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价值?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中结合现状,既要保证游戏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又要满足游戏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于是我们重新思考游戏内容和方式,在省版基础课程之上,选取适合我园开展的活动,并将游戏精神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老师们收集在游戏中宝贵的课程资源,最终让课程的落脚点回归于幼儿发展。

三、初见成效:三方互助,变指导为合作

驻足回首,从实施游戏以来,教师、幼儿和家长三方在自我探索、经验积累与经验梳理之中,形成了互为促进、互为生长的关系,教师的跟进、家长的支持都是为有效促进了幼儿经验的螺旋式提升做好保障;对教师和家长而言,在游戏中最好的收获就是和孩子们共同参与、并与之共同成长。

  1. 幼儿蜕变,助成长

一日生活皆学习,在户外游戏中,幼儿有着各种动作练习和体能发展,有基于经验的语言表达,有着与同伴的合作和协商,有着对数量、空间、分类、模式排序的感知和探究行为,有着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幼儿不但在游戏中获取了五大领域的发展,还学会了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教师充分放手,让幼儿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他们会自己准备和管理吸汗巾、水杯、帽子、纸巾等物品,游戏结束后自己收纳、清洗游戏材料和装备,自主用餐、自主盥洗……在生活环节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教师跟进,助发展

实施游戏课程后,我们老师会按照孩子所感兴趣的部分,来帮助孩子生成、建构课程各班的环境不再是老师们主导,而是回归给了孩子,纪录他们在游戏中的发展与跟成长。在墙面的高处,可以作为老师整理孩子发展的足迹,游戏纪实的地方,而在墙面低处,孩子们碰得到的高度,则是留给孩子们发展、表达自我:墙面上贴着的是孩子们自己画的游戏故事,自己画的读书感悟,自己做的植物照看记录……

  1. 家长支持,助实施

在游戏教育模式下,游戏精神贯穿家园共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建立了一系列家长联系制度,邀请家长参与游戏、召开案例研讨式家长会,教师还经常用视频和照片与家长分享孩子们的游戏故事,同时向家长解释游戏中孩子的表现和发展。家长目睹了教师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仅理解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也看到了老师们的专业性所在,逐渐认同了游戏理念与实践。

“游戏精神”让幼儿园更注重游戏,让教师更注重观察,让孩子更自主游戏,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行走着、摸索着、思考着、反思着,逐渐将“安吉游戏”园本化,让孩子们在真游戏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