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结构部件对于中世纪教堂建筑形式的影响——以哥特式教堂建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论建筑结构部件对于中世纪教堂建筑形式的影响——以哥特式教堂建筑为例

马闻天 ,通讯作者:刘利剑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33)

摘    要

在建筑当中结构部件起到承接重量、稳定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结构部件决定了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在中世纪时期有两种建筑最具代表性,其一是拜占庭教堂建筑,其二是法国的哥特式建筑。虽然两者同为教堂建筑,却带给观者截然不同的观赏体验。哥特式教堂建筑更加轻盈,开窗更加灵活,建筑体现出向上的趋势,这是在之前所有时期的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结构部件的变化与创新,为欧洲建筑的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建筑构件,中世纪,教堂建筑,哥特式

1.结构部件改变教堂建筑外形

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改之前教堂建筑笨重、体量庞大的观感。这种建筑外形的改变来自于建筑结构部件的更新与改变。骨架券就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功臣。它的出现使得建筑的拱顶重量的承接更加合理,同时也给予建筑更加宽广的空间。

1.1外观形式的变化

教堂往往采用十字式的平面形式进行建造,在十字交汇处一般会上升空间并采用穹顶。原因是方便教众集会,同时,穹顶升高的空间也会带给教众一丝庄严神圣的感觉。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氛围渲染。所以,纵观哥特式建筑出现之前的一些教堂建筑,总是给人一种笨重、坚实、体量大的印象。这是因为由于拱顶的质量过重,在这个前提上又需要将其稳固地支撑住,往往需要坚实而粗壮的墩柱来承接住拱顶带来的重量。例如拜占庭时期所建造的教堂,虽然已经创造性的采用了帆拱,但还是需要巨大的水泥墩柱来承载穹顶的重量。因此产生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样宏大的教堂建筑。由于拱顶所带来的重量与其高度和体量成正比,因此在拜占庭建筑中我们最常见到的也只是穹窿顶。

而哥特式建筑则不同。在哥特式建筑中,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转变成了框架式的形态,其余的填充维护部分就减薄到20-30厘米左右了,这样的做法使得拱顶的重量大幅减轻,再配合尖券和尖拱,侧推力的减轻也就促使了垂直承重的墩柱变细了不少。我们所见到的哥特式尖塔与这种做法同样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正是得益于这种做法,使得哥特式教堂建筑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外观形式。

1.2内部空间形式的变化

与拜占庭建筑采用的希腊十字不同,哥特式教堂建筑主要采用拉丁十字作为其基本形制。即非等臂十字,两臂比中间短。这样的做法可以容纳更多的教众,同时方便了教众朝向统一方向进行礼拜。虽然平面形制的不同导致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变化,但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内部空间并非只因为此而产生变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骨架券的应用。以往的教堂建筑都需要体积庞大的墩柱完成承重的工作,也正是因为如此,室内空间收到了挤压。而骨架券的出现解决了拱顶重量承载的问题,因此承载这一重量的柱子也得到了相应的解放。柱子体积的缩小为室内空间增添了更多的空间。

除了横向的空间外,在纵向上同样也得到了解放。尖券的使用使得原本平塌的纵向空间得到了释放,并且减小了向两侧的推力。这样的做法虽然牺牲了建筑的跨度,但是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使得建筑室内的纵向空间增大,丰富了人在室内时的整体感受,增强了建筑向上升腾的动感。总之,建筑结构部件的创新与使用,使得建筑面貌一新,也使哥特式教堂建筑成为了建筑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结构部件改变教堂建筑采光方式

对比欧洲之前的建筑,我们发现法国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内部光照条件更佳。在教堂内部可以看到数量众多的玻璃窗,它们或圆或方,千姿百态。有的甚至一面墙都采用玻璃窗的形式出现,配合以用于固定窗户的窗框结构。这与之前黑暗阴森,即使在白天也需要大量蜡烛照明的欧洲建筑截然不同。这种创新使得建筑本身更加通透,将光引入室内对于宣讲教义也更为有利,可以更好地实现“与神相通”。这种改变与结构部件所起到的作用不无关系。

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四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经此,侧廊的墙壁不再需要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可以大大降低高度。中厅也因此可以开很大的侧高窗,侧廊的外墙也因为卸下了荷载而拥有更多的空间开大窗。飞券在巴黎圣母院较早使用,它和骨架券一起使得整个教堂建筑的结构近似于框架式。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欣赏到巴黎圣母院绚丽夺目的玫瑰花窗。它影响着建筑的各个方面,随着建筑结构的改变与优化,建筑设计师可以不再被传统的或是技术上的条件绑住手脚。它们的出现带给了教堂建筑新的光芒。

3.结构部件改变教堂建筑内部效果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黎圣母院了。而提起巴黎圣母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无非两样,一个是位于建筑外部的塔尖,另一个则是五彩斑斓的玫瑰花窗。玫瑰花窗位于巴黎圣母院的正门上方,内部呈现放射状,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形状为圆形,因而得名玫瑰花窗。除了玫瑰花窗以外,类似的花窗在教堂当中数不胜数。由于骨架券的出现,减轻了墙面的承重,墙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因此造就了玫瑰花窗的出现。在这其中,飞扶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飞扶壁一面抵住墙壁的力,帮助稳定墙面。它凌空越下层附属空间,连接到顶部高墙上肋架券的起脚部位,稳定了拱顶对于墙面的侧推力。

这些结构部件的使用为玻璃窗的登场做足了安全保障工作。在以往的教堂建筑中,我们见到的也只是在不影响墙面承重的基础上,掏洞作窗的做法。类似于这样大胆开窗的案例是前所未见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革新不仅使教堂建筑采光照明得到了改善,在教堂建筑内部的效果上也产生了前无古人的改进。在白昼,阳光通过彩色的玻璃花窗照进室内,经过折射之后在教堂内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绚丽多彩的印记。这样的场景不仅给教堂内带来神圣的氛围,还会增添几分浪漫的色彩,令人心向往之。

  1. 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结构部件对于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的重要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的。新的结构部件的出现与应用改变了建筑固有的基本做法,使建筑找到了新的可能性与新的发展方向。同样,建筑在结构部件的帮助下,与艺术走得更近,联系的更紧密了。骨架券、飞扶壁、尖券在建筑上的应用,让建筑得到了新的建造方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哥特式建筑一经问世,各个城市便开始争相竞争,欲求建造更高、更大、更美的大教堂。哥特式教堂承载了法兰西的民族荣耀和人民的宗教情怀,法国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也受到西欧其他西欧国家的追捧,为各国的教堂建筑提供了完美的范本。以至于到了19世纪,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仍然以哥特式风格为主,建立了圣家族大教堂。由此可见,结构部件对于中世纪教堂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刘绮璇. 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2019(3):25-26.

[3]鲍月. 中世纪法国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和装饰艺术[J]. 美与时代·城市,2019(10):1-5.

[4]洪洋.哥特式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作者简介:

马闻天(1996.6—),男,汉族,籍贯:河南新乡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邮寄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与学院路交叉口以东50米家和阳光苑,马闻天(收),电话:1509030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