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4
/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秦艳利

身份证号码:4107261982****6687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农村地区出现的灌溉、饮水问题,饮水、田间灌排、池塘、小型水库等均包含其中,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使区域整体蓄水水平获得明显提升,增加农田实际的灌溉范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特征主要包括这几方面:首先,施工比较复杂,进行工程建设时会涉及到较多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社会大环境受到影响,存在比较明显的施工差异,工程复杂程度也因此提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建议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工程有效开展建设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具动力。同时受农田水利工程的影响,农民生产效率也能获得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减少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除此之外,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展开建设和管理,可以推动环保政策的落实,促进社会向着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将水资源浪费问题尽量减少。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水利工程建设缺乏系统统筹,存在多方规划、多方实施的现象

目前,我国把农业增收作为重要的三农工作,水利、农业、财政、国土、扶贫等部门都通过各自的方式支持农业发展,但因存在各自为战的弊端,无法形成系统的农田水利部署规划。这种多方规划、多方实施的行为,造成规划无序、工程重复建设等现象,缺乏责任主体,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益。

2.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重政绩、轻效益的现象

在工程规划建设中注重工程的形象及政府的业绩,轻视工程的效益及建设的必要性,设计规划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处于闲置状态,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2.3我国水利事业起步较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管理模式已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继续施行将会使水利管理效率低下,阻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此外,由于农民的科学认知和综合素质较低,个体意识较强,在水利工程的应用上没有集体意识,过于注重自身需求,且不善于进行后期维护管理,致使出现设备老化、损坏严重等现象。

2.4管理技术落后

由于农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项目数量增多,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未增加,在人员分配上存在不科学现象。此外,在现有的基层水利技术员中,技术员的专业水平未能达到工作要求,整体的工作能力较低。水管部门对基层水利技术员的要求过于宽松,技术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未能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同时,由于资金短缺,技术员往往身兼多职,没有充足时间学习新的技术,这也是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5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协调不当

由于我国水利事业起步较晚,在其管理方面未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是一级服从一级模式,由国家对地方水利工程整体把控,地方对基层管理统一安排,这样的模式存在一个弊端,由于国家和地方进行统一调控,基层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国家和地方不能全面了解基层水利工程发生的每个问题,在管理中出现判断失误,致使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

2.6重建轻管,管理资金不足

当前水利工程行业普遍存在一种“重建轻管”的思想,在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是,在建设完成之后,没有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管理,导致设备利用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资金一直都是政府拨款,但是,下级部门过于重视农村水利工程固定资产的投资,导致在水利工程竣工后,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费用不足,管理资金投入减少,导致工程建设完成后极易损坏,未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探讨

3.1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统筹

项目规划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是决定项目效益的核心内容。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地水利工程规划管理,统筹安排,杜绝多方规划、多方投资、缺乏责任主体等问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做好技术指导和建设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遵循项目法人制、施工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相关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模式。此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进行宣传报道,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参与、监督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3.2改进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理念

水利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中逐渐成熟,建设管理模式也必须进行相应改变。因此,相关部门应纠正不良的工作态度,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理解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从实践中发现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探索适合本区域发展的新型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制定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规程,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推动水利行业的良好发展。同时,制定科学的设施维护方案,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3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力度研发水利工程管理新技术

管理员的素质水平关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因此,在管理员的选聘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其次,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并进行进行定期考核,严格遵守考核标准,针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综合判定,给予相关处罚,若在平时就有不良表现,可要求离岗,这种优胜劣汰的方法可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同时建立有效的约束及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和绩效考评制度,提高管理员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业务能力,以有效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

3.4加强完善管理机制

当前,应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目前,国家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工作,改革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完善管理机制,利用相关追踪技术监督工程管理情况,保证现有水利工程完好运营,确保水利事业稳步进行。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明确相关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水利工程管理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中,国家政府对基层水利工程统一管理的模式,不仅造成人力财力浪费,而且上级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出解决策略,而当地水利技术员能够做到,因此,应建立“国家政府指引,基层技术员主管”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权限。此外,水利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领域,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建立完善的联合管理体系。

3.5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投入

资金保障是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前提,只有确保科学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应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水利工程管理补助,完善财政水利工程资金预算机制,并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预算管理和控制,加强对资金的绩效管理。同时,完善相关筹资体制,以社会群体为基础,成立水利工程管理基金会,鼓励多方筹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监督与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探索出水利事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4结语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在为人类带来效益的同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高效的解决。同时,基层技术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出谋划策,推动我国水利事业迈向更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张有平.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4):93-95.

[2]魏纪清.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中华建设,2019,(06):62-63.

[3]杨光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9,13(06):165+167.

[4]赵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和建议[J].河南农业,2016,(30):17-18.