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产业灾害事故处置能力提升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3

茂名石化产业灾害事故处置能力提升刍议

管涛

茂名市消防救援支队 广东茂名525000

茂名是广东重要石化产业基地,拥有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素有中国南方油城之称。根据《茂名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规划,茂名市将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涉及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随着石化行业步入园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面对区域性石化企业密集化、设备大型化、关联复杂化趋势,石油化工事故灾难威胁日益严重,事故处置和应急救援面临巨大压力和新的挑战。近些年,茂名市曾先后发生4.13茂石化化工分部橡胶仓库火灾事故3.15茂石化化工分部顺丁橡胶装置闪爆事故等石油化工事故。因此,石化产业灾害事故处置能力提升已成为茂名市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化工园区概况。茂名市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分部在河西工业区、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东港和博贺新港等四个区域,主要包括茂南石化工业园、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新区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茂石化炼油分部、茂石化化工分部、茂石化铁运分部、茂石化港口分部等。

(二)石油化工企业情况。目前,茂名市共有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131家,其中涉及18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企业总共17家,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企业50家,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72家。其中,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茂南石化工业园和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涉及的石化设备装置大约90套;存储企业主要集中在电白区和茂名滨海新区。全市共有储罐约900个,总储存量多达4.5×106m3,其中5万吨原油储罐22个,125万吨原油储罐有17个,各类球罐约100个,单个球罐的最大容积为3000 m3

二、茂名石化产业消防风险分析

全市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数量多,危险化学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区域聚集,产品的生产运输频繁,易形成多米诺效应事故,事故灾害防范压力巨大。经过排查分析,我市石油化工场所的消防安全风险主要有:

(一)化工围城现象普遍。危化品企业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立于城市边缘地带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水源地等。茂名市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经营、装卸等企业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但由于早期石化发展规划缺乏科学的指导、危化品企业毗邻民用建筑管控不严、园区扩张与城市扩建冲突等原因,导致目前全市普遍存在化工园区与城市居民区相邻现象。

(二)化工产业集聚区叠加风险高。茂名石化园区正按照园区集中、集约用地、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的要求,通过调整、兼并、重组的方式提高化工企业集聚度,实现化工产业 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但园区未实现封闭式管理,园区内高危物料、危险工艺、重点装置、重大危险源等多种危险因素交互并存,某一环节故障往往会诱发临近工艺单元甚至整个系统连锁反应,导致事故多米诺效应,消防安全风险急剧升高。

(三)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化工企业具有连续不间隔的生产的特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三同时管理过程中,为之配套的外包服务单位众多,施工过程中企业与外包服务单位之间普遍存在安全生产责任划分不清晰、安全管理把控不严、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等突出问题,且外包服务单位员工素质低下,易因民企纠纷造成人为纵火、违章作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等。

(四)危化品运输点多面广威胁大。全市共有危险货物运输企业76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约5454辆(牵引车2501辆、挂车2713辆,整车240辆),危化品车辆日均流量大,运输点多面广,消防安全威胁大。部分危险化学品充装企业未严格执行《茂名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且茂名高新区与茂南石化工业园存在公路穿越园区的问题,园区未建成危运车辆停车场,未实现封闭式管理和一体化管理,造成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难、隐患多、火灾负荷大。

(五)油气管线老旧线长隐患多。我市油气管线总里程624.3km,其中天然气36km,成品油(汽油)230.3km,原油113km,航油、柴油、石脑油、重油97.5km。茂名市一体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料输送主要依靠管道,呈网状遍布全市,年运输量超300万吨,但大部分管线运行超过20年,管线老龄化问题严重,且随着城市扩张,油气管线高后果区增多,部分沿管线腐蚀加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城围石化的现象突出。

三、茂名石化产业消防短板情况分析

(一) 行业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不够到位。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涉及应急、质监、环保、交通、卫生等多个部门,职能交叉、联合管理,对消防安全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在火灾隐患整改工作中一些职责得不到落实,监督不力、配合不够、信息不畅等现象存在;相关部门参与消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也未形成联合监督执法机制,消防部门

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单打独斗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定程度影响火灾隐患特别是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成效。

(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部分石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操作程序、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差,三违行为(违规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时有发生;有些企业重经济效益、轻消防安全,违章蛮干、冒险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安全方面舍不得投入,落后的生产装置得不到及时更新,生产安全条件得不到改善。个别企业逃避相关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非法储存经营危险化学品,存在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三)消防站力量薄弱。近年来,茂名市虽先后建成高新石化园区消防救援站、滨海新区电城消防救援站,但消防站建设与城市快速发展要求总体不相适应,根据消防队站不宜大于7平方公里的规划布局原则,缺配率高达59.2%。化工园区消防队站、消防装备、战勤保障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远滞后于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园区消防力量相对分散,装备器材配备未完善,高精尖装备数量较少,专业的石化灾害事故处置力量难以快速形成合力,且随着茂名港口的迅速建设发展,水上消防站的建设仍是一片空白。

