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高层装配式关键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高层高层装配式关键技术分析

邱金芝

身份证:372501197811062426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进程不断深入,人口数量也不断的增多。促进高层工程业现代化步伐加快,高层装配式作为建设工程现代化的基本内容,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施工安全性成为重要内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安全隐患,控制施工现场等生产环节的设计安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安全和施工安全点,已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层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

引言

高层装配式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可靠性。高层装配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隐患,如起重设备隐患、触电隐患、高处坠落隐患、横跑隐患、机械设备隐患,ETC。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应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潜在安全风险的可能性,提高项目安全性。

1装配式钢结构的优势

1.1空间布置灵活

对装配式钢结构来说,它的开间尺寸相对偏大,墙体多数为非承重墙。而平面空间又比较自由,用户入住后结合个人的需求完全可以二次布置,对结构安全性几乎没有影响。钢材的强度高,故相比钢筋栓结构,钢结构构件在截面尺寸上也要小得多。经设计,暖通设备、吊顶和水电管线都可以融入楼板中,构建智能化的布线系统,提高空间布局的灵活性。

1.2自重轻,抗震性能优越

装配式钢结构,其承重构件都是选择轻型热轧型钢以及薄壁钢管,其截面受力相对较为合理,且没有很高的自重。墙体、楼面均是选择轻质材料,在同等的设计条件下,装配式钢结构的自重要明显低于现浇砼结构。凭借强度高、延性好,装配式钢结构表现出卓越的抗震性能。另外,自重较轻有助于节约运输、安装成本,适合在地耐力差、运输不发达的地区进行推广使用。

1.3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

装配式钢结构,即在工厂内进行加工、装配,降低工作量和噪声。因此,施工中也体现较高的环保优势。不论改建还是拆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都要简单得多,材料可以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异地再生,被称为真正的绿色建筑。

2对高层装配式施工技术应用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1对设计角度的问题进行分析

高层装配式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属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模式。由于整体实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实际构建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规范化工作模式相对缺乏的现实特征,致使部分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更加突出的现实差异。所出现的重要问题在于各个地区内对于高层装配式构件而言,相关施工标准会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多数主要会对施工效率予以充分的注重,而无法对其他工作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因此预制构件生产量相对较大,但是在生产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较为零散的问题。在安装中其难度相对较高,在部分较为重要的环节中,无法对施工中的实际需求予以满足,并且无法对施工的各项安装尺寸予以符合。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其正常开展施工产生负面影响,无法确保高层装配式在构建过程中,其建筑能够拥有更高的安全性。由此也出现诸多安全问题。而相应的问题在构建过程当中,其主要的原因在于设计阶段无法对施工的各类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直接应用套图的模式开展具体的空间设计,由此导致关联问题产生。

2.2预制件堆放管理不佳

在制作完成预制件之后以及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都需要进行集中的堆放,而如果在堆放方式管理不到位,那么不仅会导致预制件出现相关性能的变化,还会出现型号发生错乱的问题,最终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管理均受到影响。在对堆放的预制件进行管理时,部分预制件还对所处环境的卫生情况具有一定要求,如果此时管理人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就会导致某些预制件出现被氧化或者发生性能变化的情况。将这些预制件运用到施工中则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甚至会为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在堆放管理中也存在着没有进行精细且严格的标号管理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造成预制件出现型号混乱的现象,在施工中容易出现拿错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不得不进行返工,直接加大了施工管理所需的成本。

3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预制梁柱

项目建设需要生产预制构件,生产效率也会影响到装配式施工的进度。在这个环节中,生产效率的与装配材料供应情况有直接的关系,以及使用现代化的设备的关系。模板准备好后,将其清理干净,确保无杂物后安装模板。将模板固定在插接件上,科学安装预埋件,保持侧模板固定。浇筑混凝土以处理不平整区域。施工完成后,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管道没有障碍物。需要清洁模板并放置侧模板。加固材料后,提升到固定位置。安装完内置细部,固定侧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平整表面。在此过程中,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工程整体要求。

3.2对预制构件的吊装

对于侧向刚度差预的预制构件,工作人员可应用临时撑杆的方式对其实施加固。应用预制螺母,可以完成对撑杆与构件的连接。此外,在对构件实施运输、翻转与吊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对支撑点的控制。一般来讲,支撑点应设置在加强撑杆上,这就能够确保构件不会在运输、翻转以及吊装的过程中受到损坏,出现变形等一系列问题。对构件的翻转,一般是处于运输与堆放之间的一个环节。在构件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工作人员便可开始对构件的翻转工作,通常需要用到四根吊索。在起吊前,应做好对吊索长度的控制,保证所有吊索的长度是一致的。将墙板吊离地面后,工作人员可一边起高墙板,一边松手拉葫芦,直到墙板拎直。在墙板拎直后,工作人员应松开墙板下面带葫芦的吊索,便可将墙板调到钢架上。接下来是构件的起吊环节。在展开起吊工作前,工作人员应仔检查构件的型号与规格,以及构件的外观是否存在问题,以保证施工质量。在确认无误后,便可开始吊装工作。在构件离开地面后,工作人员需手动拉葫芦,做好对构件安装面的控制,同时系好构件根部的缆风绳,在构件安装的位置,也应做好对定位轴线的标注,以及对临时支座的设置。在吊装过程中,还应运用慢就位机构,做好对构件下降速度的控制,这是因为构件的引风面一般较大,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控制构件吊装的稳定性。对于塔机在吊装墙板就位时出现的晃动问题,工作人员可直接在墙板与安装面上,设置临时导向装置,保证墙板吊装一次性精确到位。在构件就位临时固定后,指挥人员应确认构件的连接情况,确认无误后,吊装人员便可松钩。

3.3预制内剪力墙的施工

在高层装配式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内部的连接模块质量是影响高层装配式使用年限的关键性因素,而预制内剪力墙的施工技术可以很好地提高连接模块的质量,使整个建筑施工更加安全。预制内剪力墙技术主要是利用卡扣将预先制作完成的构件合理地连接起来。此外,施工人员在具体的装配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适时地调整剪力墙中螺栓数量和位置,让其保持在中心位置不移动,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3.4预制叠层板

在安装预制叠层板时要注意控制安装误差,严格控制安装位置。在安装中要将叠合板安装的位置、方向确定好,用吊架吊装起叠合板,保证各点受力均匀,在起吊距离地面50cm后暂停,由工作人员对叠合板受力是否均匀进行细致的检查,然后继续吊装到作业层上空后停顿,在叠合板稳定后从上向下缓慢下放,施工人员调整叠合板的位置对准其位置后下放,然后将桁架上弦钢筋和楼板层钢筋绑扎牢固。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装配式施工技术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态势与广阔的应用空间,可见此种施工技术在未来的建筑工程发展中,其优势也是不可估量的,能够显著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值得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突出建筑工业化在技术与经济上的优势,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变革。

参考文献

[1]孙运.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探究[J].安徽建筑,2020(10):199-200.

[2]喻仲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控制管理方法[J].智能城市,2020(1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