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常用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林业造林常用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李晓峰

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穆棱 157515

摘要: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重视,并加大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还要开展有效的营林造林工作,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扩大林业资源的覆盖面,保障营林造林质量,促使林业资源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关键词:林业造林;方法;营林生产管理;途径

林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系统且复杂的工程,而且在林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阻碍林业的健康、长久发展,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此,林业工作者必须明确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之间的联系,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策略,并在保障林业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营林生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林业造林方法

1.1分殖造林法

利用树木的树枝、树干等营养部分进行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具备耗费的时间短、成本低、易操作等特点,所以,在造林的过程中这种方式的使用频率高。对于分殖造林法来讲,它更适合在区域小的地方使用,这样就可以使树苗的存活率上升;这种方式可以加快树苗的生长速度,还能够使其生长的状况稳定。但是这种种植方式也是有要求的,它对树苗的数量以及树苗本身的生命力要求很高,只有符合这几点要求才可以将分殖造林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1.2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由专业生产基地培育幼苗,将根系完整、生长健康的苗木运输到造林区域移栽的造林方式。以杨树为例,苗木高度为30~300cm,栽植深度控制在10~50cm之间,并在周围设10~30cm深排水沟,苗木移栽造林株行距控制在50cm×50cm左右。在苗木移栽期间,应严格控制起苗时间、含水量、运输时间。在正式栽种前,需要浸泡苗木根部,使苗木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同时,剪除病虫根、烂根、伤根及侧根,降低苗木发病率。移栽时,应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式,即正式移栽前回填1/3土,放置苗木后再次回填1/3土,将苗木移栽固定后将剩余1/3土回填。在此期间,可轻轻提起苗木,确保土壤与苗木根系充分结合后将苗木扶正,踩实回填土固定即可。

1.3播种造林法

现如今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主要操作方式就是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在通过后续的维护,促进树木的健康成长。这样的造林方式操作性能不高且操作简单,种子在播撒之后的存活率也很高,这种造林方式在面积大的地区适用,例如核桃、山杏等资源充足且发芽率高的树种。在我国的山区等大面积空旷地区,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最合适的。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这种方式的后期维护与管理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收益。

2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2.1重视种苗基地建设

相关部门在建设种苗基地时,应该提高对种苗质量的重视程度,并且要对林业种苗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科学改进,明确种苗基地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适的管理措施,进一步促进种苗基地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需要加强林业基地的经营,加大研发力度,尤其要重视对高质量、高品质种苗的研究与培育,同时还要加大资金补助,对于育苗有方的相关部门要下拨一定的资金,促使营林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改善。

2.2创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保护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林业发展而言,科技是提高林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相关部门要重视科学技术在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保护上的运用,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多引进一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应用于林业的生产实际。1)加大科技营林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与有关高校进行合作,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做好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促进林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2)加强生态营林的技术管理。利用现有的林业技术与设备进行科学的营林造林,促进林木及相关产品的良性发展。同时,组建技术过硬的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的育林管理,对不同育林品种展开科学的管理,剔除营林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3)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监测和灾害防控等方面,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进行实时监管,将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与高科技林业技术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森林火灾、自然气候灾害、林业病虫害等方面的监控及管理,从而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3优化林业产业及经济结构

为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林业发展效益的全面提升,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林业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对于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1)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选择符合当地市场行情的树种进行营林造林,不断提升当地林业树种的整体质量,并大力丰富及优化树种结构,避免所种植的树种过于单一化,以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2)提升林业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使林产品有所创新,拓展林木加工等产业链,尽量避免低层次林木原料的直接销售,逐步实现低成本林木原料向深加工林业产品的过渡,不但能最大化林木产品的商业价值,带动林木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而且能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3)大力发展以林业为基础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即将林业资源与旅游项目充分结合起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并开发林产品的新用途,提升林业资源的附加值。此外,对于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根据不同地区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发展林农结合、林牧结合与林副经济结合的复合型生产体系,形成一个多层次、区域化明显且以林业为主、多种经营相结合的林业经济结构体系,不仅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还能提高林业生态的稳定性,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2.4完善营林标准

我国多以生产面积作为营林生产统计依据,该方式存在较大缺陷,如无法反映林木成活率。在实际营林管理期间,部分工作人员为完成林区建设考核而随意调整种植计划,且林区种植行为存在随意性,易降低林木成活率,不利于营林生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为避免上述问题,应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完善营林标准,并严格落实营林标准,做好监察工作,将种植总量、树木成活率等关键指标纳入营林生产管理评价指标中,以规范营林行为,提升营林造林综合效益。

结论

综上所述,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为现阶段常用林业造林方法,应以当地实际情况为依据,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应做好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防火工作,落实防控举措,减少外部因素对林业发展建设的干扰。同时,需要强化林业抚育工作,注重苗木运营,完善营林标准,逐步优化林业发展结构,推动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作兴.林业造林方法在实际造林营林工作中的作用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9):74-75.

[2]贺卓坤.林业造林常用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J].花卉,2020(6):219-220.

[3]李占勇.浅析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2020(2):106-107.

[4]贾靖宇,吕雪.森林资源科学发展中营林造林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1,41(14):74-76.

[5]李乃智.加强营林造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河北农机,202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