(四)水源建设严重滞后。石化类火灾具有作战时间长、危险性大的特点,在火灾事故发生过程中往往伴随毒物泄漏、爆炸、沸溢等,需要大量供水进行驱散、冷却和控火。目前,全市化工生产存储的规模增大,石化园区内规划配套的市政供水管网已不能满足现代石化火灾爆炸事故救援的要求。部分石化园区周边无市政消火栓或新建道路未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园区市政消火栓供水外依托企业自建水池供给的现象仍然存在,难以满足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的供水需要。

(五)人员实力不能满足石化灾害处置需要。一是国家队力量不足。由于消防队伍改革转隶的影响,原来消防部队人员选择退出,新招录的消防员补充速度缓慢。目前,茂名支队有国家队消防员173人,分布在全市执勤的15个队站,无法满足特勤站45人、常规队站36人的标准。二是专职消防力量仍较薄弱。大部分石化企业未建专职消防队,我市现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除茂石化拥有专职消防队外,其他企业仅仅是建设成微型消防站,人员无法保障,基础训练不扎实。三是专职消防队员流动性大。政府专职消防员待遇普遍在每月3000元至4000元之间,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极为严重,人员流动率每年超30%,严重制约专职消防队的灭火救援力量的发展。

四、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石化园区安全管控,确保园区本质安全。一是开展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和消防评估。由政府牵头,聘请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我市所有化工园区开展评估,逐一查找风险隐患,逐一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挂号销账。二是建立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成立园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管理机构,实施园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一体化管理,倒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切实提升园区整体抵御风险尤其是重特大风险的能力。三是建立园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准入和退出机制。把符合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标准、园区产业链安全和安全风险容量要求,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对零星分布在非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制定鼓励化工企业搬迁入园政策,逐步实现园区一体化、封闭式管理,推动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隐患严重而且难以整改的企业,及时淘汰退出园区。

(二)加强政府投入,夯实公共消防基础建设。一是配齐建强石化专业队伍。结合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分部情况,依托现有的高新石化园区消防站和滨海新区电城消防站建设石化专业队,按特勤站45人、普通站36人标准招收政府专职消防员补充队站实力。逐步提升专职消防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确保能够招得来、留得住。二是加强专业装备建设。重点配备侦查无人机、举高喷射消防车、大功率工业水罐泡沫消防车、大流量移动水炮、消防机器人、远程供水车组和消防船等高精尖装备。三是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补齐现有石化园区消防欠账,抓紧解决园区封闭式管理、消防两路供水问题,同步规划、建设消防水源、消防取水点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探索提升园区安全生产和消防智能化管理。四是迅速建设综合训练基地。全力推动150亩的综合训练基地建设,将烟热训练室、化工生产装置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训练区、油罐火灾事故处置训练区、危险化学品槽罐车火灾泄漏事故处置训练区纳入建设内容。五是加强灭火药剂和应急设备物资的储备。支队常规储备灭火药剂200吨,企业灭火药剂储备达到400吨。

(三)推广石化灾害处置编成,提升科学处置水平。一是积极推广石化灾害处置编成试点成果。根据现有的队站分布和车辆器材配备情况,将茂石化消防力量纳入到编成,优化编成方案。二是要实战演练中要对编队进行实地拉动,提升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化工类火灾灭火行动中的灾情研判,冷却抑爆、个人防护和火场安全、多方法、多途径的供水组织、协同配合等科目的研究和训练,着力提升队伍扑救化工类火灾的指挥科学性,战术针对性。三是要加强

驻厂培训。辖区大队、消防救援站要组织指战员经常性开展驻厂培训,深入开展六熟悉及演练工作,加强与厂方专业技术人员和化工专家的交流联系,掌握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工艺特点,生产原料及产品的储量、危险性。四是做好灭火救援预案。辖区消防救援站要收集厂区安全测评报告、应急救援预案、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基础资料,按照灾情类型、灾情形式、灾情部位和灾害等级,制定针对性强的重点单位灭火救援对象预案,根据不同重点部位制定事故初期、难控、失控、灾难性四个灾害等级的应急预案,做到一厂一策、一装一案

(四)加强联勤联训,提高灾害处置协同能力。统筹规划现有救灾救援力量,以市政府名义出台重大灾害事故处置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动体制,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响应机制、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力量优化。建立以消防部门为主的,包括公安、应急、住建、卫健、供电、供水、交通、环保参与的灭火救援专家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双盲演练,确保救援工作运作快速、准确、高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采取社会联勤保障的方式,明确挖掘机、推土机、油罐车等工程车辆的紧急调用,做好事故状态下的饮食保障工作。

(五)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理论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战员。组织支队石化火灾处置培训班,科学设置课程,坚持请进来,邀请国内外专家授课,学习引进国内先进的战术理念和经验做法,提升指战员的理论水平,提升指战员灭火救援理论水平。组织指战员走出去,到惠州、宁波、大连等地学习,开阔指战员的视野和思路,培养一批理论和实战都丰富的指战员,形成师傅带徒弟的人才培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